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ID:303572

大小:39.1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2010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2010.1)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是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B.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得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得味尽去矣。” C.从明年4月1日起,国家将加大对酒后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掉头,使用伪造、变造机动车牌证三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D.2010财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启动,理想的“中国价格”能不能谈成,世界最大买家的利益能不能得到维护?这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2.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庇(bì)护     趿(jī)拉     踹(chuāi)一脚   真知灼(zhuó)见 B.嘈(āzo)杂    缱绻(quǎn)   瞥(piē)一眼     间(jiān)不容发 C.推搡(sǎng)   攻讦(jié)    捋(luō)一把     陨(yǔn)身不恤 D.惊蛰(zhé)    赊(shē)账    露(lòu)一手     茕(qióng)茕孑立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也曾拜倒在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请他出面             ,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 ②若再要点些           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 ③海尔节电空调在山东市场的零售份额实现了环比翻番,牢牢         了山东市场的首位。 A.干涉  景致  占领            B.干预  景致  占据 C.干预  景象  占据            D.干涉  景象  占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恍然大悟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B.灯光四射的舞台上,她唱得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每一个表情有板有眼,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季羡林遗产风波近日又起波澜,季羡林旧居被盗,室内物品被洗劫一空,被盗物品价值至少百万元。 D.长江大学陈及时等三名同学为救溺水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追授为“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确实是众望所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遭到禽流感和甲型流感的侵袭之后,荷兰又发现新型流感——“羊流感”,这种流感的侵袭对象为绵羊和山羊,并能够通过牲畜传染给人类。 B.长期以来,山东省建筑业主要沿用拼人力、拼设备、拼资源的传统经营方式,管理理念陈旧,技术含量较低,高端市场占有率不高。 C.汉字大讲堂的开设,对网络时代不拘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一个好形式。 D.专家经现场勘察确认,汉中门大桥桥梁是裂缝是因为桥梁和桥体材质不同,热胀冷缩力有差别所致,但裂缝没有威胁到桥染本身的安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赵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扬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A.对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允性提出诘问。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7.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 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D.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①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楚之边邑曰卑梁,其处女与吴之边邑处女桑于境上,戏而伤卑梁之处女。卑梁人操其伤子以让吴人,吴人应之不恭,怒杀而去之。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卑梁公怒,曰:“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吴王夷昧闻之怒,使人举兵侵楚之边邑,克夷而后去之。