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能力培养与测试(五)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能力培养与测试(五)

ID:301692

大小:53.3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 一、单项选择题 1.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根本意义在于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  C.否定了君主专制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3.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 ①伏尔泰的政治理论②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③卢梭的政治理论④狄德罗的政治理论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 4.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中,对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在于 A.推翻清政府    B.平均地权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5.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 A.概不承认  B.全部承认  C.重订新约  D.部分承认 6.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活动不包括 A.扣留汉口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  B.扶植袁世凯出任清朝内阁总理  C.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  D.英国公使策划南北“和谈” 7.帝国主义国家始终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其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严守中立政策  B.临时政府不承认列强在华特权  C.临时政府存在不会长久  D.反对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8.不属于《临时约法》内容的一项是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临时大总统必须在南京就职  D.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9.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殖民势力 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对其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B.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C.不敢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D.幻想通过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 二、填空题 11.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中,代表南方革命军和北京政府在上海英租界进行和平谈判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为国旗。 1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___________》,它是1912年春由__________制定的。 三、材料解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作为革命的一个结果,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能够与各国公正交往……使在中国建立起来的贸易获得进展。这样一个政府将得到我们能够提供的一切外交上的支持。 ──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朱尔典的电报 材料2:在一座已开辟为条约口岸的城市,行政管理权一旦由清政府手中转入革命军手中,所征收的税款有被用来支持起义军政府的军事行动或满足其他紧急需要的严重危险……作为一项临时措施,必须扣除该项收入,听候海关总税务司或领事馆的命令。 ──朱尔典致英国外交部长格雷的信 材料3:各国分遣队共有45门野战炮和60门机关炮……他们驻在天津起了稳定形势的作用。 ──英国公使馆陆军武官韦乐沛中校的报告 材料4 中国继续当前的斗争,不仅严重损害中国本身,也严重损害到外国人的物质利益和安全……,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 ──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 回答: ①根据材料1 ,指出英国当时对华政策的中心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 ②材料2提出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表明了英国的态度是什么? ③材料3各国的行动对哪一方有利?目的是什么? ④材料4表达了各国的一致态度是什么?综合四组材料指出各国“中立态度”的实质。 四、问答题 15.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两者如何统一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D 5.B 6.C 7.D 8.C 9.A 10.B 二、填空题 11. 伍廷芳 唐绍仪 12.南京 五色旗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参议院 三、材料解析题 14.①扶植袁世凯为在华新的代理人。出发点是维护和扩大英国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 ②经济上扼制革命的发展。表明英国并不希望中国发生革命,不支持革命军一方。 ③对清政府及袁世凯有利。目的是干涉中国政治局势的变化,保护列强在华利益。 ④阻止革命。实质是反对中国革命,扶植列强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 四、问答题 15.胜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之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 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又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中国仍然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统治。 两者的统一:从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直接结果来看,这一目标达到了,可以说革命是胜利了;从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的最终结果来看,它又失败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这就是两者的统一。 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非变西法不能化中国仇视外国之见,不能化各国仇视朝廷之见”,“变法则事事开通,各国商务必然日加畅旺”。上述言论表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目的之一是 A.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B.争取得到立宪派的支持    C.抵制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D.迎合列强侵华的需要 2.下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独具见识的精辟言论与人物不相对应的是 A.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章炳麟  B.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邹容  C.“须知要拒洋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黄兴  D.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陈天华 3.下列人物中不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是 A.康有为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4.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孙中山的活动①筹划黄花岗起义②建立兴中会③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④提出三民主义⑤颁布《临时约法》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①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④②①⑤③ 5.下列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②都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③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是政体问题④两者几乎同时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 A.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  B.以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C.是否改变中国的政体  D.是否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7.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  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8.辛亥革命中,六国领事分别递交给南北议和代表的同文照会:“本国政府在继续采取它迄今所采取的绝对中立态度的同时,认为有责任非正式地吁请双方代表注意,需要尽快达成一项旨在结束目前冲突的协议。”材料表明列强的态度是 A.继续保持中立立场  B.维护中国的和平和稳定  C.压迫南方代表妥协  D.力图尽快结束中国革命 9.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的作用包括 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推行资产阶级文化教育④改革社会风气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中,对原同盟会革命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1.