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 16 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 ‎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叶圣陶的《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2‎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1‎ ‎ 习作:游   ‎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2‎ 教法与学法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 16 海上日出 结合多媒体资源感受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通过读、画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溶洞奇观。‎ 教学过程典案 ‎16 海 上 日 出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会认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读准1个多音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多媒体资源感受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 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情,导入新课。‎ ‎1.大家看过日出吗?请学生交流平时看到日出的景象。‎ ‎2.小结:日出的景象壮观迷人,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 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出示阅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的景象的?分别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 ‎1.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相机纠正:“一刹那间”的“刹”是翘舌音,“镶”为后鼻音。教学多音字“荷”。‎ ‎(2)学生齐读。‎ ‎(3)完成填空: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天气)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随答板书:晴天 有云 ‎3.巴金爷爷是如何赞美海上日出的?‎ 出示句子:“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理解“奇观”。‎ ‎(2)明确该句子是反问句,引导学生改成陈述句。‎ ‎(3)质疑:“这”指什么?“伟大的奇观”指什么?连起来说。‎ 师小结: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候把课文内容和中心句结合在一起,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作者把海上日出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到底“奇”在哪里,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归纳主要内容,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的?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 学习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确看日出的时间和地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能把这么美的景色呈现在我们眼前,源自他长期的勤于观察。‎ 四、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出时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抽学生认读,全班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设计意图:‎ 回忆导入,使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重点品析、感受日出。‎ 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自己认为日出神奇、美丽的句子,抓住关键词批注自己的理解或体会,然后和小组成员交流。‎ ‎1.学生按要求先自主学习,然后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预设1: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师:哪里特别?‎ 生: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师:对,你特别会读书,发现这太阳红得特别,颜色特别。‎ 师:知道为什么吗?这里面是有科学道理的。太阳刚升起时,并不是没有亮光,是七色的,只不过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光透不出来,只有红光的穿透性最强,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红色。‎ 预设2: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1)师:这是太阳的什么奇?(动态)‎ 师:奇在太阳一开始的上升是慢慢地,而后来的上升却是很快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慢慢”“冲”“跳”)谁能读出这种变化?‎ ‎(2)演一演:‎ ‎①谁能表演一下此时的太阳?‎ ‎②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谈感受:‎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③师:让我们带上动作和表情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3)师:这个一步一步、努力上升的太阳,此时在作者眼中红得非常可爱,红得与众不同,红得出奇!难怪作者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预设3: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①师:如果让你形容这句话中太阳的奇,你会填什么?(亮)‎ ‎②师:是啊,这亮,亮得夺目,亮得人眼睛发痛,更亮得连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难怪作者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师:大家想欣赏这伟大的奇观吗?请看视频!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注意颜色、形状和亮光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浅蓝——红——亮)(小半边脸——圆东西)(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 ‎3.过渡:刚刚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天气时日出的景色呢?那有云的时候日出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 生继续汇报:‎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点拨:为什么会分辨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因为阳光直射到水面上,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都变成了阳光的颜色。)‎ 预设: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见到过的“相片镶在镜框里”等现象具体理解“镶”的意思,指导学生观察“镶”的字形。‎ ‎(2)画一画:请同学们把这个景色画在纸上。‎ 设计意图:‎ 抓住相关语句,借助媒体资源感受日出的美、奇。‎ 三、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面前仿佛也浮现出海上日出的伟大奇特景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几种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五、布置作业。‎ 观察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景象,按照XX前、XX时、XX后的顺序,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16 海 上 日 出 日出前:浅蓝、红 日出时:负——冲——跳 日出后:夺目的亮光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会写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画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双龙洞的奇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多媒体课件感受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教学重点】 ‎ 感受双龙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抓住作者叙述游记的顺序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游览过程。