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及答案

ID:326002

大小:34.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   (《阿房宫赋》)(2)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3)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4)羁鸟恋旧林,                 。                (《归园田居》)(5)                      ,略无慕艳意 。       (《送东阳马生序》)(6)莫笑农家腊酒浑,                     。     (《游山西村》)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一6题。曹锡宝,字鸿书,上海人。乾隆初,以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充军机处章京。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二十二年,改庶吉士。  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三十一年,改刑部主事。再迁郎中。授山东粮道。上巡山东,召见,命来京以部属用。以大学士阿桂奏,令入四库全书馆自效。书成,以国子监司业升用。居三年,上以锡宝补司业无期,特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锡宝将论劾,侍郎南汇吴省钦与锡宝同乡里,闻其事,和珅方从上热河行在,驰以告和珅,令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锡宝疏至,上诘和珅。和珅言平时戒约严,或扈从日久渐生事,乞严察重惩。乃命留京办事王大臣召锡宝问状,又令步军统领遣官从锡宝至全家察视,无迹,锡宝自承冒昧。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乃有此奏。复谕军机大臣、大学士梁国治等覆询,锡宝又承“杜渐防微”语失当,请治罪。下部议,当左迁。上手诏略言:“平时用人行政,不肯存逆诈亿不信之见。若委用臣工不能推诚布公,而猜疑防范,据一时无根之谈,遽入人以罪,使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断无此政体。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姑宽其罚,改革职留任。”五十七年,卒。仁宗亲政,诛和珅,并籍全家,乃追思锡宝直言,谕曰:“故御史曹锡宝,尝劾和珅奴刘全倚势营私,家赀丰厚。彼时和珅声势薰灼,举朝无一人敢于纠劾,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今和珅治罪后,并籍全家,赀产至二十余万。是锡宝所劾不虚,宜加优奖,以旌直言。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锡宝,一士从子,再世居台省,敢言名。家有瓮,焚谏草,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资深当擢侍读             擢:提拔 B.锡宝将论劾                        论:论告     C.诛和珅,并籍全家                籍:抄没     D.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第:次第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母忧归,病疡,数年乃愈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驰以告和珅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而锡宝独能抗辞独奏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是锡宝所劾不虚 失其所与,不知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曹锡宝是一个谏诤之臣的一组是(   )(3分)      ①资深当擢侍读,锡宝辞   ②时协办大学士和珅执政,其奴刘全恃势营私  ③上召锡宝诣行在面诘,锡宝奏全倚势营私,未有实迹,第为和珅“杜渐防微” ④而锡宝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⑤锡宝赠副都御史,其子江视赠官予荫 ⑥家有瓮,焚谏草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③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锡宝因别人的奏举推荐,进入四库全书馆工作。《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朝廷以国子监司业一职来提拔任用他。     B.上海南汇人吴省钦和曹锡宝是同乡,他得知曹锡宝将要弹劾和珅之后,立即将消息告诉了和珅。     C.和珅装模作样地“乞严察重惩”后,立即指示刘全迅速销毁罪证,因此曹锡宝派人到刘全家查看却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承认自己鲁莽轻率。     D.敢于直言的曹锡宝在和珅气焰嚣张、声势凌人的当权时期,挺身而出,弹劾举报和珅,虽然失败,但仍不愧为一个谏诤之臣。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锡宝未察虚实,以书生拘迂之见,托为正言陈奏。        (2)江尝乞诸能文者为诗歌,传一时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1)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如何描绘?(3分) (2)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5分)(一)文学名著阅读(9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4分) A.周瑜请诸葛亮为孙权看病,诸葛亮索纸笔密书十六字:“欲破周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刘姥姥夸大观园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随口说叫惜春画一张。黛玉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还给画取名叫“携蝗大嚼图”。 C.觉民和觉慧到姑妈家来辞岁,正好碰上了也在张家的梅表姐,他们简直认不出这位饱经痛苦折磨的表姐了。 D.克洛德把弟弟若望送到了朵尔西神学院,弟弟在医院的表现很糟糕,这很让克洛德头疼. E.有一次,拿侬拿酒下楼,差点摔跤.葛朗台让她喝了一小杯酒压惊.前一天欧也妮也差点儿崴了脚脖子,于是拿侬说:“我宁可摔碎瓶子,也不能摔断脖子。”    9.简答题(100字以内)(5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赵伯韬微笑着喷 一囗烟,又逼进一步道:“那么,到底不能合作!益中公司前途远大,就这么弄到搁浅下场,未免太可惜了!荪甫,……   你们仔细考虑一下,再给我回音如何?”赵伯韬的合作条件是什么?对这个条件,吴荪甫、王和甫  、孙吉人各有什么看法?请简述。(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0.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②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 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2分) (2)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4分)     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有容之大剑武    回顾近30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从那个人人自危、噤若寒蝉、色调单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的年代,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面对河南安阳的殷墟刻辞甲骨,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鸿的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汗颜。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多元进发态势。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利,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传统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标新立异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强人意,其丰富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摇曳多姿,这样的色彩纷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题小作、无病呻吟的情况并不少见。