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ID:304104

大小:25.3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 50 分) 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右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每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相等,阴影部分与非 阴影部分日期不同,回答 1~2 题。 1.若图中日期为 6 日与 7 日,则北京时间是 A.6 日 23 时 B.7 日 23 时 C.6 日 11 时 D.7 日 11 时 2.该季节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全球昼夜平分 D.地球自转速度最快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地面蒸发量图,完成 3~4 题。 3.乙地等值线密集,主要原因是 A.位于背风坡 B.地势高 C.西南季风影响大 D.相对高度变 化大 4.甲地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4 月—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快 B.6 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C.8 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气温高 D.10 月—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 右图为 30°N 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 10 米。据图完成 5~6 题。 5.M 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岩层断裂 海浪侵蚀 B.岩层断裂 珊瑚淀积 C.珊瑚淀积 泥沙堆积 D.岩层断裂 泥沙堆积 6.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7~8 题。 7.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 林 8.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 9—12 题。 9.图中 P 点附近的宗教圣地属于 A.佛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0.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 A.沙漠和戈壁中缺水问题 B.占用耕地问题 C.冻土和缺氧问题 D.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 11.该地形区粮食作物能够获得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C.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12.图中箭头所示区域自然带分布主要表现为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集中,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形成了国家级 的重化工基地。回答 13~14 题。 13.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 是 ①城市地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④ 14.从重化工生产的特点看,其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 ①水运 ②高速公路 ③航空 ④铁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德国,政府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统计数据表明,德国每 1000 名居民拥有自 行车 814 辆,其中 38%的人骑车上班。回答 15~16 题。 15.德国交通发达,除铁路运输外,内河航运发达并实现了网络化。沟通北海 与波罗的海的运河是 A.中部运河 B.莱茵 河—多瑙河运河 C.基尔运河 D.南部运 河 16.德国政府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主要是因为 A.世界石油价格再度上涨 B.减少城市交通环境污染 C.德国传统工业发展趋缓 D.减少国内酸雨发生频率 读右边的“1964~2000 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据图回答 17~18 题。 17. 有关 1964~2000 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A. 大于 65 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 0~14 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C. 15~64 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 1990 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8. 进入 2000 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B. 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C. 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 D. 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该图完成 19—21 题。 19.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B.地形差异 C.大气环流的差异 D.白昼时间的差异 20.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 是 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 B.纬度低,降水多 C.纬度低,气温高 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 21.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 是 A.甲地因日照强,而种植业发达 B.乙地日照弱,不宜发展林业 C.甲、乙两地种植业均不发达 D.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 业发达 2009 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 多。据此回答 22-23 题。 22.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23.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 B.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C.减轻耕地压力 D.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 24~25 题。 24.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5.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本卷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12 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利枢纽 Q 对 R 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3 分) (2)说出 M 地形区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3 分) (3)A 地区位于_________平原,在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与图中 B 附近地区的土壤最容易出现___________问题。并简述其原因。(4 分) (4)写出图中 EF 段铁路线的名称、分布特点。(2 分) 27.(13 分)我国 A 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 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 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 区域 ;B 区 域 。(6 分) (2)A 区域和 B 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 A 区域流向 B 区域的 主要是(填 选项代码) ,从 B 区域流向 A 区域的主要 是(填选项代码) 。(5 分)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2 分) 28.(13 分)经济发展能源先行。人们把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地命名为 " 石油心脏地带",距油气来源较近的地区叫做“内需求月型地带”,距油气来源 较远的地区叫做“外需求月型地带”。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各地区,位于图中“石油心脏地带”的是 _________。(3 分) A.中东 (主要是波斯湾沿岸国家) B.拉美 (墨西哥、委内瑞拉 等) C.北非 (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 D.俄罗斯 E.亚洲 (中国、印尼等) F.北美 (美国、加 拿大等) G.西欧 (英国、挪威等) (2)“石油心脏地带”内的国家油气生产与消费的对比关系 是 。(2 分) (3)美国国内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为什么还要将其列入“外需求月型地带”? (3 分) (4)我国虽然位于油气地缘经济格局的 地带内,但随着 经济向前发展,国内油气供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今后,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 来缓解这个矛盾? (5 分) 29.(12 分)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 如下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 子的小瓶放入盆中(瓶口要露 出水面)。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在装沙小瓶正上方的 塑料纸上压一块小石头,使 塑料纸下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2 分) (2)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3 分)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___ 。(1 分)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使地球表面各纬度之 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2 分) (5)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 添入字母完成下表。(3 分) (6)这种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具有___________的过程。 (1 分) 辽宁省锦州市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5ABDCA 6—10BDBAC 11—15BCABC 16—20BACCD 21—25CBDD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12 分) (1)调节径流变化,具有防洪 功能;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 减少下游凌汛危害,遏制黄河断流现象。(3 分) (2)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 分) 人为因素:主要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以及开矿等(2 分) (3)宁夏(1 分) 次生盐碱化(盐渍化)(1 分) 原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降水量小;(1 分) 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抬高。(1 分) (4)包兰线 (1 分)铁路线基本上沿着河流(黄河)谷地行进(分 布)。(1 分) 27.(13 分) (1)A 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 熟。(其中三点给 3 分) B 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其中三点给 3 分) (2) ①③⑤ (3 分) ②④(2 分)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 会。(其中两点给 2 分) 28. (13 分) (1)ACD(3 分) (2)生产大于消费(2 分) (3)美国经济发达,石油需求量大;中东石油质优价廉;掠夺海外石油资源是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战略方针(三点给 3 分)。 (4) “内需型”及石油心脏(2 分,写到 1 个得 1 分) ①加强勘探工作, 开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 ②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强同中亚、非洲、 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的合作,进口该地石油;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④加大 对替代性能源的开发力度;⑤将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 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写到其中三点给 3 分) 29.(12 分)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 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子由干变湿(2 分) (2)水循环现象(1 分)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2 分) (3)外力作用(1 分) (4)物质和能量(热量和水分)(2 分) (5)如图(3 分) (6)统一演化(1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