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二历史选修2模块综合测试题2(岳麓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二历史选修2模块综合测试题2(岳麓版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www.ks5u.com 模块综合测评(二)‎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经法国启蒙思想家改造,成为美国资产阶级政体的理论依据的思想是对下列哪一理论的继承发展(  )‎ A.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 B.洛克的“分权制衡”‎ C.卢梭的“主权在民”‎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解析: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这一理论(原则)继承的是洛克的“分权制衡”学说。‎ 答案:B ‎2.在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中,其共同的思想倾向有(  )‎ ‎①天赋人权思想 ②社会契约论思想 ③分权制衡思想 ④主权在民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归纳能力。斯宾诺莎和卢梭的政治思想不包括分权制衡思想;主权在民思想只是卢梭的思想。故选A项。‎ 答案:A ‎3.17世纪中叶,英国思想家哈林顿说:“正像一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必然会死亡一样,君主专制政体到了一定的时候,也必然会崩溃。”这种观点根源于英国(  )‎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产生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宗教迫害的加剧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民主思想是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出现的。再由题干中的“根源”二字,可断定选A项。‎ 答案:A ‎4.“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是启蒙运动时期富有代表性的口号之一。下列对该口号理解最贴切的是(  )‎ A.分权思想 B.自然权利说 C.社会契约论 D.理性主义 答案:C ‎5.右图是英国女王出巡照片。关于英国女王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她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 ②她是国家的人格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③作为英联邦元首,她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④她掌握着议会,是英国权力的中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所谓君主立宪制,就是保留国君,但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英联邦元首,并不拥有立法大权,行政权也被剥夺,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①②③的表述都是正确的。④与史实不符,故选B项。‎ 答案:B ‎6.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解析:英国在17世纪所确立起来的,并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积极影响的是君主立宪制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该制度建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答案:C ‎7.在美国,揭开了黑人民权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西进运动 B.《西北条例》颁布 C.美国内战 D.“公共汽车罢乘”事件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55年,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罢乘”事件揭开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序幕。故D项正确。‎ 答案:D ‎8.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康有为对变法想得过于简单,认为“若诏旨一下……民心知戴”。因此,他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对变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 答案:D ‎9.我们说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孙中山主张(  )‎ A.实现民主、自由和平等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改变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解析: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属于孙中山民权思想与维新派民权思想的相同点,不符合“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 答案:B ‎10.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某班同学对他们退出的原因进行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A.共产党人高风亮节 B.共产党人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 C.中国共产党善于发现和重用其他人才 D.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 解析:从1941年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各解放区按照“三三制”原则改选或新建政权机构,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1.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 ‎1940—1947年“民主”出现频率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2题18分, 13题19分,14题19分,共56分)‎ ‎12.阅读材料:‎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 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 ‎(2)是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能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 ‎13.(2014课标全国Ⅰ)阅读材料:‎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9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预备立宪的相关问题。第(1)问对比材料中1908年和1910年的内容即可得出预备立宪的期限和内容都有所变化,而且1910年增设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是革命形势发展和立宪派要求的结果,清政府也想借此化解危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此时革命已成为大势所趋;从材料中“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可知,清政府不是真的想实行立宪,只是借此维护统治;皇族内阁的出现则使立宪派对清政府更加失望,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参考答案:(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试举卢梭民约之大经大法而列之:(甲)民生而自由者也,于其群为平等而皆善,处于自然,则常如此……(丙)群之权利,以公约为之基;战胜之权利,非权利也。‎ ‎——严复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卢梭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不得摘抄材料原文)(12分)‎ 材料二 卢氏(卢梭)之言,药也;伯氏(卢梭学说反对者)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梁启超(1903年)‎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7分)‎ 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 ‎(2)理解:梁启超认为,治病要对症下药。一种新思想的引进要切合国情,共和制不适合当时国情,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出路。但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思想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