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年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ID:309317

大小:57.0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年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满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诘(jié)难        玷(diàn)辱       祈(qí)求        长吁(xū)短叹 B.憎(zēng)恶       穴(xuè)位         坍(tān)缩       三闾(lǘ)大夫 C.诏(zhào)书       晕(yūn)厥        潜(qiǎn)能        春色撩(liáo)人 D.框(kuàng)架      挫(cuō)折         平仄(zè)         涸(hé)辙之鲋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逾期    揄扬        情分        安份守己 B.梗概    发掘        崛起        如哽在喉 C.猖獗    昏厥        大放厥词    一蹶不振 D.侧隐    怂恿        逸兴遄飞    自命不凡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B. 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C.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 D.下面是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访谈节目的片断,受访者张积慧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非典型性肺炎”病区护士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二战期间的日本法西斯暴行令人发指,二战结束后,中国及亚洲其它各国人民以德报怨,对日本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厚与善意。 B.浙江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委员指出,科研评价、项目评审等活动本应当由专业的学术团体来承担,但目前政府部门则往往越俎代庖。 C.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他又以高山景行的人品,为这个世界树立了一个道德楷模的形象。 D.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评选结果,作家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麦家当仁不让地荣获本届茅盾文学奖殊荣。   5.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认为,前期法家的商鞅只讲“法”而不讲“术”,慎到只讲“术”而不擅长“法”,申不害主要是强调“势”,三者“皆未尽善也”;只有把“法”“术”“势”有机结合起来,才算是尽善尽美。 B.墨子的基本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其核心是兼爱。 C.荀子,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曾任齐国的稷下学宫的祭酒。他在《天论》一文中提出了“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D.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如果将这种思想放在漫长的古代历史进程中及孟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我们会发现这一思想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振聋发聩,意义非凡。 二、(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文言文《庄子·德充符》(节选)与《仲尼弟子列传》(节选),完成6 —12题。 (一) 庄子·德充符(节选)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 ‘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已矣。无君人之位以济乎人之死,无聚禄以望人之腹。又以恶骇天下,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域,且而雌雄合乎前。是必有异乎人者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寡人传国焉。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寡人丑乎,卒授之国。无几何也,去寡人而行,寡人恤焉若有亡也,若无与乐是国也。是何人者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屦,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剪,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为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脩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执民之纪而忧其死,吾自以为至通矣。今吾闻至人之言,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吾与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 B.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 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 D.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是/必有/异乎人者也 B.若/无与乐/是国也。 C.丘/也尝/使于楚矣。 D.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 8.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无宰,寡人传国焉。     焉:句尾语气助词。 B.寡人丑乎,卒授之国。     丑:惭愧。 C.是事之变,命之行也。     是:这。 D.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   恶:丑。 9.翻译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句是(   ) A.未尝有闻其唱者也,常和人而矣。    不曾听到他倡导过什么,只见他对人表现得很谦和罢了。 B.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    现在哀骀它没有说什么就取得人们的信任,没有什么功业就赢得他人的亲敬,能使别人把国家政事委托给他。 C.