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模拟练习(1)
1.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 )
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 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 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2、 狄摩西尼指出:“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主要原因是雅典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4、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英美观点的是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无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D. “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 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5、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 )
A.维新变法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进行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五四运动的爆发
6、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7、中国农民以勤劳勇敢著称,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曾经创造和支撑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这个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大的群体,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却长期处于受剥削、受欺压的弱势地位,其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封闭、分散和缺乏组织性 B.地主阶级拥有武装力量,对农民进行镇压
C.国家政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 D.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8.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这说明:( )
①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②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③“市坊”制度已经被打破 ④“侵街”的现象在今天的城市发展中仍大量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10、1921年,美国商人哈默来到莫斯科,列宁与之交谈:“你们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你们的技术和方法。”紧接对话后出现的情形是
A.宣布全部政权转归苏维 B.粉碎协约国的武力干涉
C.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11、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1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3、自从实行农业合作化以后,每当党提出调整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生产关系时,总有农民自发地搞“包产到户”的情况出现,虽然屡次禁止,但一有机会又重新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农民要求实行土地私有制 B.农业合作化遭到农民的普遍抵制
C.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D.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失败
14、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都是他提出来的。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还会出现“粮荒”的原因不包括
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B.“文化大革命”冲击 C.人民公社体制束缚 D.“大跃进”运动开展
15、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制造”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以上材料说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16、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美好愿望 ②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的体现 ③尊重客观规律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里的反映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
17、“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18、“人应当知道什么?人应当做什么?人可以希望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研究人类理性加以判断。”下列哪两位思想家在上述命题的研究上接近。
A、伏尔泰和卢梭 B、孟德斯鸠和卢梭 C、苏格拉底和康德 D、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9、《神曲》《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 B.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
C.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体现现代主义
D.抨击世俗王权 叙述爱情悲剧 挑战教会神学 歌颂民主自由
20、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任何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革,无不是思想家们几十年乃至几百年摇旗呐喊、思想解放的结果,“旗帜”与“思想”引领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据此,世界近代史上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解放运动有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法国启蒙运动③科学共产主义运动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西方绘画强调“度物象而取其真” 两者不同的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对比下列两幅画,这种差异主要是
A.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异
B.专制主义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差异
C.感性主义传统与崇尚理性精神的差异
D.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差异
22、(17分)2006年 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一套共8册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已同步发行。位于北太平洋地区的中国和日本都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两国迈向强国的历史轨迹给人类留下众多启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立了合理完善的行政体制,使国家的政令在幅员广大的疆域内基本上得到执行,保证了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唐宋政治制度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 ──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上)》第310页
材料二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的富强,将创造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这一过程也正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影响着世界格局。近代以来160多年的追赶,让世界再次听到了中国的声音;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大国崛起》解说词:结束语
材料三 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破灭了……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从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它虽然物质上像楼房炸塌了,但是它这些,用现在的话就是软实力,还是保留下来了,所以,这是日本战后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大国崛起》解说词:百年维新(日本)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与北宋初期完善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并简述其共同积极作用。(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是如何探索强国之路的?(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实现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战争?(1分)简述两次战争结局对日本的不同影响。(3分)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的“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指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国崛起对你的启示。(2分)
23、(25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1)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地中海地区是古代著名的文明中心。公元前5—6世纪的中国、希腊分别为人类创造了哪些文明成果?(4分)
(2)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大阶段。举例说明工业文
明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表现。(7分)
(3)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一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全球文明史观逐渐被史学界所认可。试举出世界近代史上能够支持全球史观的两大事件,(2分)并分别说明理由。(4分)
(4)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以史实说明当今社会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8分)
一轮模拟练习(1)答案
DBAAB CAABC ADCDC CBCCD C
22、(1)措施:唐朝: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1分)
北宋:用和平手段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1分)
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1分)
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知州;(1分)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1分)
共同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1分)
(2) 近三十年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1分)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1分)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分)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分)
(3)两次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1分)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日本获胜,一方面通过《马关条约》向中国勒索了巨额赔款,取得了在中国内地扩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和开设工厂的特权,进一步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次战争增强了控制朝鲜的势力,国际地位达到提高,成为亚洲强国。(1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日本失败,一方面战争使日本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被彻底打垮,国际地位急剧下降。(2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一些科学技术人才基础和学习西方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经验。(1分)
(4)启示:不断完善政治制度,进行体制创新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促进经济发展。注重教育,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坚持科教兴国,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对外开放,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坚持运用和平的外交政策来处理国际间的事务。(说明:考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酌情赋分,答出其中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得2分)
23、(1)中国:铁器牛耕技术、封建生产方式、思想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或出现德治、节俭、尚贤等人文思想)。(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希腊:发达的工商业;比较完善的民主政治;人文思想(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知识即美德)。(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
(2)政治上,实行法治、代议制、政党政治等;(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经济上,实行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思想上,平等、民主、自由、理性;(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得满分。)社会生活上,文明简约、遵守法纪、守时协作、竞争进取等。(1分。答出其中l点即得满分。)
(3)事件: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的进行(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每点1分,共2分)
理由:新航路开辟: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工业革命:扩大了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工业文明的传播.(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资金、商品、人员流动加快;为更多国家和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每点2分,共4分)
(4)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两极格局解体,意识形态冲突程度减弱;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对话与交流.(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4点即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