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三历史复习题(5)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年高三历史复习题(5)

ID:310123

大小:27.4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真题再现】 1.(2008年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是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唐朝中央官制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隶属于尚书省。三省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09年上海历史)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A.军功爵制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实行的,B.察举制实行于汉朝,C.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在宋朝日臻完善。 3.(09年四川文综)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 【答案】B 【解析】 北宋设转运使,掌握地方财政,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故选B。 4.(09年浙江文综)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    “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 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 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 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三级,与题干图片相符 合。另外,由图片中的“知州”、“通判”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5.(09年浙江文综)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答案】B 【解析】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 6.(09年江苏历史)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期的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故C项正确。 7.(09年广东历史)5.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D 【解析】A、B、C三个选项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D 选项的前半部分“明出废除丞相”也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后半部分“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例外。 8.(09年广东历史)20.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答案】A 【解析】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清朝以后不曾设置丞相。 9.(09年海南卷)5.“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       B.郡县行政         C. 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 【答案】C  【解析】A项创自商鞅变法,B项起自春秋战国,完善于秦,D项是秦始皇开创的,只有刺史制度是西汉武帝是开始实行的地方监察制度。 10.(09年海南卷)6、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 A.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财政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掌握,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11.( 08全国文综Ⅰ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⑴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 ⑵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 【答案】 (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 12.( 08天津文综)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4分)。 【答案】(1)核心内容:儒家学说(四书五经)。  特点: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2)表现:内容专取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  影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2. 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应用时代 确立于秦、盛行于汉 确立于隋,盛行于唐 丞相职权地位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作用地位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向巩固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 3.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 5.柳宗元曾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这是说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二、方法点拨 第一  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内容多、头绪乱。逐个朝代分中央和地方设置表格记忆整体性强,纲目清晰,能够增强记忆效果。 朝代 中央政治制度 地方政治制度 趋势 秦朝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皇权独尊空前加强 两汉 建立中外朝制度 郡国并行制、刺史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唐后期大量设节度使 宋朝 设枢密院 设州郡、置通判、转运使 元朝 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 行省制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前期 设立军机处 第二  运用比较法把握分封制和郡县制不同影响的原因 周代推行分封制最终导致诸侯割据。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把两者对比思考,分析原因,进一步加深对二者不同影响的认识。 目标落实: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为形成诸侯割据创造了条件;在郡县制下,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 第三 多角度评价君主专制的加强的历史影响 君主专制的加强是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要注意运用唯物史观从多角度评价,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积极作用,又要注意负面影响。 第四  理解一个重要观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集权趋势,而西方古代政治则具有强烈的民主色彩,因而学生会容易产生古代中国不如古代西方先进的观点和认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对比分析,进而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认识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六 从命题角度看,着眼于对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过程中具体问题的背景、特征、影响等的分析,并同中国近代、现代历史甚至世界历史结合、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第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知识时空跨度较大,知识点多而分散,在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 ① 在命题上大多以选择题为主,并且大多是材料型选择题,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② 命题重点会集中在政治制度的更新和演变发展上,这也说明高考不会回避重点问题,因而复习备考时应注意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③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会成为命题的重中之重,仍会强调其对中国的影响。 【考点演练】 一、选择题 1.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2.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4.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5.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6.宋太祖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作出的最主要贡献是  A.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           B.建立了完备的监察制度 C.削夺了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D.较好地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7.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8.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9、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 A                B                C                   D 10、判断以下电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史实?(    ) A、《康熙王朝》中,康熙派彭春率军平定了三藩之乱 B、《鹿鼎记》中,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并从郑克爽手里收回台湾。 C、《小宝与康熙》中,康熙帝亲自御驾亲征,指挥清军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 D、《康熙秘史》中,康熙帝在多伦,乌兰布通战役中打败葛尔丹,迫使其兵败自杀。 1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12.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具体表现在  A.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B.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官员 C.皇帝由此可避免政策失误        D.皇帝不受制约地裁决一切军政大事 1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14.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权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 五位 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 这一制度的局限性。 (2)材料二中明太祖对自秦至宋的相关评述正确吗?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罢相”的实质是什么? (3)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特点?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16.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l: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1: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1:911 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材料二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         图3 清朝军机处内景 ②图1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1相比,图2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3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一一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