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练 古诗词鉴赏(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16练 古诗词鉴赏(一)

ID:309021

大小:1.41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6练  古诗词鉴赏(一)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曲 张养浩 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便无酒也令人醉。 本曲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  本曲写景主要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一幅闲适、悠远的乡村图画。体现了诗人轻松闲适之情,表现了作者对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 园 黎 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注]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  寒花:菊花。 (1)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                                                                                 答案  (1)“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深”:深树本谓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的深浅层次,更突出了水之深、之清。 “窥”:①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②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的“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任选其一赏析即可)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3.(2009·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李 白 秋 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 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从《秋歌》前四句看,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诗人又是如何营造这种意境的? 答:                                                                                 (2)两首诗主题相同,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加以阐释。 答:                                                                                 答案  (1)①孤寂(悲凉、凄凉、凄苦);②情景交融(或融情、景、声、色于一体);③“感觉联通”或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化)(要注意“吹”的特殊用法);④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意境之美。 (2)①《秋歌》写景抒情,《冬歌》写人叙事;②《秋歌》中有场景描写,《冬歌》则着力刻画一个生活片断(细节描写);③《秋歌》塑造了长安女子的群像,《冬歌》则着力于个体形象的刻画。 4.(2009·南京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  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庄子·天地》。 (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 答:                                                                                 答案  (1)霜露浓重,黄叶满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深秋景物的特点。 (2)①落寞、孤愤(或“旷达”“无奈”等)。②前六句借景抒情,后两句化用典故,直抒胸臆。 5.(2009·陕西西工大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贺 铸① 紫府②东风放夜③时,步莲秾李④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冉冉,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  ①作者在青年以后,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本词作于此间。②紫府:紫色象征华贵,此处代指整个东京。③放夜:解除夜禁。古代,正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夜禁,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④秾李:形容女子容貌美如浓艳的桃李。 (1)这首词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答:                                                                                 (2)本词上片忆旧,下片写实。请从今昔对比的角度,简要赏析作者抒发的情感。 答:                                                                                 答案  (1)运用了对偶(对仗)的手法。“五更钟动”对“十里月明”,“五更”句暗示笙歌彻夜,喧闹时间之长;“十里”句点出东京处处繁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 (2)昔日是笙歌阵阵,灯火璀璨,场面热闹,眼前是炉香袅袅,处境孤凄;往昔居于繁华的京城,如今独处暮春时节的天涯;昔日凤凰城阙佳人相伴,如今犹如一只孤雁,在稀疏的晨星中鸣叫飞过。通过这些含蓄地表达了一种有志难展,郁闷孤独,怀才不遇的情感。 6.(2009·天津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析写景的作用。 答: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                                                                                 答案  (1)借景抒情,通过“烟”“雨”“落花”“鹧鸪”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渲染了思乡之情。 (2)潮退了,天晚了,词人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金山寺① 王 令 万顷清江浸碧山,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②飞白鸟,潮回瓜步③见黄滩。 当时户外风波恶,只得高僧静处看。 注  ①金山寺:著名的佛寺,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位于今江苏镇江北金山上。当时金山立于江中,现在已与陆地相连。②海门:指焦山和象山相对之处,就像一道天然的门户。③瓜步:山名。在今江苏六合东南。 (1)诗的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                                                                                 (2)诗的最后一联包含着什么深刻含意? 答:                                                                                 答案  (1)出句诗人不直接写楼台如何宏伟,却另辟蹊径,从侧面写楼台的倒影映于江水之上,用一个动态的“落”字写楼影在江上的浮动,竟使水底的鱼龙惊骇起来。楼台影落是视觉的直观感受,鱼龙惊骇则是作者奇异的想像,由静而动,虚实相合,变化多端,诗境也跌宕多姿。对句钟磬之声、浪拍巨石之声交相重奏,顿挫抑扬,是听到的;而水石之“寒”却是象由心生,心灵所感而发,此又是一个虚实相生,与上句相称而体味,以绘影绘声之笔给人身临其境之妙。 (2)这一联是作者放眼远望之后,发自内心的感慨:像这样江水平静、鱼跃鸟飞的和谐而宁谧的景象毕竟是少见的,大自然常常风云骤起、变幻无常,所以作为这里的过客所见到的只是一时的景色,只有山寺里不染尘俗的高僧,才能充分领略到金山寺周围的真正风光。这两句寄托着作者的无限感叹:人世间也和大自然一样,常常会风云突起,人生之路充满起伏,只有淡泊宁静之人,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冷冷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答:                                                                                 (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以动(声)衬静。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 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①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  ①蟾蜍:此指月亮。②兰桡:木兰桨,这里代指船。 (1)第二联历来为后人所推崇,原因何在? 答:                                                                                 (2)第三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  (1)第二联是两个描写秋景的句子,自然而工整,既描写出了深秋一派萧瑟的典型景物,又写出了秋天气势苍凉,景象广阔的特点,句句写景,句句融情,流露出诗人思念友人之情,成为历代传诵的名句。 (2)第三联的意思是说:想起在长安这地方聚会谈心的那个晚上,忽然雷电交加,下了一场大雨,虽然是夏天,当时心里也不禁感到一阵寒意。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殷殷忆念之情。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