‎ ‎2.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金华市去旅游,你想去 吗?‎ ‎2.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 二、初读探究,整体感悟。‎ ‎1.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把这些景点连起来,理一理游览路线。‎ ‎2.交流反馈。‎ ‎(1)读准词语。‎ 出示: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蜿蜒 抽学生读,教师相机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2)分小节指名读课文。‎ ‎(3)指导示意图。‎ 指名上台展示并解说。板书: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4)学生找出泉水经过的路线的句子。‎ 小结:我们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一同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在我们游览的同时,泉水始终伴随着我们,从深黑的石洞流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因此本课的线索有两条: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设计意图:‎ 在自主学习中,扫除字词障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通读课文,对全文有整体把握,解决课文“写了什么”,为“怎样写”做铺垫。及时揭示游记的基本写作方法,为理解课文内容,赏析课文语言打好基础。‎ 三、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层。‎ 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六层:第一层是第1自然段;第二层是第2、3自然段;第三层是第4自然段;第四层是第5自然段;第五层是第6、7自然段;第六层是第8自然段。‎ ‎2.概括层意。‎ 第一层: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层: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层: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层: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层: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层:乘船出洞。‎ 设计意图:‎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层和概括层意就比较容易了。‎ 四、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互相讨论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 ‎3.多媒体展示沿途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 你从“随着、时而、时时”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练读此句。‎ 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目睹了沿途迷人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可感的形象,这是学科间的融通,而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悟。‎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双龙洞孔隙、内洞的特点,感受双龙洞的奇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内洞景象。‎ ‎3.学习作者记叙、表达的方法,渗透游记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 ‎2.叶老笔下描写路上的景色虽然简洁但是非常漂亮,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双龙洞洞口的特点和外洞的特点又如何呢?‎ 设计意图:‎ 温习旧知,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感受双龙洞的奇观。‎ ‎(一)出示学习提示。‎ ‎1.快速浏览课文第4—7自然段,找到课文中概括洞口、外洞、和内洞特点的词语或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它们的特点。‎ ‎2.全班交流。‎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黑、奇、大。‎ ‎(二)合作探究,品词析句,感受双龙洞之奇。‎ 学习提示:默读第4—7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双龙洞特点的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小组内交流。‎ ‎1.学生按要求学习。‎ ‎2.汇报交流。‎ ‎(1)赏析外洞。‎ 预设: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①学生谈体会。‎ ‎②明确写法。‎ ‎③指导朗读。‎ ‎(2)赏析孔隙。‎ 预设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①学生读,说体会 ‎②思考:这段话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作者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③出示课件,直观感受。‎ ‎④指导朗读。‎ ‎⑤小结:作者并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孔隙的窄小,而是用看到的小船的小衬托出孔隙的窄小,这种写作方法很巧妙!‎ 预设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①学生读,说体会(引导学生抓住“稍微”“准会”),带着理解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理解“挤压”一词。‎ ‎③再次抽学生朗读,齐读。‎ ‎④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写法。叶老先生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板书:见闻、感受) ‎ 预设3: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①学生读,说体会。‎ ‎②交流:“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谁能把这个双重否定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③指导朗读。‎ A.合作探究,感受写法之“妙”。‎ 叶圣陶爷爷真不愧是大师,光用文字就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如果你也贴在小船里进入孔隙,会怎么做?心里会有什么感觉?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B.指导朗读,再次感受孔隙的“险”。‎ ‎(3)赏析内洞。‎ 预设1: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①学生读,说体会。‎ ‎②指导朗读。‎ 预设2: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①学生读,说体会。‎ ‎②图文解说,理解“进”。‎ ‎③比较描写内洞和外洞的句子,再次体会内洞的大。‎ 预设3:先看到的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①学生读,说体会。‎ ‎②想象说话,理解“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预设4: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①学生读,说体会。‎ ‎②出示图片,欣赏内洞奇特的景观。‎ ‎③指导朗读。‎ ‎3.小结:作者在写这篇游记时,将见闻和感受相结合,把各个景点的特点巧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这种写作方法很巧妙!‎ 设计意图:‎ 在自主合作交流中了解双龙洞的各部分特点,通过研读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积累拓展。‎ 师:假如让你当一个游双龙洞的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请你根据游览示意图用小导游的语气把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介绍给大家吧。‎ 四、读写结合。‎ 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我们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课下同学们可将你游览的美景和感受以游记的形式写下来。‎ ‎【板书设计】‎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黑、奇、大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这一单元是要教给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现在我们来读一读交流平台,看看交流平台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内容。