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六)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8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六)

ID:299862

大小:39.3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DIV.MyFav_1206925730614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5730614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5730614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925730614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   【命题思路】   本套试卷结合高考考纲把重点知识通过种种形式加以考查,以十七大为切入点考查了民生问题,以“嫦娥一号”探月为切入点考查了古今中外的科技,同时重点考查了考纲明确强化的知识点包括近现代中外民主思想和古代经济,这是一套很好的考前热身训练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国历史上的“民生”问题也一直备受重视。回答12~13题。   12.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其原因不包括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对外贸易的地位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广大农民对政权的人心向背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稳定   12.B 对于统治者来说,稳定小农经济主要是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古代中国经济属于内向型,对外贸易只是处于从属地位,且与工商业联系密切。   13.中国共产党重视当今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率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已经免交“皇粮国税”,国家还要“反哺”农业;在“民生”问题上,孙中山先生曾作过的贡献是   ①“平均地权,家给人足”       ②“三民主义”必须落实“民生主义”   ③“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D.①②③④   13.C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三大政策,不属于“民生主义”的范畴。①②③组成的C项是正确的答案。   2007年10月31日下午,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在飞行了约114个小时后,于11月5日到达近月点,实现了中国人民梦想数千年的美好愿望。回答14-15题。   14.“嫦娥一号”卫星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离不开运载火箭更离不开火药的作用,世界史上最早的火药武器“火箭”开始使用于(    )   A.唐朝中期    B.唐朝末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14. B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当时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箭。   15.下列科技成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②“阿波罗11号”登月 ③中国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④中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5.A 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80年代,中国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其后,中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所以该题的答案是A。   近代以来,民主思想不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回答16-18题。   16.中国近代各个阶层在历史舞台上活动时都有一些历史文献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下列历史文献中,体现“人民主权”学说的是    A.《资政新篇》            B.《新学伪经考》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6.C本题考查学生对上述文件内容的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7.中共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以民为本。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实现和平民主,下列体现了这一努力的重大事件有   ①中共“七大” ②土地改革 ③重庆谈判 ④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①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准备,②的目的是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度, 符合题意的只有③④。   18.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出一些民主思想以反对封建制度。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专制弊端    B.实现天赋人权    C. 建立平等社会  D.加强中央集权   18.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突出代表,其“三权分立”观点强调分权,主要是针对专制弊端。   市场的兴衰直接关系到资本主义的存亡,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围绕国内外市场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回答19—22题。   19.世界市场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下形成的,下列现象最能反映世界市场形成的是     A.亚、非、拉美地区成为西方国家的市场和原料产地   B.西方国家间贸易的扩大   C.西方国家与亚、非、拉美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扩大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19. D解答本题关键在于世界市场这一概念的理解,即世界市场使整个世界在经济上联系密切,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A项只能说明东西方之间的一种不平等关系,B项只说明西方之间的经济关系,C项则只说明东西方之间的关系,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则说明世界各地经济间联系的紧密性。   20.世界经济的重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转移到美洲。其中,美国得以控制西欧市场的关键措施是      A.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    B.成立欧洲共同体   C.实行马歇尔计划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20.C  D项属金融方面,B项与美国无关,A项涉及范围不仅仅是欧洲,答案应选C。     21.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为人类创造的优秀成果,卡达尔和杜布切克经济改革的共同点是   A.中央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推行私有制政策   21.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在卡达尔和杜布切克经济改革中,都提出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观点。南斯拉夫在改革中扩大企业自主权,中国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外贸易逐渐兴盛 ②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④对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和近代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能力。列强的侵华加剧了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条件和市场,故③不符合实际情况,应排除。正确选项应为C项。   23.20世纪2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稳定发展时期,在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盛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健康发展   23.D 20世纪20年代,美国盛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它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也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了,人们同时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这种不健康的虚假繁荣后面隐藏着严重的危机,终于导致1929年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38.(3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一 战国重要工商业中心分布图     图二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   材料二           图三   明代棉花图·收贩         图四  明代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有哪些?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       (2)据图三、图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导致这些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商品经济所起的作用?       38.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第(1)问先从图片可得出,然后再结合图中信息逐一写出具体表现;第(2)问需要从图片和注释中得出,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要从国家政策、市场、资金、劳动力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首先从材料中概括,再分析它们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消极影响;第(4)问要注意分阶段论述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共同主题:战国时期商业发达。   表现:出现许多商业城市,如临淄、邯郸等;各国货币发展,但货币种类繁多,没有统一。   意义:商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推动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一些力量壮大的商人成为新兴地主,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2)新现象:农业向商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有利因素:高产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   (3)社会现象: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影响: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4)在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