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     所以不足以让这些变化扰乱内心的平和,不能把这些变化挂在心中。 D.恐吾无其实,轻用吾身而亡其国。 恐怕我没有实绩,(只是)轻用我的躯体,以致使我的国家陷于危亡。 (二) 仲尼弟子列传(节选)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①,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选自《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10月第一版。) 【注】①豭豚:豭,公豬;豚,小豬。文中指以豭豚皮装饰的剑。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后儒服委质。                 质,通“贽”,礼物。 B.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狱:监狱。 C.宽以正,可以比众。               比:可使亲近、和顺。 D.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往,到……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①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②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C.①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        ②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D.①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  ②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1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子路原本是一位好勇尚力的粗野之人,曾凌辱孔子。孔子却以礼教化子路,终于使子路也成为他的弟子。    B.卫国政权更迭出现动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卫灵公的宠妃与太子蒉聩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卫国政治动荡并引发一系列政治事件的起因。 C.孔子在与季氏的对话中,充分表露了对子路才能的肯定,孔子称子路具备了一个宰臣应有的全部品质。D.孔子对子路之死,有先见之明。子路死后,孔子也十分伤感,他感叹正是因为有了子路的“护驾”之后,他才没有遭到他人言语的侮辱。   第Ⅱ卷(114分)   三、翻译与探究(13-16题)(共15分) 13.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3分)  答:                                                                            14.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3分) 答:                                                                                15.“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4分) 答:                                                                                16.当代学人鲍鹏山这样评价子路:“《论语》中若无子路,就如同《水浒》中没有了李逵。”请根据上面的选文从个性化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以200左右的文字谈谈你对鲍鹏山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7-18题。(7分)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7.“鲈鱼正美不归去”是用典,含蓄地表达了哪两重情感?辛弃疾在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诗也用了这一典故,请补写完整辛诗中的这一名句。(3分) 答:(1)情感:                 ;                 。 (2)辛弃疾的名句:                 ,尽西风,季鹰归未? 18.诗人杜牧对赵嘏这首诗的颔联赞叹不已,并因此戏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4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4分) 踏  歌  声      张  炜 ①有一首轻快的古诗让人难以忘怀,那就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小诗明白如话,却绝非单薄浅直的游戏作。诗人乘舟马上就要离开桃花潭了,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踏歌声”。这声音不仅让李白,也让一代代读者为之回眸,想看看歌声响起处的那个汪伦的样子。什么才是“踏歌声”,读者多有解释,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当年民间流行的那种“踏歌舞”,有其相对固定的舞姿和表演程式。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拘泥于一个词语的考证,倒是简单些更为近乎诗情辞意,即那个可爱天真的汪伦踏着节拍唱着歌送行来了。 ②不知这位古人汪伦的年龄,只知他以好酒款待诗人,两人结下了淳朴的友谊。李白的性情已经从他诸多的诗文中泄露无遗,他是那么浪漫天真,喜欢结交一些异人,心比天高,豪放不羁。而这位汪伦大概也差不了多少,发现朋友已走,竟然唱着歌赶来,一个人在岸上啊啊唱起。这一幕不像实际生活,倒像是今天戏曲中的一个场景。但这又是真实的再现,不可能是李白的虚构。李白记下的是他们分手时的回眸一望,所见所闻也就是一个大男子的踏之歌之。烂漫的情致,令今天的人心向往之。 ③古人的纯洁质朴以及率性可爱,几乎总是这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怎么也无法遮掩。即便是以诗与思被后世称仙论圣的李白和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曾问弟子,什么才是最高的理想。记载中四个弟子各有一番不同的回答,其中的三个弟子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颇大的抱负,唯有一个叫曾点的弟子,他回答得好像有所怪异和不同,似乎有点出人意料。这个曾点竟然说他只希望在天暖和起来的时候,邀约几位好友,再带上六七个小孩子,到沂河里洗澡,然后再登上高处吹吹风,一路唱着小曲回家转。这位曾点回答老师如此重要的提问,不仅没有一丝豪志表达出来,而且尽是玩的心思;玩倒也罢了,还玩得别出心裁,既要有好友相伴,又要带上一群小孩子,还要登高唱唱小曲之类。这真是孩子气太重,不像有出息的圣人弟子。谁知孔子听了这四个人的明志之言,直接就表态说:曾点的理想和我一样啊! ④这儿的孔子多少有点像那个“踏歌声”的汪伦。但他们的身份有多么不同啊,一个是周游列国的夫子,一个却是村夫。两人相同的唯有真与趣,有那种不可泯灭的自然之态。这种学问的至深与情趣的至纯,二者竟然结合在一起,这种境界才叫高呢,只可惜愈是到了现代愈是难以一遇了。