吴、楚以此大隆。吴公子光又率师与楚人战于鸡父,大败楚人,获其帅潘子臣、小惟子、陈夏啮,又反伐郢,得荆平王之夫人以归,实为鸡父之战。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楚不能之也。 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益其宅。郈昭伯怒,伤之于昭公,曰:“褅②于襄公之庙也,舞者二八③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舞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怒,不审,乃使郈昭伯将师徒以攻季氏,遂入其宫。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则吾族也死亡无日矣。”遂起甲以往,陷西北隅以入之,三家为一,郈昭伯不胜而死。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乾侯。鲁昭听伤而不辩其义,惧以鲁国不胜季氏,而不知仲、叔氏之恐,而与季氏同患也,是不达乎人心也。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以鲁国恐不胜一季氏,况于三季?同恶固相助。权物若此其过也。非独仲、叔氏也,鲁国皆恐。鲁国皆恐,则是与一国为敌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徽》,略有改动) [注释]①赐:子贡,姓端木,名赐。②褅:dì,古代祭名。③二八:古代舞制,天子八佾(舞时八人一行,谓之一佾),诸侯六佾,大人四佾。鲁本诸侯,礼当用六佾,今只能用二佾,其余四佾为季氏占有。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         让:责备 B.吴人往报之,尽屠其家                报:禀告 C.公怒,不审                                  审:详察 D.遂起甲以往                                  甲:铠甲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属于不能“察微”而导致的后果的一组是 (    ) ①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②戏而伤卑梁之处女。 ③吴、楚以此大隆。                        ④因侵郈氏之宫,而益其宅。 ⑤郈昭伯不胜而死。                        ⑥昭公惧,遂出奔齐,卒于乾侯。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见微知著,能从细小的事件中预见事情发展的趋势与结果。他否定了贡的做法,肯定了子路的做法。 B.卑梁人与吴人不能正确处理两女子误伤的小事而引发两国之争,最终楚国大败。可见,再微小的事,如不预见后果并及时加以控制,也会演变为灾难。 C.文中第二段引用《孝经》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国君治国也应从“孝”这样的身边小事做起,否则,就不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 D.面对季氏与郈氏之争,鲁昭公不加详察,不顾后果,轻率处理,以致季、仲、叔群起而攻,三家合一,自己出逃异国,客死他乡。 四、(24分) 13.(10分)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高 而 不 危 所 以 长 守 贵 也 满 而 不 溢 所 以 长 守 富 也 富 贵 不 离 其 身 然 后 能保 其 社 稷 而 和 其 民 人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4分) ②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2)是故弟子不必如师,                            。(韩愈《师说》)                                       ,缺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欲流之远者,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桑榆非晚。(王勃《腾王阁序》) (4)                             ,破灭之道也 。(苏洵《六国论》)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苏轼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青帘:旧时酒店招引顾客的布招。 (1)“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在词中有什么作用?(4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一句。(4分) 五、(12分) 16.把下面的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酌情增减词语)(3分) 12月16日,从埃弗雷特潘思机场起飞,主体结构大量采用了诸如碳化纤维等轻型复合材料,机身长55米、载客量达330人、内饰舒适的波音787“梦幻客机”终于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 17.右边是一幅宣传爱心的公益广告画,请你为它配一条宣传语。