‎ ‎3.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双龙洞的顺序来写。具体是:路上——洞口——孔隙——内洞——外洞——出洞,具体写了内洞。‎ ‎4.例如:《海上日出》的第2、3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景物的变化顺序写的。‎ ‎5.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写。‎ 设计意图:‎ 由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写景的方法。‎ 二、初试身手。‎ ‎(一)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说一说。‎ ‎1.下面是参观的示意图。假如我们从东南门进,现在你用铅笔画出参观植物园的路线图。(学生用铅笔画)‎ ‎2.学生汇报:从东南门进——游览郁金香园—往西走过了小桥——来到松林 ‎3.小组交流,该如何介绍?(要求介绍清楚自己游览地点的变换。)‎ ‎4.学生小组介绍交流的成果,教师点拨。‎ ‎5.评选出优秀的小组。‎ 设计意图:‎ 由参观的示意图,学生感悟移步换景的写法。‎ ‎(二)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想一想按什么顺序说别人才能听明白。‎ ‎1.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是哪里?(学生自由说)‎ ‎2.教师以自己的学校为例,说说怎样才能介绍清楚?按什么顺序来介绍?‎ 地点的变换,从正门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再往前走是什么……走进教学楼,墙上贴着什么?教室里有什么?(引导学生用过渡句来向别人介绍,把自己所要介绍的地方说清楚。)‎ ‎3.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 ‎5.选出介绍优秀的小组,班内评论是如何介绍清楚的,让学生掌握介绍一处景物的方法。‎ 设计意图:‎ 由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为例,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 三、习作例文。‎ ‎(一)颐和园。‎ ‎1.学生读读《颐和园》,用笔画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地方?把课后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2.学生画好后,汇报。‎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3.学生再读例文,说说这些地方各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把颐和园介绍清楚的?‎ 开头和结尾前呼后应,开头说颐和园美丽,结尾照应开头,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中间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了几个地方的美丽景色。‎ ‎5.例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6.学生读读生动的句子。‎ ‎(二)七月的天山。‎ ‎1.默读《七月的天山》,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2.学生汇报: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 从这些句子能看出来:‎ ‎(1)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2)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3)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开头写骑马上天山,结尾用反问句,写出了天山的美丽。‎ ‎3.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 ‎《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进行记叙。《七月的天山》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这两篇写景的方法,我们可以引用。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可以去游览,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将要写习作:游   。 ‎ 设计意图:‎ 掌握两篇例文中写习作的技巧,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别人读起来清楚明白。‎ ‎【板书设计】‎ ‎1.交流平台:按游览顺序;景物的变化。‎ ‎2.初试身手:介绍清楚自己游览地点的变换;运用过渡句。‎ ‎3.习作例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 习作:游    ‎ ‎【教学目标】‎ ‎1.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2.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教学重点】‎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教学难点】‎ 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2.把印象深的部分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祖国的锦绣河山无限美,假期里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 ‎2.这节课就拿起你的笔,描写最让你心动的一处景物,向我们述说你的一段旅游经历吧!‎ 设计意图:‎ 谈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 ‎1.学生读单元习作内容及要求。‎ ‎2.引导学生明确横线上要补充的是一个地点。‎ 三、理清条理。‎ ‎1.按游览的顺序写。‎ 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游    ”这篇作文时,游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七月的天山》的游览线索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颐和园》的游览线索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 点拨: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的游览线索。‎ ‎2.学生画游览路线图,同桌互相交流。‎ ‎3.以上是文章的大框架,一篇文章真正有内涵的是中间部分。你们游览过的地方哪一处给你印象最深刻?它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探索的重点问题。‎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审题,明确题目横线上要补充的是地名,借助例文让学生知道写作思路。‎ 四、研究重点段。(怎样写具体?)‎ ‎1.赏析《七月的天山》。‎ 小组讨论:想想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得具体、生动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作者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给同桌说说吧!‎ 板书:色、形、大、小、长、光泽、动静结合。‎ ‎2.写重点部分。‎ ‎(1)学生动笔写。‎ ‎(2)汇报。指导全班学生评议。‎ ‎(3)小组同学再修改。‎ ‎(4)小组内展示读。‎ ‎(5)组内推荐在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 此处是习作难点,依然充分利用例文片段进行引导,得知写法而后练笔。‎ 师: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总结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小结:写游记时,先要安排好大的过程,选材要精,要选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或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写游览的方法是:‎ ‎1.按游览先后顺序。‎ ‎2.从中选择两到三个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重点进行详写,其他略写。‎ ‎3.抓住具有代表性景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具体。‎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再次明确方法。‎ ‎【板书设计】‎ 游    ‎ ‎1.按游览顺序。‎ ‎2.重点段落:所见、所闻、所感。‎ ‎3.写作目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欣赏习作,培养学生点评习作、自改习作的能力。‎ 一、复习习作要求。‎ 二、欣赏习作。‎ ‎1.欣赏优秀同学的习作。‎ ‎2.画出好词、好句、好段。‎ ‎3.修改有错误的地方。‎ 三、推荐好文章、好段落。‎ ‎1.推荐自己读到的好文章、好段落。‎ ‎2.大家评议。‎ 四、自己修改习作。‎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