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写生的时候进一步开掘生活,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工夫、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重视的。    在任何一个民族中,艺术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他们都是一群难以管束的孩子。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前十几年的历史教训就是在思想领域、也包括艺术领域的天地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窄。“文革”十年,更是取消了大家思想的权利,取消了艺术家创作的权利,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灭顶之灾。正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艺术创作自身的需要,近30年来,经过“拨乱反正”,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主题先行论”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经过解构重组,当代艺术界重新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创作的自由与展示的自由,重新获得了出售作品的自由与自享其成的自由。而这种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这些年,关于艺术形式与形式主义、“85新潮”与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引进、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等涉及艺术思想、艺术创作、艺术管理与艺术家修养方面的纷争有的已经平息,有的还在进行,有的还会有反复,但是,没有一个艺术家因言获罪,没有一个理论家因噎废食,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因此获益匪浅。当然,我们在珍惜蓝天辽阔、清风徐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特别是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人们看到了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尚书•君陈》有言:“有容,德乃大。”先哲林则徐曾书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容之大,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正如这30年的艺术成就是千舟竞发、波澜不息所成,未来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也应当是思想激荡、多元不一、各尽天才的态势。(选自2008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1.下列选项,不属于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空前发展的一项是(  )    A.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    B.当代中国造型艺术家幸运地拥有能够表现一切的权利,主流与非主流艺术在一定条件下共享互生、相携而进成为可能。    C.当代中国造型艺术蕴涵的自由欢快、摇曳多姿、色彩纷呈的丰富性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D.当代中国艺术家在开掘生活和推敲斟酌等方面令老一代艺术家汗颜。    12.下列选项,没有体现社会对当代造型艺术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获得了思想的自由与表达的自由,不是所谓的“难以管束的孩子”。    B.中国当代造型艺术家冲破了“阶级斗争工具论”、“为政治服务论”等艺术思想领域的诸多樊篱。    C.造型艺术创作自由的获得并非政治运动所致或行政命令的强制所为,而是在艺术领域通过讨论获得的。    D.近30年来,没有一个艺术家因言获罪,没有一个理论家因噎废食,因而中国当代造型艺术界获益匪浅。    1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人人自危、噤若寒蝉的“文革”十年到新时期艺术家们心情畅达、创作自由,其差别有如天壤,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批评的失语与批评家的缺席。    B.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这些与艺术家创作中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C.令人遗憾的是,面对难以理出头绪的艺术界,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品,面对众多艺术学子的饥渴茫然的眼神,当代艺术批评却没有与其相呼应。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下地,自然也应该容得下那些个日夜不宁于创造的艺术灵魂。因此,对待艺术要放开手脚,任其发展。(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一17题)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刘斌    ⑴ 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    ⑵ 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⑶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⑷ 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⑸《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骚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    ⑹ 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1929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陈寅恪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1932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他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    ⑺ 陈寅恪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真情,和他的家庭分不开。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三在戊戌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1937年7月,日本侵华军队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自1929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1964年完成《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完成的。为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⑻ 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1927年,王国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更是贯穿终生。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联序中也写道:“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伤身。”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⑼ 基于这样的使命,陈寅恪首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古史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古时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既有国家的大分裂,又有民族的大融合,同时,外有佛教思想的输入,内有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移植与交流,并且在以后数百年的分裂与动荡之中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于是从1927年开始之后的50多年间,他始终洋溢着“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命热情,并以弘扬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为使命,怀着其“终必振复”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历大半个世纪岁月的消磨,陈寅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中无人能出其右。