仿佛像模像样的人都要庄重起来,把自己的角色一演到底,稍稍离开不苟言笑的呆板也就完了。全是这样的角色,全要适应着这样的舞台,那么天地大戏场也就变得虚伪冷酷了,人与人之间开始丧尽了温情趣味,弄到最后,一个人连正常咀嚼和回味的能力都没有了。 ⑤现代人的寿命长于古代,可是从许多方面看,从心上看,现代人苍老的速度却又远远超过古人。古人即便到了年老尚能保持一颗充盈鲜活的童心,而现代人一入庙堂或商市就变得不可观了,他们看上去不是机械木讷,就是老谋深算,吐出口来的每一句话都远离性情,而且还要学得千人一腔。这种极度的畸型却又被视为最正常的状态,真是可怕之极。 ⑥根据记载,孔子在七十三岁的那一年故去。他于逝世前做了一个梦,醒来依据梦境做了一个判断,知道自己要死了。这是迷信也罢,巧合也罢,反正一切真的如他所料,一代圣人如期告别了人间。有意思的是孔子给人庄严神圣的宗师感觉,自己却风趣了一辈子,连最后的告别都充满了这个色彩。他曾对弟子叙说了那个死亡的预言,并且在梦后一个人唱了起来,唱的是:“泰山将要崩塌了,梁木将要毁坏了,哲人将要凋谢了。”他的弟子当时正从外地赶来,还没见人,只听了这歌就知道事情坏了,老师的身体将有大问题。 ⑦孔子一生是谦谦君子,可他在最后的歌声里还是透露出自己是一位“哲人”。他在告别人世的关键时刻,竟没有守住自身的秘密,童言无忌般地将自己的谢世与泰山崩梁木毁的大事连在一起,做出了最严重的比喻。 ⑧其实孔子以及许多类似的古代圣哲,一生奔波的都是质朴的事业,是求真求实的工作。也正因为这样的质朴无华,反而要被物欲化的世界给深深地误解。他们的一生都像是在率真地“踏歌声”,他们的一生都是热情好客、孩童般纯稚的人,可以说一直都属于汪伦一族。 (选自张炜散文集《芳心似火》,作家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有删改。)  19.作者以“踏歌声”为题,有什么用意?(4分) 答:                                                                                                                                                                                                                                     。 20.第④段作者说“一个人连正常咀嚼和回味的能力都没有了”,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个人”指的是哪一类人?“咀嚼和回味”的对象又是什么?(6分) 答:                                                                                                                                                                                                                                   21.文章使用了多重对比,请概括归纳。(6分) 答:                                                                                                                                                                                                                                        。 22.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这样评价孔子——“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先秦诸子散文阅读》,结合所学的《〈孟子〉选读》的文章,仿照李零的笔法,以150左右的文字勾画出你心中的一个立体的孟子形象。(8分) 答:                                                                                                                                                                                                                                                                                                                                                                                                         六.(4分) 2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4分)     (1) 子曰:“岁寒,                       。” (2)子曰:“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                     ,有礼者敬人。 (4) 子曰:“                    ,非道弘人。”  七.名著阅读。(4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下领命草檄,援笔立就。其文曰: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丐乞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好乱乐祸。 檄文传至许郡,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从床上一跃而起,顾谓曹洪曰:“此檄何人所作?” ……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 (1)节选的文字出自中国古典小说名著《                    》,写作讨伐曹操檄文的人是                   。(2分) (2)根据小说的情节,概述写作讨伐曹操檄文的作者的结局。(不超过40字)(2分)  答:                                                                        八.作文(60分) 25.阅读《庄子·秋水》中的“濠梁之辩”及相关评论,以“读濠梁之辩有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注】濠梁:濠水上的桥。)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辩论鱼乐一节,写出了庄子观赏事物的艺术心态与惠子分析事物的认知心态。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三)在这个著名的论辩中,惠子是逻辑的胜利者,庄子却是美学的胜利者。                         ——李泽厚《华夏美学》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选A。  B项“穴”读第二声,C项“潜”读第二声,D项“挫”读第四声。 2.选C项。A项“安分守己”,B项“如鲠在喉”,D项“恻隐”。 3、选B,“(萧纲《折杨柳》)”应置于下引号之外,是句外括号。注意D项的句子,其标点运用是正确的。D项的材料来源于教材必修5第86页,人教社编辑给“面对面”加了书名号,这是错误的,对学生有误导,特摘引过来作为命题材料,提醒学生注意。 4选D,应使用“众望所归”或“不负众望”。 5.选A,申不害与慎到颠倒了。 6.选A。