下列对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组成的政府  B.革命派与立宪派平分秋色的政府  C.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D.旧官僚掌握实权的政府 12.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根本弱点是 A.缺乏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  B.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C.政府内部有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D.没有采取措施扫除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 1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④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下列有关《临时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参议院制定、孙中山在南京颁布  B.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规定行政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确立了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完成了反封建的任务  D.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6.武昌起义后至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期间,立宪派所起的作用有 ①宣传了民主共和观念②壮大了革命声势③分化了革命力量④促使革命党人妥协 A.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7.袁世凯得以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是因为 ①袁世凯阴险狡诈②帝国主义支持③革命政权中立宪派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④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的发展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维新派的活动 20.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B.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C.资产阶级运动由改革到革命  D.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改革失败后转向革命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当今光(风)气日升,四方毕集,正值国家励精图治之时,朝廷勤求政理之日,每欲以管见所知,指陈时事,上诸当道,以备刍荛之采。嗣以人微言轻,未敢遽达……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一此回事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惟深望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摘自孙中山《告同乡书》1900年12月 材料3:孙中山在总结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能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回答: ①材料1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说明了什么? ②材料2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张? ③材料3中,孙中山提到的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各指的是什么? ④材料三中,孙中山总结的俄国革命成功、中国革命失败的原因,从本质上看准确吗?为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粥之,议院不得干涉。 ──摘自《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2: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①材料1所述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②材料2“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③材料1与材料2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④材料2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⑤材料2“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三、问答题 23.史学界认为:“中国近代史,其前进与落后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这是落后;改变半殖民地秩序的力量兴起,这是历史的前进”。试结合1900-1927年的重大史实概括指出并简要说明导致历史前进的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24.1912年3月31日,孙中山在演说中说:“今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只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试结合你对辛亥革命结果的认识,分析评论孙中山的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A 5.D 6.C 7.C 8.C 9.D 10.D 11.C 12.D 13.D 14.C 15.C 16.B 17.D 18.A 19.A 20.D 二、材料解析题 21.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说明这时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幻想,他的思想还没有转变到资产阶级革命上来。 ②主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反对保皇。 ③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④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俄国革命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22. ①君权神授。 ②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 ③材料1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体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2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 ⑤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三、问答题 23. 概 括 说 明 经济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无 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 治。 思想方面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军事方面 北伐战争 【评分说明】评卷时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回答概括相似即可得分;考生若能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可酌情加分。 24.孙中山这种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事实上,当时“民族民权两主义”并未“俱达到”。 因为: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制度,实现了“民族主义”所谓“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任务。但这种“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他们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②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使人民取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但没有推翻地主阶级以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性质。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开始了帝国主义操纵下的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统治,民国“徒有虚名”。 总之,辛亥革命部分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未实现民族独立和建立真正的国民政府,因此不能说“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除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之外,还应当继续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章时间范围由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北洋军阀的矛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趁中国政局不稳,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尤以俄国、英国、日本为甚。