(3分)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格,15字之内。 1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人生寓意。(6分) 一只狐狸想钻过墙洞去吃院子里的葡萄。墙洞很小,狐狸钻不过去,只好在洞外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钻过墙洞。狐狸吃够了葡萄,身体长肥了,想钻出去墙洞却钻不出来,只好又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才钻了出来。 ①从肯定的角度写(20字内): ②从否定的角度写(20字内):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闲雨轻敲鱼鳞瓦     钱续坤 ①难得一次回乡省亲,不想秋雨一直连绵,白天出去走走倒还可以,夜晚根本不便串门,只好呆在家中与母亲杂七杂八地拉着家常。许是兴奋了些,竟然到了子夜时分还辗转反侧,于是坐起披衣,斜靠床头,用一双聪灵的耳朵,去聆听窗外那淅沥的絮语,去感应檐下那滴答的和鸣。 ②这样的情景已是多年没有经历,记忆中的趣闻乐事甚至都快淡忘,但是母亲在我儿时所说的一个比喻始终萦系于怀:“瓦是房子的眼皮,雨是屋檐的泪水。”遗憾的是,略知文墨的母亲并不会写诗,“眼皮”与“泪水”的意象在这里巧夺天工,可能是她观察生活最原始最质朴的反映;然而也正是这两个喻体,诱使我无数次地抬起大大的脑袋,关注着那些像弯弓又像括号的鱼鳞瓦,那些像新月又像蛾眉的鱼鳞瓦。 ③鱼鳞瓦是广布于民间最本真也最易被人们忘却的先知,是泥土的另一种形态,是大地的精魂,也是贴近人类头顶最矮的天穹。它是天地之间无数隐秘的收藏者和拥有者——它收藏过煦暖的阳光,如水的月光,柔和的灯光,也收藏过雨的裸足,雾的轻纱,雪的羽毛;更多的时候,它收藏着大面积的黑夜和黑夜的翅膀——梦幻,所以诗人巴音博罗说瓦是“房屋的外套,梦幻的布衣”。这两个意象显然更为奇崛,不过细细地品味,我蓦地感觉心头氤氲着一片浓浓的乡愁,挥之不去,隽永悠绵。 ④从小就在鱼鳞瓦下长大,梅雨季节总喜欢贴着窄小的窗棂,看银线穿针,听雨落叮咚;有时也翘首对面的屋檐,望水花四溅,听瓦楞摩挲……所有的影像幻化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所有的声音混合成一支有始无终的曲,催我昏昏然小睡,也使我戚戚然惊醒。母亲的家务活终于忙完了,她轻轻地一声招呼,我们弟兄仨人就雀跃般地聚拢过去,或缠她讲孤魂鬼怪,或听她教拼音汉字,或跟她吟民歌小调……其情融融、其乐陶陶的场景,至今回想起来依然胸荡层云,心生涟漪。但是今夜,母亲已经酣然入睡,她细微的鼾声与喁喁的秋雨合着共同的节拍,如同儿时吟哦的摇篮曲,这叫我无何去惊扰她幸福的美梦。可我还是无法入眠,索性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了起来,静静地伫立于窗前,沉浸在自己无边的闲思遐想之中—— ⑤瓦是家的符号,家是情的寄托。离开了家,不见了瓦,乡愁自然而然就从心头泛起,马思聪思乡的旋律就会像窗外迷朦的烟雨一样,在灵魂深处弥漫。于是,渭城的朝雨、清明的纷雨、楼台的烟雨、天街的酥雨等等,几乎成了愁苦的代名词,“巴山夜雨涨秋池”表漂泊之忧,“寒雨连江夜入吴”述离别之苦,“天阴雨湿声啾啾”言乱离之悲,“雨中百草秋烂死”感自伤之叹,“夜雨闻铃断肠声”哭诀别之恨……因此,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把身子寄居到泥瓦的屋檐下,把灵魂皈依到故乡的怀抱里,一代一代的文人就是这样在思乡的背景中,病着,痛着,忍着,这是一种顽固的无法根治的传染病,他们的诗文就是他们的病中吟,他们的书画就是他们的梦中影,温庭筠、李清照是如此,李商隐、郑板桥是这样,白先勇、余光中更是亦然。 ⑥相比之下,我是多么的幸福,至少今夜是何等的幸运。因为上有青瓦为我挡雨,中有母亲与我相伴,下有温床供我栖身,所有的烦恼抛诸脑后,所有的困顿置之不理,所有的喧嚣全然不顾,这片天地是完全属于我的,我觉得自己还是那个钻到母亲怀中撒娇的孩子,所以家不仅是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家还是归宿,是祥和,是精神,是漂泊者渴慕的故土! ⑦窗外的秋雨明显地小了,我能敏锐地感应到这是像牛毛也像花针的那种。细密的雨丝在鱼鳞瓦上无声地集聚,形成的豆大水珠从瓦檐中悄然滑落下来:一滴,两滴,三滴……这是母亲的叮咛,还是我的眼泪?这是家园的嘱咐,还是我的哽咽?其实无须言表离家总是忧伤,其实不必责怪自己不够坚强,在此时此刻,还有谁能深刻地体验到活着的真实,真切地感受到家园的可亲?!故而,乡愁永远都是美丽的,是我唯美生活中最诗意最眷念的部分,它滋润着我在异乡漂泊的干渴的心房,让我一次又一次挣扎在思乡的苦涩和甜蜜里…… 19.开关两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作者为什么说“鱼鳞瓦是广布于民间最本真也最易被人们忘却的先知?”(4分) 21.文章第五段中引用大量诗句有何用意?(4分) 22.本文为何选取“闲雨”和“鱼鳞瓦”这两个意象来写乡愁?(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哭泣的昆虫      徐鲁 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他尝了生活的贫困和来自人世间的歧视与偏见的滋味,而唯一能够给他带来温暖与安慰的,是他所钟情的昆虫世界。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雷翁村的一个农家。贫穷的乡村生活并没有给他的幼年送来玫瑰花,可是,慷慨无私的大自然,却给这个天真的纯朴的孩子送来了鸟巢、蘑菇、蟋蟀,以及白鹅、牛犊和绵着等等。他小时候对花草虫鸟一直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当他一心惦记着一只小鸟的时候,他往往是非要亲眼看见鸟巢、鸟蛋和大张着小黄嘴的鸟娃娃不可,说什么也得看。 