B项“知”通“智”,“规”同“窥”;C项“兑”同“悦”;D项“郤”通“隙”。 7.选C,“也”为表句中语气停顿之词,应断为“丘也/尝/使于楚矣”。 8.选A。“焉”训为“于之”,为兼词。 9.选A。“只见他对人表现得很谦和而已”翻译有误,“和”应译为“应和”“附和”。 10.选B。“狱”应解为“诉讼案件”。 11.选B,均为句中语气停顿助词。  A项,分别表转折与修饰;C项,一为句尾语气词,一为动词(可译为“参与”,有的选本也训为“同”);D项,一为疑问词,一为兼词。 12.选C。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守之臣。这段话见于《论语·先进》。原文作“季子然问”,且兼及仲由、冉求二人。他们是季氏的家臣,可是对季氏的许多僭越行为及其他孔子认为不合礼义的言行,都不加以劝止,所以孔子说了这句语带双敲的话,既批评了他的学生,也流露了对季氏的不满。《先进》篇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3.子路说:“我吃着人家孔悝的饭就不能躲避与孔悝相牵连的灾难。”子羔(见劝说无效)终于离去了。(3分) 14.仲由的(学问)吧,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3分) 15.穿着用乱麻作絮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羞耻的,恐怕只有仲由吧!(4分) 16.《论语》中的子路与《水浒》中李逵一样,个性鲜明,且有不同的性格侧面,形象十分丰满。子路刚直,好武尚侠,天真烂漫,毫无城府。卫国内乱,他得知孔悝犯上作乱,认为自己应该尽辅臣之责,必须去制止这场内乱,他的慷慨赴难,体现了侠勇与忠义。他与敌人博斗,为了护持“礼仪”,为不失风度,竟在命悬一线的时刻,仍停下来整理帽带,结果被对手杀死,这又表现了他的“尚礼”。而李逵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质朴、刚直且具侠肝义胆的人。(5分,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只要围绕“个性化人物形象塑造”的切入点援引材料言之成理即可。不过,一定要援引材料,做到持论有据。子路他是一座随时可能都会爆发的火山,是一柄随时都可能出鞘的闪着寒光的宝剑,也是一座不设防的城池。他无一丝小人之心,也无一丝虚伪之气。《史记》中子路的形象被司马迁塑造得很成功。) 参考译文: (一)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卫国有个面貌十分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跟他相处,常常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去。女人见到他便向父母提出请求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先生的妾,’这样的人已经十多个了而且还在增多。从不曾听说哀骀它倡导什么,只是常常附和别人罢了。他没有居于统治者的地位而拯救他人于临近败亡的境地,他没有聚敛大量的财物而使他人吃饱肚子。他面貌丑陋使天下人吃惊,又总是附和他人而从没首倡什么,他的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不过接触过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乐于亲近他。这样的人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把他召来看了看,果真相貌丑陋足以惊骇天下人。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我便对他的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十分信任他。国家没有主持政务的官员,我便把国事委托给他。他神情淡漠地回答,漫不经心又好像在加以推辞。我深感羞愧,终于把国事交给了他。没过多久,他就离开我走掉了,我内心忧虑像丢失了什么,好像整个国家没有谁可以跟我一道共欢乐似的。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我孔丘曾出使到楚国,正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又惊惶地丢弃母猪逃跑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同类已经死去,母猪不能像先前活着时那样哺育它们。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支配那个形体的精神。战死沙场的人,他们埋葬时无须用棺木上的饰物来送葬,砍掉了脚的人对于原来穿过的鞋子,没有理由再去爱惜它,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的御女,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婚娶之人只在宫外办事,不会再到宫中服役。为保全形体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况德性完美而高尚的人呢?如今哀骀它他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有功绩也能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     鲁哀公问:“什么叫做才智完备呢?”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能与不肖、诋毁与称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运行;日夜更替于我们的面前,而人的智慧却不能窥见它们的起始。因此它们都不足以搅乱本性的谐和,也不足以侵扰人们的心灵。要使心灵平和安适,通畅而不失怡悦,要使心境日夜不间断地跟随万物融会在春天般的生气里,这样便会接触外物而萌生顺应四时的感情。这就叫做才智完备。”鲁哀公又问:“什么叫做德不外露呢?”孔子说:“均平是水留止时的最佳状态。它可以作为取而效法的准绳,内心里充满蕴含而外表毫无所动。所谓德,就是事得以成功、物得以顺和的最高修养。德不外露,外物自然就不能离开他了。”     有一天鲁哀公把孔子这番话告诉闵子,说:“起初我认为坐朝当政统治天下,掌握国家的纲纪而忧心人民的死活,便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了,如今我听到至人的名言,真忧虑没有实在的政绩,轻率作践自身而使国家危亡。我跟孔子不是君臣关系,而是以德相交的朋友 (二)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质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孔子设施礼教,逐渐诱导子路,后来,子路改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并慰劳关心百姓。”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永远不要懈怠。”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武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义是至高无上的。君子如果只好勇武却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抢劫。”   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本句的另一译法:子路听到一件事,还没能去做,就唯恐又听到另一件事。——天津古籍出版社版。)