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再加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为以后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提供了阶级基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原因和异同点的分析、比较,理清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斗争的线索,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析比较历史事件、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综合归纳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社会根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理清北洋军阀统治这条线索,培养学生从根本点出发考虑问题,从中国社会的大国情出发考虑问题,把历史问题和历史环境紧紧联系起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有关史实这一条线索,理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当时中国政局之关系,进而理解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封建统治和反帝斗争任务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特点,认识中国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的意义,把握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条线索,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归纳概括事物发展的过程,注意事物间的联系,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 5.通过分析复辟帝制的失败、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史实,提高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辩证的思想方法。 【知识网络】 【学法指导】 1.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主要是为了 A.弥补财政赤字    B.支付外债    C.镇压国民党    D.复辟帝制 【答案】C 【解析】本题从“目的”的角度考查。1913年袁世凯善后借款主要是为了筹措武力镇压国民党的军费。 2.袁世凯实行独裁的下列史实,其先后顺序是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②废除们《临时约法》③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本题是1993年全国高考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当上了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要实行专制独裁并进而复辟帝制。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步骤。①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下令解散国民党,使国会不够法定人数,无法召开并接着解散国会;③废除孙中山在南京主持制订的《临时约法》,颁布他主持制订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④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以当终身总统。这四步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从理性分析中就可以判断出先后顺序。也可以强化中心词简化记忆为:强迫选举;解散解散;废除颁布;改制改法。 3.袁世凯得以复辟帝制是因为 ①他拥有最高地位和独裁权力②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 ③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泛滥④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力量涣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1994年全国高考多选题,此处改为单选题。本题考查考生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尤对其复辟的原因和条件的把握。考生较易选对①②两项,④项就有不少考生未能选出,而③项内容漏选的更多。因为此项内容,教材是在下一章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中以及文化专题中叙述的,考生未能综合考虑。 4.“府院之争” 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  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  D.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之争 【答案】D 【解析】本题是1996年全国高考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以提供贷款为条件,鼓动段祺瑞政府出兵参战,企图加强对中国的控制。美国为防止日本在中国取得独霸地位,就支持总统黎元洪,反对中国参战。所以,在参战问题上的“府院之争”,从根本上反映了美国、日本抢夺对华控制权的斗争。此题的AB两个干扰项,很容易排除,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既不是南北军阀的矛盾,也不是国会派系的斗争。他们之间斗争的激化,是因参战而起,所以,干扰项C有迷惑性。但对参战之争是表面现象,实质是反映了美日之间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段祺瑞重掌北京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继续走专制独裁的道路,宣布参加对德作战。 5.1917年,段祺瑞竭力主张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目的是 A.换取美国对他的支持  B.从日本手中收回山东主权  C.乘机扩大皖系势力   D.取代冯国璋的副总统职位 【答案】C 【解析】本题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代理人。为了维持和扩大在华的利益,他们各自寻找新的工具,扶植各派军阀。北洋军阀分裂,整个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英、美支持北洋军阀的直系和地方军阀滇系、桂系;日本扶植皖系和奉系。一战爆发后,日本企图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以提供贷款为条件,鼓动段祺瑞政府出兵参战。段祺瑞当时担任国务总理,掌握北洋军阀政府的实权。他也想以参战为名,利用日本贷款,扩充皖系势力。因此他主张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故答案应该是C。段的后台是日本,不可能以 A为目的:“府院之争”是指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的争斗,D项不符和史实;B项干扰性亦不强,此题不难选对。 6.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答案】A 【解析】本题是1997年全国高考题。该题系否定式选择题,通过比较民国初年三次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异同点,考查对三次斗争的认识能力。命题者把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纳入题干之中,要求考生确认四个选项中对三者共性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旨在考查考生掌握有关知识的准确性和比较异同的能力。B、C两项正确表述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性质和目的。D项的干扰性很强,关键在于正确认识护国运动的结果。审视D项关于三者的结果的表述时,要注意“最终”二字。护国运动虽粉碎了洪宪复辟,但未能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民主共和,中国革命的任务仍未完成,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最终”来看还是失败了,故D项也应排除。1913年袁世凯镇压了二次革命后,就解散了国民党,所以1915年爆发的护国运动,1917年爆发的护法运动都不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故A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7.辛亥革命前后,社会上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不包括 A.以俄为师  B.民主共和  C.收回利权  D.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本题是1996年全国高考多选题,此处改为否定式单选题。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此题不难,但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时间限制,辛亥革命前后,似可以1911年前、后10年内为宜,大致在20世纪初的二十年间。二是阶级性质限制,即必须是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A项不难选出,因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1917年,在辛亥革命高潮阶段还根本不可能提出。以俄为师的主张是1922年孙中山进行国共合作时期提出的口号。B、D是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掀起的两大思潮。部分考生对C项感到生疏、拿不准而错选。收回利权是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经济方面的主张,有广大人民参加。因为这一内容是在前章保路运动中讲到,没有和“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一起出现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叙述中,给考生的作答带来了一定困难。考生在学习中,应注意综合各章节的相关内容,加强专题训练,以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掌握。 8.试以武昌起义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的道理? 【答案】1911年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被迫声明“严守中立”,但又扣留汉口、长沙、上海等地的海关税收,送给清政府,企图从经济上扼杀革命。帝国主义选中袁世凯作为新工具,迫使清政府任袁为内阁总理;帮袁策划南北“和谈”,诱使革命派妥协,1912年袁当上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帝国主义积极扶植袁世凯,1913年五国银行团借款给袁作为镇压革命势力的军费;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当上了正式大总统。 