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课文知识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课文知识点

ID:168349

大小:4.8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课文知识点    1.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形成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下流入杭州湾。钱塘江大潮之所以特别宏伟,是因为钱塘江的出海口地形特殊。出海口宽达上百公里,到了澉浦,收缩到二十公里,而到了盐官镇附近,江道又猛收到三公里左右,因此,外宽内窄,呈喇叭形。海潮来时,以每秒十米的流速,簇拥着大量的海水向江内推进。由于里边江道突然变窄,所以大量潮水被两岸夹住;又加上这一带河床高低悬殊也很大,从而向东流的江水冲击着由东向西涌来的潮水,前浪叠后浪,互相拥挤、堆积,进到盐官镇时江道最窄,形成最高峰。于是激起一道数米高的白浪水墙,形成闻名中外的天下奇观。每年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日,正是观潮的最好时候,所以人们竞相前往海宁观潮。2.词语解释横卧:横躺着。本课指钱塘江横现在人们眼前。屹立:高耸地直立着。横贯:横向贯穿。本课指钱塘江潮头从这岸到那岸横着通过去。余波:指大潮过去以后剩下的波浪。人声鼎沸: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人声鼎沸是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像水在锅里沸腾了一样。水天相接:江面和天际会合,指地平线。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很大。山崩地裂:崩,倒塌;裂,裂开。山崩地裂多发生在地震的时候,本课形容潮来的声音很大,如山崩地裂一般。漫天卷地:漫,满、遍。漫天卷地是铺天盖地的意思。本课形容大潮余波水势汹涌。3、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描绘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具体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这一段先交代观潮的时间、地点。接着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及远处的小山、近处的建筑,从而写出了潮来前的平静。之所以写潮来前的平静,是为了给潮来时的景象作铺垫,使人读到“潮来时”的景象时自然与先前的“平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在这部分的描写中“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这句话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地势的特点,才有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形成。最后写钱塘江大堤上等待观潮的人极多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足以看出人们的心情,也正说明这“天下奇观”对人们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第3自然段先写从远处传来的“好像闷雷在滚动”的隆隆的响声,但“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声音像闷雷说明还很远,江面还没有变化却听到声音,可以想象大潮来势之大。接着再写随着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说明是在远处,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条白线”,是因为水天相接的东边江面宽阔,潮头不高的缘故。第4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绘大潮越来越近时的壮观景象。先写“白线”很快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大潮越来越近,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接着写“再近些”时,“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从颜色和高度这两个角度写出了大潮的气势,这是由于东宽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滚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墙。最后写“越来越近”时,大潮更加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