整个中学阶段,小法布尔家因为生计所迫,几次迁居,飘泊不定。15岁那年,他报考一所师范学校被正式录取。毕业后,他进入一所中学当上了一名教师。 有一次,他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课间休息时,他在一堆石头上突然发现了一个垒筑峰的精巧蜂蜗。仿佛是电光一闪似的,他自幼年起就十分感兴趣的、而且一直保留在心灵中的那个昆虫生活的一角,一下子被照亮了! 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的“虫心”就像一窝正在晒着太阳、睡着午觉的小山鹑,被一位偶尔走过的行人一下子给惊醒了,纷纷张开了晶亮的翅羽。他下定决心,要做一个为昆虫书写传记和生命史的人。他觉得,他从小时候就开始憧憬的,“可以用尊姓大名,向田野大舞台上成百上千的演员们,向田边小道旁或成百上千冲我们张开笑脸的小花们,热情致意”的时候,已经来临了。 这一年,他还不到20岁。 他知道,要想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先把自己当作昆虫中的某一种,在十分冷酷和相当复杂的生存环境中抗争、奋斗,就像他写到过的蝉儿,要想获得阳兴下的欢乐,必须首先忍黑暗的地底下的苦工和劳役。 在漫长的教师生涯中,法布尔坚持自修,直到取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同时,他利用所有业余时间,一丝不苟地进行动植物观察记录,废寝忘食地致力于发现和揭示昆虫的生存真相。 某些“科班出身”的生物学权威对他怀有偏见,使他在人世间缺少知音,但他可以向他的昆虫们倾诉衷肠。 他写道:“我亲爱的虫子们,一旦你们因为做不出被人称道的事而说服不了那群财大气粗的人,我就会出来说话,会这样告诉他们:你们是剖开虫子的肚子,我却是活着研究它们;你们把虫子当作令人恐惧或令人怜悯的东西,而我却让人们能够爱它;你们是在一种扭拽切剁的车间里操作,我却是在蓝天之下,听着蟑鸣音乐从事观察……你们倾心关注的是死亡,我悉心观察的是生命……” 1879年法布尔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他把第一篇颂歌,献给了一种许多人也许没有什么好感的昆虫——食粪虫。他沿用古埃及人对这种昆虫的尊称,称之为“圣甲虫”。 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充分尊重与热爱,去描写昆虫世界,去发现那些神奇、美妙的生命的奥秘,去赞美和讴歌那些仁义、高尚的生命的尊严与含义。他相信,无论是在黑夜中的草丛里,还是在雨水之后的泥土下,都闪烁着奇异的人性的光芒。 他观察到,一只蝉儿,从小小的蝉卵到幼虫发育成熟,要在黑暗的地底下生活四年时间。而它破土而出,爬到绿树上高歌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五个星期。 在秋夜的月光下,他悉心倾听那情趣盎然的,“荒石园”里的蟋蟀的音乐会…… 1915年11月,严冬即将来临的时候,离他92岁生日只差一个月了,这位终生与昆虫为伴,并且以昆虫为琴拨响了人类命运的颤音的巨人,安然而逝。 他死的时候,在他亲手建造起来的一座昆虫们的乐园——“荒石园”里,那些尚未冬眠的昆虫,都在黑暗的角落里哭泣。它们用各自生命的鞘翅,为它们这位共同的老朋友合奏了一支安魂的乐曲。                                                                                                      (《散文选刊》2009年第10期,有删改) 19.开头一句在全文中有可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我亲爱的虫子们……我悉心观察的是生命……”这段话蕴含着法布尔怎样的情感?(4分) 21.“他相信,无论是在黑暗中的草丛里,还是在雨水之后的泥土下,都闪烁着奇异的人性的光芒”一句中,“奇异的人性的光芒”具体指什么?(4分) 22.为什么文章纪念法布尔却以“哭泣的昆虫”为题目?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这个房间里你最喜欢什么?”机灵的徒弟指指酒杯——酒杯是用黄金和大理石制成的。“那好,拿走它吧。”禅师说。徒弟立刻用右手紧紧抓住了那个酒杯。 “你不想放开它吧?”禅师指着问,“别的你还喜欢吗?”徒弟承认,桌上那个胀鼓鼓的钱袋,也不惹他讨厌。“没关系,你也拿去吧。”禅师说道。于是徒弟又欣喜地用左手抓过钱袋。 “现在呢?”他点紧张地问禅师。“现在你挠挠自己看。” 徒弟当然做不到,除非他能放下自己紧紧抓住的东西。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拟题目;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不少于800字。   [NextPage] 【参考答案】 1.A(B项去掉冒号或将句号放在引号内,C项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D项问号应改为逗号) 2.D(A趿—tā,B嘈—cáo,C陨—殒) 3.B(“干预”,过问别人的事,是中性词,“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含贬义。“景致”,风、情致;“景象”,现象、状况。“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占有,从搭配关系上应用“占据”) 4.C(A项“恍然大悟”,一下子全明白,应用“豁然开朗”。B项“有板有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不紊,富有节奏或章法,应用“生动传神”。D项“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5.B(A项“侵袭对象”与“传染”搭配不当。