历史告诉我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殖民地,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的反动统治集团,来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所以,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不但要推翻本国反动统治阶级,而且必须同时打倒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解析】本题是1993年全国高考题。是一道分析论述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史实熟练掌握的程度和运用基本史实分析说明问题和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本题考查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以武昌起义与“二次革命”为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他们的半殖民地、殖民地,并不是要把中国变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他们对待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除了直接干涉、破坏和镇压外,总是要勾结和扶植中国的封建反动势力一起破坏和镇压。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此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和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希望以此来换取列强各国对南京临时政府的承认。但是,事与愿违。列强不但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反而支持袁世凯破坏中国革命。 袁世凯上台后,排挤革命派力量,建立独裁统治。他于1913年春,派人刺杀了国会第一大党的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为了用武力镇压国民党,他向帝国主义举借善后大借款。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借给他巨款2500万英镑,作为镇压革命势力的军费。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当上了正式大总统。 本题既能考查基本史实,又能考查认识能力。第一问实际是从列强侵华史中截取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一段,因而必须明确侵华不仅包括经济、军事侵略,还包括政治侵略。第二问思维力度大,要求从必然规律中归纳和概括出历史过程的基本原因和经验,要从多角度分析。考生回答此题,失于空泛议论,不能结合具体的史实。还有不少考生审题不细,把史实下限延长至袁凯复辟帝制时,或是不写破坏辛亥革命的史实,只答帝国主义此时对中国的加紧侵略,耗费时间却不能得分。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审题的训练,才能做到使每一分付出得到相应的收获,避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结局。 【能力训练与测试】 第一节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总理是 A.奕劻  B.唐绍仪  C.宋教仁  D.段祺瑞 2.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是因为 A.同盟会会员被排挤出政府  B.袁世凯撕毁《临时约法》  C.袁世凯的亲信控制政府的要害部门  D.袁世凯废除了民主共和制 3.下列史实不是发生于1913年的有 A.“宋教仁案”  B.《善后借款合同》的签订  C.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D.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4.护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宋教仁案”  B.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二十一条”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 5.下列内容不属于“二十一条”的是 A.要求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  B.要求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  C.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6.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领导云南独立的将领是①蔡锷②黄兴③李烈钧④唐继尧⑤陆荣廷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下列各项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无关的是 A.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B.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C.蔡锷等人在云南起义  D.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 8.以下是关于护国运动的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B.它使资产阶级共和制形式得以恢复  C.新文化运动是其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  D.护国运动的结果说明民主共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填空题 9.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________,这个党于1912年改组为 ___________ 。“二次革命”后,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_____________,继续从事武装讨袁活动。 10.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几乎全部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___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第四号:日本国政府及中国政府,为切实保全中国领土之目的,兹订立专条如左: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摘自《中日交涉始末》附件 请回答 ①上述史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什么条约? ②上述条款是否“为切实保全中国领土”?请用史实说明。 三、问答题 12.“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中的“一人”是谁?为什么称他为“民赋”?全国人民是如何“戮此民贼”的?结果如何?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C 6.D 7.A 8.C 二、填空题 9.中国同盟会 国民党 中华革命党 10.二十一条 五九国耻 三、材料解析题 11.①出自“二十一条”。 ②否。条款中说“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他国”中的“他国”,并不包括日本。史实:A.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我国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B.1914年秋,日本派兵侵入我国山东。事实证明,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我国的凶恶敌人。 四、问答题 12.“一个”指袁世凯。原因:袁大搞复辟帝制活动,大肆卖国,故称“民贼”。如何“戮此民贼”:袁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反对。①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和制度。②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袁称帝。③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向川、贵、两广进军。结果:袁众叛亲离,不久死去。启示: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就必然失败。 * 第二节 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 一、单项选择题 1.袁世凯死后,继任总统是 A.段祺瑞    B.冯国璋    C.黎元洪    D.曹锟 2.由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军阀是①直系②皖系③奉系④滇系⑤桂系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3.1917年,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是针对 A.“宋教仁案”    B.张勋复辟帝制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4.护法运动的原因是 A.孙中山的倡导  B.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  C.张勋解散国会  D.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 5.相继发生过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省份是 A.广东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6.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各派军阀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始终打着维护共和制度的旗号  B.互相争战,扩充自己势力  C.以分散性封建地主经济为基础  D.以帝国主义列强为靠山 7.孙中山在“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段议论中所谴责的“一丘之貉”是指 A.袁世凯、张勋、段祺瑞、冯国璋  B.陆荣廷、唐继尧、阎锡山  C.段祺瑞、冯国璋、陆荣廷、唐继尧  D.张勋、张作霖、陈炯明 8.在护法运动中,导致南北军阀形成勾结的原因不包括 A.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B.英美帝国主义的影响  C.各派军阀的反动本质  D.日本帝国主义的影响 9.以下各项为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A.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B.孙中山起了重要作用  C.维护共和的斗争      D.以反对复辟帝制为斗争目标 二、填空题 10.