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题

ID:310149

大小:40.98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届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使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顽固守旧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2.清朝咸同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A.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建租界 3.“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五车白银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这五车白银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4.1860年,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英法联军),却把东方文明的精华(圆明园)肆意焚毁,其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必然结果          B.中国皇帝奢侈享乐的基地应该摧毁 C.大肆抢劫之后定然毁灭罪证          D.先进资本主义在各方面进行反封建 5.2009年3月7日法国家佳士得公司拍卖两只圆明园兽首,中国外长杨洁篪认为这是很不道德的,下面不能为杨外长的观点提供支持的是 A.十二生肖兽首是圆明园大水法的装饰品 B.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八国联军挑起侵华战争 C.十二生肖兽首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劫掠中国文物,中国有权追索 D.家佳士得公司强行拍卖中国圆明园兽首铜像,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6.广州沙面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中,不包括 A.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B.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C.近代不平等条约                 D.中国建筑师主动学习、模仿西洋建筑艺术 7.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8.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高考资源网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9.1895年《马关条约》的条款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作用最大的一条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B.赔款白银二亿两,中国民族工业缺乏足够资金       C.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了长江上游地区         D.规定了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并免收内地税 10.《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大丧权辱国的条约,关于其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承认侵略者对中国领土的控制和瓜分 B.允许侵略者在中国投资 C.侵略者向中国勒索赔款后主要投资于中国 D.损害了中国的税收主权 11.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12.右图是20世纪初期的一幅漫画“官与民之担负”,它反映的主题是  A.《辛丑条约》规定东交民巷禁止中国人居住 B.《辛丑条约》巨额赔款给列强 C.《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禁止人民反帝斗争 D.《辛丑条约》拆毁炮台利侵略 13.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 14.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不堪回首的苦难史,请将下列损害中国主权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京津地区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②巨额赔款使清政府大举向列强借款 ③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受到损害       ④俄国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15.以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16.《资政新篇》的提出说明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印象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 17.在江苏吴县,太平天国“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钱360文,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完纳。”这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在一些占领区内 A.承认耕者有其田,保护农民劳动果实    B.认可封建剥削,巩固地主土地所有制 C.根除私有制,实现土地完全公有        D.消灭地主,实现“耕者有其田” 18.孙中山赞赏太平天国反清的“民族主义”,却指责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孙中山得出上述认识,主要坚持了下列哪种思想方法?    A.自我中心观点    B.阶级分析观点     C.辩证评价观点     D.时代潮流观点 19.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20.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不能说明该材料意图的是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义和团在破坏铁路和电线21.有关右图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 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 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 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22.它的经济基础始终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里,所以它是一个无组织的原始的农民之反帝国主义暴动……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3.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          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 24.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25.1927年陈炯明所著的《中国统一刍议》提到:“三民主义及其发表之政纲,类皆东抄西袭,绝少独立之思想,一贯之理论,而于国情亦未适合。在今日视之,已属陈腐不堪,亟待修正。有何神圣而必强求青年,桎其心思,梏其趋步耶!”陈炯明对三民主义的评论主要反映了     A.三民主义是不适合中国社会实际的空想      B.陈炯明是背叛三民主义的罪人 C.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有局限      D.三民主义制造了新的个人崇拜 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A.《资政新篇》    B.1954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27.《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 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一部分地主和旧官僚开始投身革命  B.除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并不彻底,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28.二十世纪初期,当时刚成立的中国政府曾把下列歌词作为国歌广泛传播:“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这个政府“揖美追欧”的表现有 ①实行三权分立   ②实行内阁责任制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    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30.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中国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C.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 D.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31.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 贯穿上述历史运动的核心诉求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C.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D.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3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 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33.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34.《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D.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35.近代有人撰文说:“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这一政治状况始于 A.清朝统治晚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36.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 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忆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二、非选择题(46分) 3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五十年来,人民英雄纪念碑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精神象征。如果你上网搜索“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你会看到一些网民建议修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部分雕塑,如“金田起义”雕塑。网民认为洪秀全和他的部队绝对算不上民族英雄和人民英雄,他领导的金田起义和建立的太平天国事实上只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骄奢淫逸,所以“金田起义”的浮雕应该换掉。 【材料四】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1分)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1分)    ②你是否赞同材料三中网民的观点,请你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③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辛亥革命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了哪些努力?(2分)        38.(12分)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材料二】欧阳哲生等学者认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 【材料三】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材料四】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在近一个世纪中,“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将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断推向前进。      杜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争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五四运动“补课”和 “起点”的含义?(2分)      ②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4分)      ③材料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4分)      ④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什么?(2分)      39.(10分)阅渎下列材料: 【材料一】“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摘自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提防材料一中的英雄人物的?(3分)          ②根据材料三,指出为提防材料一中英雄人物的出现,约法实行什么制度? (1分)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分)      ③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1分)根据材料四,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3分)              40.(14分)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保障。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图一  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               图二  遇刺身亡的宋教仁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2分)        ②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3分)        ③图一中1912年成立的临时参议院为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1分) 结合图一、图二说明当时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1分)          ④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4分)        ⑤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3分) 2010届一轮复习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3.B4.C5.B6.D7.B8.D9.D10.D11.D12.B13.D14.B15.B16.D17.A18.C19.D 20.D21.B22.C23.C24.B25.C26.C27.D28.C29.A30.B31.C32.B33.C34.A35.C36.A 二、非选择题 37.(10分) ①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或“界碑”。(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2 ②同意: 从天京变乱和革命纲领的空想性强调这场运动不具备为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价值观。不同意: 从对封建统治秩序的打击特别是对以后民主革命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及外交政策的立场强调其可以作为人民英雄来纪念。(4分)(评分要求:学生可以选答任何一种,只要言之有理都可给分。此问得分不超过4分。) ③是因为中国近代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38.(12分) ①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1分)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而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分) ②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到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3分)态度: 全盘否定 。(1分) ③社会风俗的变化。(1分)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分) ④主旋律:是指爱国主义精神,还包括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2分) 39.(10分) ①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最高权力属于公民集体;轮流执政;抽签选举。(3分) ②制度:责任内阁制。(1分)意义:制约专制。(2分) ③袁世凯(或北洋军阀)。(1分)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1分)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1分)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1分) 40.(14分) ①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2分)     ②因为依据《临时约法》,中国确立了美国式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但袁世凯篡权后,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时期,民主共和徒有其表。(3分)      ③举措: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焦点: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斗争。(1分)  ④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 ⑤追求民主宪政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独立;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不必照搬西方模式;中国民主宪政之路曲折艰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享有真正的民主;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人民民主政治。(3分,答对3点即可得3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