C错用介词,“对”应为“为”。D项“因为……所致”句式杂糅) 6.A(对评审公允性的诘问,不是文化焦虑的具体表现) 7.B(“把自己的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说法有误) 8.D(A“毫无益处”说法太绝对,B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只是走向世界的一个必要条件,C经济发达程度不是唯一标准) 9.C(A辞让;B报复;D甲士,士兵) 10.D(C中两个“之”,都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A对于/从;B于是,就/经,由;D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哪里) 11.B(①孔子得出结论的依据,②是事情的起因,④因季氏的行为) 12.C(引用的目的是强调国君善“察微”的重要性) 13.(10分) (1)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益/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持社稷而和其民人(2分。共5处,错两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在“而和其民人”前断开不算错。) (2)①孔子能凭借细小之事预见结果,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看得很远啊。(“以”1分,“见之以细”句式1分,“观”“化”各1分) ②不了解人心,地位虽然尊贵,但对安定(安本)又有什么益处呢?(“达”“虽”各1分,“何益于安”2分) 14.(6分) (1)善假于物也  庄生晓梦迷蝴蝶(2)师不必贤于弟子  银瓶乍破水浆进(3)必浚其泉源  东隅已逝 (4)赂秦而亏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分。每句1分,出现错别字或漏字、添字,则该句不得分) 15.(8分)(1)①江天相接、白茫茫一片的大雪景象,营造了寒冷的氛围,衬托了作者的凄冷与孤独。(1分)②酒家无觅处、欲借酒消愁而不得的处境表现了作者的无助与寂寞。(1分)③用“雪”和“酒”引出下阕对故人的思念与赞识。(2分) (2)①“雪”与“故人”互喻,(答“以雪喻人”亦可)突出故人品格的高洁,(1分)体现了对敌人的赞赏和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1分)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2分) 16.(3分)①12月16日,从埃弗雷特潘恩机场起飞的波音787“梦幻客机”终于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 ②该机主体结构大量采用了诸如碳化纤维等轻型复合材料。 ③机身长55米,载客量达330人,内饰舒适。 (每句1分,语言不通顺扣1分) 17.(3分)示例:点燃希望,传递爱心。(使用修辞1分,内容恰当2分) 18.(6分)示例:①生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人生重在经历过。②人不能有贪欲,贪婪最终还是两手空空。(每条3分,意思对即可) 19.(4分)①开头两段分别引出“雨”和“鱼鳞瓦”两个意象,照应题目。②为下文写乡愁做铺垫。(每点2分) 20.(4分)①说鱼鳞瓦是先知,是因为鱼鳞瓦是天地之间无数隐秘的收藏者和拥有者。(2分) ②说鱼鳞瓦最本真,是因为鱼鳞瓦是泥土的另一种形式,非常朴素;(1分)说鱼鳞瓦最易被人们忘却,是因为鱼鳞瓦广布民间,人们非常熟悉,甚至熟视无睹。(1分) 21.(4分)①充分说明“雨”几乎是愁苦的代名词,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是中国文化的根,升华了文章主旨。②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化内涵。(每点2分) 22.(6分) ①“闲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几乎成为愁苦的代名词,容易引发作者思乡的凄苦、忧伤之感。 ②“鱼鳞瓦”是家的符号,意味着家的温暖、温馨,易于引发作者最真切、最深刻的乡愁。 ③“闲雨轻敲鱼鳞瓦”是作者生活中最熟悉的生活景象,作者生活中最诗意、最眷恋的部分,凝聚着乡愁。(每点2分) 19.(4分)①从内容看,高度概括了法布尔致力于昆虫研究的一生。②从结构看,是总括句,统领全文。(每点2分) 20.(4分)①对昆虫的热爱与尊重。②对自己蒙受歧视与偏见的不满。③对生物学权威们的蔑视与愤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1.(4分)①昆虫世界有着人类世界仁义、高尚的生命的尊严和含义。②昆虫有着人性中的顽强执着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每点2分) 22.(6分)①点明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的研究。②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极大热爱与尊重。③作者借昆虫的哭泣表达对法布尔的悼念与敬仰。④运用拟人手法,新颖别致,激发读者兴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3.(60分) 参照2009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42分为基准分批阅。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