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其中盘踞在山西的__________和割据徐州的___________,在军阀中势力也比较大。 11.1917年秋,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决定成立__________政府,选举__________为大元帅,护法运动开始。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1918年9月15日《戊午周报》载《北洋系最近分裂状况》: 迨袁氏既死,主领无人,其中比较有势力者,则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三人。以资格论则徐胜,以实力论则冯段胜,而成三头政府之奇观。以上言者,或因地理及其他关系,分别某某为冯派,某某为段派,其实皆划疆为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宛如亚历山大死后之群雄割据,又如后汉权力失驭,三国未成立之前之十八路诸侯,虽举袁绍为盟主,究则各自争衡,不相统属也。 请回答: ①上面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局的什么情况?主要军阀是如何划疆为王的? ②造成这种政局的根源是什么? 三、问答题 13.比较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复辟帝制的不同点并分析它们失败的原因。它们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D 5.A 6.A 7.C 8.D 9.D 二、填空题 10.阎锡山 张勋 11.护法军政府 孙中山 三、材料解析题 12.①军阀割据。直系军阀控制直隶、江苏、湖北、江西;皖系军阀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奉系军阀控制东北三省。 ②一是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二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侵略政策的产物。 四、问答题 13.①不同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自己称帝,而张勋是拥戴清废帝溥仪复辟;袁世凯是在窃取政权后,进一步扩大总统的权力,采用欺骗和假借民意的手段,并出卖民族权益,以获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后称帝;张勋是利用北京政府内部的矛盾,直接发动武装政变复辟帝制。 ②失败原因:两次复辟都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积极宣传发动,在反复辟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他政治派别都站在反帝制一边。其他各派军阀出于各种目的也反对复辟,这就导致了复辟失败的必然结果。 ③说明了:辛亥革命提高了人民的觉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一切违背民主潮流、阻碍历史进步的活动必将失败。 第三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出现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戊戌变法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2.民国初年出现的著名的实业团体有 ①保路同志会②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③中华实业团④共进会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3.创办近代企业发展很快,成为民族工商业楷模的实业家是 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  D.荣德生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是 A.采矿冶金业    B.交通运输业  C.纺织业和面粉业  D.造纸业和化工业 5.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 A.六十多家  B.六百多家  C.六千多家  D.六万多家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 ①辛亥革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④“实业救国”的思想和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辛亥革命后,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的口号,不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抵制外货”  B.“发展实业”   C.“实业救国”  D.“打倒列强,除军阀” 8.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机会  B.使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重新调整  C.作为战胜国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D.客观上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向前发展 二、填空题 9.民国初年,“_________”和_________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 10.20世纪初,我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________革命向__________革命的转化,为____________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人超由每年的2亿多海关银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 ──摘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2: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年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锭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锭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摘自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3: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加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物总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同期,美国的对华贸易额由1913年的0.35亿海关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银:美国在华商行从136家增至309家,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公里铁路等特权。 ──摘自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同上书 请回答 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材料1和材料2显示的数据的原因。 ②材料3和材料4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③根据材料2分析材料4的现象的内在原因,并指出材料2和材料4对比能说明什么问题? 三、问答题 1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至本世纪20年代,经历了哪几次短暂发展的时期?试述每次发展的主要原因、影响及受挫的原因。据此你能得出什么基本结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4.C 5.B 6.D 7.D 8.C 二、填空题 9.实业救国 民主共和 10.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三、材料解析题 11.①一战期间,中国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历年来严重的入超现象有所改变。原因是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的两大思潮,这些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列强对华侵略和控制有所减弱,客观上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②现象:一战期间,日、美两国增强对华经济掠夺;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又出现了萧条。说明:即使在发展较快的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没有彻底摆脱列强的经济控制,而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萧条,说明了其自身发展的薄弱性,其兴旺的景象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 ③内在的联系: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里,我国经济的特点仍是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弱小,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 四、问答题 12.经历了两个发展时期:1895至1898年的初步发展;1912年至1919年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次发展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发展的影响: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运动。 受挫的原因: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使资本主义工业受到严重阻碍。 第二次发展的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倡导实业救国;“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发展的影响: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军阀统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受挫的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使资本主义工业重新受到列强的压制。 对两次短暂的发展的基本结论:资本主义作为新的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有机会就要发展;封建势力,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