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作絮的破旧袍子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吧,好像登上了正厅,可是还没能进入内室呢。”   季康子问道:“仲由称得上仁德吗?”孔子答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有没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辅佐大臣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清正,就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安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上司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进入卫国国都。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与子路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系帽的带子。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于是结好帽带而被杀死。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要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子路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 17.(1)情感:思乡;(1分)归隐。(1分)(2)休说鲈鱼堪脍(1分) 18.(4分)颔联先描写了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寥落的几点残星,成群南归的大雁掠过天空,渲染出了凄清的氛围。然后再描绘出了一幅寻声所见的“人倚高楼吹横笛”的画面,烘托出了令诗人黯然神伤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思归的情感。两句诗,全是景语,却又字字皆情语。 命题思路:近两年江西卷特别注重课本学习与能力迁移,2008年以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来考“虚实相生”,这一命题点即来源于课本。2009年考司空曙的诗歌,这首诗也出现在课文《说“木叶”》中。赵嘏的诗句《江楼感旧》出现于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此次期末卷的命题人虽然没有直接选赵嘏的《江楼感旧》,而选赵嘏的《长安秋望》来命题,其命题意图也是为了提醒平时教学要注重立足课本,注重能力迁移。让学生填写辛诗的名句,固然是为了提醒同学注重积累,同是还意在希望同学将书读活,而不是读死。如读到赵嘏的“鲈鱼正美不归去”,就能立即联想到课文中有这一典故。其实明白了这个典故的意思,整首诗的情感也就基本上把握了。 19. “踏歌声”是全文的线索;“踏歌声”也是一个象征意象,象征着一种人生应有的生命与生存状态,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相关。(4分) 20.(共6分) 指的是被权势与物欲所束缚,泯灭了本真的性情,因而变得虚伪冷酷的现代人。(2分)“咀嚼和回味”的对象:由第一段作者暗讽今天的人将“踏歌声”理解为程式化的歌舞,可见“咀嚼和回味”的对象是指古人的纯洁质朴与率性可爱的自然流露;由第四段“人与人之间开始丧尽了温情趣味”,可见对象还指现实生活中的能体现出自然质朴真性情的人、情、事。(4分) 21、(1)李白、汪伦之间纯洁质朴以及率性可爱的情感自然流露与孔子自然性情的流露的对比。(2)孔子一生的谦谨与生命的弥留之际用歌声表露自己是一位哲人的对比。(3)物欲化了的现代人与古代圣哲对待生命与生活态度的对比。(各2分) 22.(8分)这是一道主观题,评分时,要看学生是否多侧面地勾画出了一个立体的孟子的形象,要看其语言的表现力,要看学生对孟子及其思想理解的深度。 23.(每空1分,共4分(1)然后知松柏之凋后也。(如写“彫”也对。)(2)不愤不启 (3)仁者爱人(4)人能弘道24.(1)三国演义,陈琳。(2分)(2)曹操出于对陈琳的才华的怜惜,不但赦免了陈琳的死罪,还任命陈琳为身边的文臣。(2分,说明:这道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读了《三国演义》,这是《三国演义》中重要的情节,也是很能体现曹操性格的一个情节。如果上一题没能答出“陈琳”,这一小题则直接判零分。小说原文: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八.作文(60分) 命题意图: 1.  文体意识要强化。这是近年江西省高考命题的大趋势。 2.  这道题的区分度可能会很大,一些学生学习《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只停留在了解大意,对诸子作品的深层意蕴从未思考,这是一种浅阅读。这样的学生很可能面对这道题会觉得无从下笔,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3.  濠梁之辩的材料只是一个思考的触发点,学生不能就濠梁之辩绕圈子,必须要有自己的“感悟”,这也是读后感这种文体的写作重心所在。 4.  援引李泽厚与陈鼓应的评述,目的是为了降低难度,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发感想的“触点”,学生如果在阅读“濠梁之辩”的材料之后,能写出不同于李、陈二位的属于自己的有见地的感想,当然更应肯定。不过,这种感想一定要从材料中引出,不能无中生有。 参考立意角度: 1.  狮虎的对手只能是犀象,而不可能是狐鼠。同样,思辩需要同量等级的对手,有了伟大的黑格尔、费尔巴哈,才有伟大的马克思。 2.  古往今来,势均力敌的对手有的相互倾慕,如巴尔扎克之于斯坦达尔、雨果之于巴尔扎克;有相互讥刺而实质重视的,如朱熹之于陆九渊;有因妒忌恼恨而致残害者,如李斯之于韩非子。 3.  惠子重逻辑推理,体现了一种理性的思维,这是我们东方文明所欠缺的,中国在科学精神方面较西方文明逊色,缺失严谨的逻辑思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在我们的文明史上,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待人生的态度往往受人推崇,而惠子却往往成为偏执的代名词而遭讥讽,甚至连自己的著作都没有传世,只能活在《庄子》等著作之中,原因何在?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4.  庄子重审美,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于是有了后代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就如是”“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感慨,中国山水画、田园诗的兴盛与此也不无关系。 5.  庄子所代表的道家观照万物的心态,是以自然的方式去看待自然的心态。在庄子看来,人没有理由把自己的欲念计较之心,投射到自然上去,人应该放弃自我本位,化入自然,像自然一样生活,一样存在,因而庄子才会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了鱼的快乐,“濠梁之上”就是立足于自然的立场,也正因为如此,庄子才会有“梦蝶”的故事。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