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⑽ 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陈一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的是凭自己的睿智和胆识,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续命河汾”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也必将为后世学者所宏扬。(节选自《陈寅恪传》有删改)    14.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一句可见陈寅恪对于自己的思想被旧文化所局限和禁锢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B.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从王国维的纪念碑铭可见,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独立与自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 C. 把“碑铭”和“挽联序”联系起来理解,可以看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历经千年万载,与天地同久,与日月星争辉。 D. 1929年,陈寅恪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E. 陈寅恪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探其根源,与他自幼的家庭环境分不开。    15.请用一句话概括陈寅恪先生的精神与思想的核心内涵。然后再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他的这种精神与思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5分)答:                                                                                16.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陈寅恪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是什么。(4分)答:                                                                                                                                                                                                                                                 17.文章结尾说“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4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歼-15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后,起飞指挥员的动作被命名为“航母style”,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模仿热潮。 B.“2013北川文化旅游推广活动”现场特别设立了民俗文化体验区,展出宪雕、羌绣和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来宾在活动中零距离感受了羌族文化。 C.有关专家表示,将“重庆一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确保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D.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D.iPhone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    20.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3分)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摘自《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不超过30个字),□□□□□□□□□□□□□□□□□□□□□□□□□□□□□□(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不超过30个字)。    五、写作(70 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诞生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弟子规》谈到接人待物时,告诫学子:“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是:真理,本质)对此,生活在21世纪的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感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稿      纸                2013—2014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6. (1)   曹锡宝没有查清实际情况,仅拿书生拘泥迂腐的见解,假托是合于正道的话来向君王进言。 (2)曹江曾经请擅长写文章的人(关于这件事)写了诗歌,传诵一时。7.①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或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2)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8.A.是鲁肃请诸葛给周瑜看病C.是一眼就认出了梅表姐.9.赵介绍银团放款给益中公司,总数三百万,第一批先付五十万,条件是益中公司全部财产作担保。(2)吴倾向于接受,王无可无不可,孙却一力反对。10.(6分)(1)“自暴者”,诋毁礼义。“自弃者”,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2)孔子认为仁是根本,离开了仁这个根本,就无法很好地实施礼和乐,礼乐的意义也会丧失。(2分)孟子认为仁是人最安适的住所,人要拥有仁,否则是可悲的。(2分)  15.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分)②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以及他独特的人格魅力。(4分,每点一分)16.①家庭环境的影响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2分)②1927年,王国维逝世,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贯穿终生。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2分)17.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国历史学术、文化方面所进行的深刻探究,都是卓尔不群的。(1分)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分)以及拯救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1分)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1分)(答题思路:陈寅恪作为历史学大师的贡献--陈寅恪作为“文化象征”的意义--陈寅恪作为大师的总的价值)18.A/B项不合逻辑。应为“展出羌雕、羌绣等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作品”;C项 “建成”和“目标”搭配不当;D项句式杂糅,去掉“所致”;19.C/C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A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这里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应该用络绎不绝;B差强人意:大致令人满意。 D.处心积虑:蓄谋很久;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此处不合语境,应为“绞尽脑汁”)20:超过一半人认为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人认为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绝大多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