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统一试题(1)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统一试题(1)

ID:309776

大小:26.26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读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        流域、         平原和       平原;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        平原,主要原因是                                                                                     ;伏旱常出现在            平原,主要原因是                                                      。 (2)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3)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中,沙尘暴多发地区是            ,形成沙尘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预防措施是                                                                                                  。  2.资源利用不合理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读下面生态问题联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将下列备选答案的代号(字母)填入图中空格,完成联系图。(3分)     A、粮食不足,单产不高    B、人口增长过快         C、开垦草场,牧业缩小     D、破坏水利及水产资源    E、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F、水旱灾害日益频繁                    (2)图示国家多为            国家,判断的依据是                                 。(2分) (3)依据联系图,结合中国图,回答下列地区的突出环境问题:(3分) 甲                               ; 乙                               ; 丙                               ; (4)依据联系图,简述解决甲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不少于三点) (2分)    3.根据以下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A B C 0.50 0.65 0.20 0.20 0.05 0.50 0.20 0.65 0.50 湿润系数 我国部分地区湿润系数图 材料一:新华网北京2007年8月14日电:日前,受今年第7号台风“帕布”和第8号台风“蝴蝶”的影响,广东雷州半岛、山东半岛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广东湛江、茂名部分地区强降雨超过200年一遇。9日至12日,山东威海市平均降雨量超过300毫米。与此同时,江西、湖南两省大部持续受旱25至40天,受旱面积大、程度重,人畜饮水困难突出。湖南有11个县市区旱灾频率超过50年一遇,江西省一些县市的受旱程度也超过特大干旱的2003年。目前,雨情、旱情仍在一些地方持续…… 材料二:湿润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系数越小,则该地干燥程度越明显。科学家们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湿润系数图。 (1)台风经常给人类社会带来较大灾害,它的危害主要是由    、    、   造成的。但台风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益处,如在我国,台风的益处表现在            。(5分) (2)材料一中江西、湖南等地持续干旱,从天气系统来说,主要是受            控制。(1分) (3)在野外遇台风袭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1分)        A.选择大树躲避或紧抱树干                           B.伺机逆风突破台风的包围        C.选择低洼地伏倒或坑洞躲避                        D.顺风逃离登上山丘或高坡 (4)我国是一个旱洪灾害频繁的国家,请从气象角度分析我国多旱洪灾害原因            。(5分) (5)图中C地区湿润系数   (大于、小于)0.05,C所在地地形区名称是    。(2分) (6)为抑制图中湿润系数小于0.65地区的荒漠化发展,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2分) 4.今年入夏以来地处我国内陆的重庆、四川出现了持续的晴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18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干枯绝收,工业停产,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多亿元。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重庆和四川地处我国的           (三大自然区)、           (三个经济带)。 (2)重庆和四川本是个雨水充沛的地区,为什么一旦有一个月不下雨便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即使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      (3)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常常诱发出一系列次生灾害出现“灾害链”现象。你认为重庆和四川持续的晴热、高温天气能够直接诱发哪些灾害?(至少3种)    (4)除了上述提出的灾害外,该区域还有哪些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至少3种)      5.(14分)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乙图所示区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形成的区位因素。(5分)        (2)比较武汉、芝加哥两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的异同点。(5分)                        (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4分)   甲 乙 自然带类型     主要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干旱 寒潮 主要气象灾害形成原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震和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上右图为汶川地震烈度分布示意图。 (1)说明汶川地震烈度的分布特点,并从地质构造上解释其成因。(6分)    (2)泥石流常与地震关联发生,试分析原因。(6分)    7.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                        。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                                                                           7.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读中国沙尘天气日分布图,完成各题。     (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         (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         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 (3)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简要描述一下沙尘暴。         (4)如果当地出现了沙尘暴,你该提醒家人要注意什么?         (5)与广东省相比较,沙尘暴对山东省的影响       (大,小)。为什么?        1.(1)珠江  长江中下游  黄淮海(华北); 黄淮海(华北)    气温回升快、蒸发快,同时夏季风还没到;长江中下游  受副高控制   (8分) (2)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变化易造成水旱灾害(2分) (3)黄淮海平原      春季气温高,蒸发快,土壤干燥,同时靠近冷高压,风力大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4分) 2.(1)每填对1空得0。5分,计3分。如下图。                      (2)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  (每点1分,共2分) (3)风沙侵蚀(荒漠化、土地沙化、草原退化)   水旱灾害频繁(破坏水产资源)    水土流失加剧(3分) (4)控制人口增长;退耕还林还草;规定草场合理载畜量;加强草场建设;(2分)  3.(1)狂风  特大暴雨  风暴潮(3分) 带来丰沛降水,缓解旱情; 带来清凉,缓解酷暑天气。(2分)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控制(1分) (3)C(1分) (4)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形成的锋面雨影响,而夏季风的推进与撤退是有时间性的,因而即使夏季风正常年份,我国仍然存在雨带逗留期间降水多而引起的区域性洪灾及雨带未到或撤走后的区域性旱灾(如华北的春旱、江淮的伏旱)(2分)。而夏季风每年强弱有不同,过强过弱年份都可以使全国旱涝灾害加剧(2分)。我国还多台风侵袭,台风每年也给全国许多地方带来洪涝灾害(1分)。 (5)小于(1分)  塔里木盆地(1分) (6)生态退耕;植树造林;工程固沙(答对1点1分,满分2分)  4.(1)东部季风区     西部地带(4分)    (2)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危害而言的,否则只是自然现象;同理,同样等级的灾害,在人口稠密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的损失,要比人口稀疏或经济落后的地区要大得多。(6分。只要从两地差异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森林火灾、农作物病虫害、土地龟裂、盐渍化等(3分)    (4)地震、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涝、水土流失等(3分)  5.(1)乙图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1分) 形成的区位因素:气候温凉潮湿,光热不足,但适宜牧草生长;(1分)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消费需求量大;(1分)交通运输便利;(1分)农业技术发达(1分) (2)相同点:两城市均因水运而兴起。(1分) 不同点:武汉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1分)京广线南北贯通;(1分)芝加哥位于湖泊航运枢纽;(1分)有东西向铁路干线通过。(1分)     甲 乙 自然带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分)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分) 主要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干旱 寒潮 主要气象灾害形成原因 夏季风的不稳定,造成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量大(1分) 中部平原纵贯南北,高纬寒冷空气易长驱直入(1分)    6.(1)沿西南-东北方向自汶川向北川一带地震烈度最大,向四周逐渐递减。该地存在着一条西南-东北方向的大断层。 (2)地层断裂,岩石破碎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地震发生时地动山摇山体滑坡易诱发泥石流的形成 7.1)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气候湿润,降水量大(2)B地地质地貌与A地相似,但它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3)毁林开荒,工程建设等;植树种草,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泥石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体系地区,可以从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来分析。人类活动也可能加剧或导致地质灾害,包括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1)南方少北方多,西北最多(主要分布在北方)(3分) (2)气象  干旱等(2分) (3)出现大风、沙尘(能见度降低)、降温等(2分) (4)注意交通安全;外出要注意防风等(2分) (5)大(1分)  位于北方,近沙源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植被稀疏等(2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