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

ID:19030

大小:11.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 作者:蒋丽清    转贴自:中小学电教    点击数:208 《音乐之都维也纳》网络整合课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与人文景观,讲述了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渊源,指出了它在世界音乐史和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与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层次介绍清晰明快,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字字句句透露着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文化,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在音乐的情趣中充分感悟“维也纳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从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初步对信息进行归纳、推理、比较等多种方法的加工,能够利用PPT、Word等常用软件进行信息的交流。对维也纳蕴含的音乐文化,学生通过看图、朗读、想象能够作一个朦胧的了解,但是由于维也纳的独特音乐文化与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相距太远,对文中的描述或介绍语句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感悟和理解也就只会是浅层次的。      三、设计思想      在学生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我们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语言进行简单的想象感悟,而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打开学生的眼界,从具体生动的音乐事例中体会维也纳的文化底蕴,围绕主题在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知识体系,使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意象逐渐丰满。同时,利用网络平台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自主意识,探寻网络资源的内在关系以及与文本的有关系,形成积极的求知心态,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2、利用网络开展拓展性阅读,增强对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深入了解,在二次重组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文化特点,在互动交流中提升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产生有个性的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      1、用一课时的时间把这篇课文读熟,初步理解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围绕“为什么维也纳被称为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这一问题确定学习主题,并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确定四个探究专题:(1)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2)为什么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3)从哪儿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4)歌剧院和“金色大厅”的壮观和辉煌表现在哪儿?让学生分组带着这四个专题作为课外作业进行网络探究学习,网络课上交流学习成果。      2、教师用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设计一个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并提供如下相关网站,以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找到相关资源进行专题探究学习。      ●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网站:http://www.xxyw.cn/zxxx/yyzdwyn/      ●走进维也纳:http://yijiaotest.rdedu.net/yijiaotest/web/20063945040890/app/      ●音乐之都—维也纳:http://www.wjnxsxx.net/grwz/yyzdwyn/      ●音乐之都维也纳:http://www.czssx.com/Index/zhuanti/2005/01-yuwen/weiyena/index.html      ●维也纳专题信息网:http://www.zledu.com/zj/web0829/wyn/      3、学生在完成探究作业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灵活指导,重点指导如何围绕专题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一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和比较海顿、莫扎特等音乐家的国籍、生活在维也纳的年份、创作的重要乐章等;第二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图文结合介绍舒伯特花园、贝多芬广场、莫扎特音乐学院、海顿街等;第三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图片点播乐曲的方式展示维也纳人在白天、夜晚、公园、室内甚至集会、庆典时不同的演奏场景和乐曲;第四个专题引导学生采用图片和视频播放的方式介绍歌剧院、“金色大厅”和音乐会。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跨越时空      上课伊始播放一段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录像,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座无虚席的观众、激动人心的音乐、老师声色俱全的解说立刻引领学生跨越时空,步入维也纳音乐圣殿,感受维也纳音乐气息,明白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继而引导:音乐不仅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歌剧院、音乐厅,而且在维也纳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接下来我们就从上节课布置的四个专题作业来体会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音乐文化。      (二)成果交流,提升学习      学习成果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对课文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成果再提升的过程,更是学习情感与学习体验交流、表达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四个专题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点拨、调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专题一: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然后引导学生评价该小组以表格统计的形式处理信息、呈现信息的得失,接着以问题“为什么这么多音乐家都愿意生活在这里呢?”启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再深入思考,体会维也纳与“摇篮”之间的关系,最后以“维也纳是欧洲________。”为导向启发学生总结观点,多角度重组该段落的主要意思。      专题二: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学生补充具体的用音乐装饰的事例(要求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表达),然后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走在维也纳的街道、公园等地方,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并以问题“雕塑、名称往往是事物的标志,维也纳为什么要用音乐来装饰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识。      专题三:学生汇报后,无处不在的音乐声营造了维也纳独特的音乐情调,而这一部分的课文语言描写细腻,是训练学生诵读的典型,于是配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情朗读,既促进学生整合前面阅读的网络资源于文本语言,又促进学生移情于体现着维也纳音乐文化的一草一木。最后启发学生“为什么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呢?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为什么几乎成了习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乐曲的演奏成了维也纳市民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就像空气、水是人的必需品一样。      专题四:这一专题应多叫几位学生汇报交流,并利用多幅图片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依次介绍,在介绍中熟悉介绍建筑物的一般结构,同时积累语言、活用语言。然后再让学生为新年音乐会录像配乐解说,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启发学生“维也纳为什么会有如此造型美观、装饰精美的歌剧院、‘金色大厅’呢?”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再探讨,挖掘隐藏在课文文字背后的音乐文化意蕴。      (三)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引导学生点击网站的“大千世界”一栏,浏览一些世界著名城市的介绍资料,选择自己喜爱的一座城市作为探究对象,然后仿照课文《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写法,用“总分”式的段落格式介绍该城市,要求能够用自己加工过的语言写出城市的基本特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后发布到网站上进行交流,然后利用写作课的时间进行集体讲评与交流。      七、教学反思      1、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高级智慧型的学习,不仅受到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学习习惯的影响,而且受到网络操作技能的影响,它是一个复杂且时间段较长的过程。课外进行预探究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和相机指导,避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在课上汇报交流时大家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增强了学习密度,保证了学习水平的再提升。      2、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方式展开学习,学生也能理解课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语句,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甚至凭着语感,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但是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让学生真切地触摸到维也纳的音乐文化氛围,探究性学习和相关资源的大量阅读是少不了的,用“理解六侧面”理论来分析这一节课,真是由于基于网络展开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四个专题的理解达到了更多侧面,而且达到了更高层次。      3、网络资源的信息重组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在课前的预探究学习中,学生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再加工,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必须根据当时交流的需要对信息进行二次甚至三次重组,当学生讲出“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家的聚集地、孵化地”的时候,学生依据网络资源已经对课文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信息重组。另外,作业中安排的材料写作又是另一种信息重组的训练形式,并且这种形式已经在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的习作中出现,因为这是基于资源的学习时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