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师版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祝福》教师版导学案

ID:150940

大小:27.5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重  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难  点: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  时: 2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 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3、相关知识 (1)贞节 :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2)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4)祝福:“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第一课时 一、自学释疑、同伴互助 (一)自学释疑 1、生字  监生(jiàn)     寒暄(xuān)    烟霭(ái)    镯子(zhuó)   朱拓(tà)   瘦削(xuē)  间或(jiàn)     诧异(chà)   悚然(sǒng)  踌蹰(chóu chú) 谬种(miù)  尘芥(jiè)   形骸(hái)      模样(mú)     新正(zhēng) 俨然(yǎn)   荸荠(bíqí)    驯熟(xùn)     桌帏(wéi)       讪讪(shàn) 咀嚼(jǔjué)    蹙缩(cù)      诡秘(guǐ)      怔怔(zhèng)     醴酒(lǐ) 炮烙(páo)     窈陷(yǎo)     惴惴(zhuì)     歆享(xīn)       陈抟(tuán)          2、生词 寒暄:(问)寒(问)暖。指人们见面时说些客套话。暄: 太阳的温暖。 悚然:惊惧的样子。 惶急:惶恐焦急。 踌蹰:⑴犹豫;⑵得意的样子。 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 谬种:坏东西(骂人的话)。 俨然:这里指摆出十分庄重的样子。 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暄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二)探究解疑 1、迅速浏览课文,讨论分析这篇小说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⑴序幕:     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⑵结局:     寂然死去      ⑶开端:     初到鲁镇      ⑷发展:     被卖改嫁      ⑸高潮:     再到鲁镇      ⑹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 (1)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将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开头,然后通过回忆把其不幸的一生写出来,这样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 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祥林嫂的真正死因。同时也表现作者的感情倾向——对祥林嫂深深的同情。 (2)突出典型环境 鲁镇是封建礼教思想最严重的地方,祥林嫂的悲剧主要发生在鲁镇,先写鲁镇更能突出悲剧性。 (3)直奔主题,利于剪裁 读者关注的是祥林嫂的死,同时更直接的展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3、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处肖像描写,作用各是什么?  (1)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 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 顺着眼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作用: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   (2)再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作用: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3)死前与作者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作用: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 4、 祥林嫂有哪些主要的人生经历?她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卫家亡夫,初到鲁镇:逃出做工    (勤劳善良) (2)夫家抢逼,改嫁贺家:撞香案      (敢于反抗) (3)夫亡子丧,再到鲁镇:讲阿毛的故事,禁止祝福,捐门槛,问魂灵。 (愚昧迷信) 5、人们对祥林嫂的几次人生经历是什么态度?她在此过程中受到封建礼教的哪些束缚? (1)卫家亡夫,初到鲁镇:  阔人厌恶,穷人同情。 (贞节:夫为妻纲,从一而终) (2)夫家抢逼,改嫁贺家: 众人难容            (烈女不事二夫) (3)夫亡子丧,再到鲁镇:  讲阿毛的故事—男人默然,女人同情,渐感厌烦 (夫死从子) 禁止祝福:阔人难容               (族权、神权) 捐门槛:  女人同情 问魂灵:  “我”彷徨,无法指点    (迷信、鬼神) 二、训练操作、反馈矫正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C  ) A.寒暄(xuān)    踌蹰(chóu)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B.监生(ji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iù)    沸反盈天(fèi) D.陈抟(tuán)    驯熟(xùn)     炮烙(pào)    咀嚼鉴赏(jǔ) 解析:A.朱拓tà;B.少不更事gēng;D,炮烙páo  2.选出对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B   ) A.寒暄(太阳的温暖)  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缩)  间或一轮(偶而)  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 解析:“歆享”的“歆”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三、延伸迁移、总结归纳 1、拓展迁移 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1)从物质方面看——丧失生存权 初到鲁镇,打工谋生,自食其力;夫死子亡,大伯收屋,走投无路;再到鲁镇,众人厌弃,沦为乞丐,衣食无着,悲惨死去。 (2)从精神方面看——丧失做人尊严 受到封建礼教束缚,思想愚昧。众人厌恶,视为不洁之物,精神崩溃。鲁四老爷、柳妈等人不是直接凶手,间接谋杀了祥林嫂。凶手是封建礼教。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 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2、课堂小结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摧残、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总之,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   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迫害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四、拓展练习 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 “反抗”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诸身上的罪名,努力清洗;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有一个核心,死掉的一家在地狱能否见面。她希望其有,这样就可以和阿毛及贺老六见面,又希望其无,因为害怕被锯成两半。这是长期困扰她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祥林嫂提出这个问题,是在遭受一连串的摧残和折磨后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怀疑。祥林嫂对生活本无多少希求,只想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得起码的生存条件,可是尽管她不断努力地追求,拼命地抗争,却得不到这起码的满足,反而成了有罪的人。所以,她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发生了怀疑。  这首先要看反抗的对象是什么。如果是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秩序,她一点反抗意识也没有。祥林嫂是遵守封建道德的,她为了守节不惜以死抗争。再嫁后心里一直有极强的罪恶感。鲁家不让她参加祭祀,她没有一点不平和抗争,而是去捐门槛,以求获得宽恕。她从未对压迫她的封建思想提出什么疑问,更不用说进行什么反抗,而是顺从地承认自己的“罪过”,希望得到饶恕。 第二课时 一、自学释疑、同伴互助 (一)自学释疑 1、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有什么作用? 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2、鲁四老爷有哪些行为表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骂康有为变法(2)讨厌祥林嫂改嫁 (3)禁止祥林嫂参加祭祀(4)将祥林嫂赶出家门 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保守,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思想上反动,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又冷漠无情,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二)探究解疑 1、鲁四婶有哪些行为表现?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两次收留祥林嫂(2)看到祥林嫂无用时,赶走祥林嫂。 她是一个貌似善良,实则自私自利的人 2、柳妈有哪些行为表现?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1)吃素、不杀生 (2)主张祥林嫂一头撞死在香案上,鼓动她捐门槛(3)传播她和祥林嫂的谈话 她是一个善良、冷漠、迷信愚昧,无事生非的人,她既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受害者。 3、\"我\"哪些行为表现?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提出的\"魂灵的有无\"的问题,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  小说中的\"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4、“我”在小说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我\"又起着线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二、训练操作、反馈矫正 1.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B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 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解析:“即使”是“就使得”的意思,不是假设连词的“即使” 2.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B ) 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 出来。   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C.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D.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 合理。 解析:鲁四老爷是站在维护他自家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这句话的。 3.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A )   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   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解析:联系下文四婶的话,便不难理解。 三、延伸迁移、总结归纳 1、拓展迁移 “祝福”的场景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三次关于“祝福”的描写: (一)通过迎接福神的人与制作福礼的人对照着写,告诉读者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对农村的统治,预示着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二):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祥林嫂的一切挣扎、一切希望就是在这一次祝福声中破灭的,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文章结尾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惨象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在布局上起到了首尾呼应。 2、小说为什么一“祝福”为题? 其一: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 其二:祥林嫂这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是由“祝福”这个典型事件牵动出来的,只有将其不幸值于“祝福”的环境中,才能更清晰的揭示出旧社会里的政权、神权、夫权、族权在她悲剧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她悲剧一生的社会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 其三:把她的悲剧一生放在“祝福”的环境中,才能增强她命运的悲剧性, 从而深化主题,进一步强化批判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题,即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者的呼号”展示给读者。 2、课堂小结 四、拓展练习 电影《祝福》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这个情节妥帖吗?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阅读 祥林嫂的悲剧性到底何在? 沈振煜 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和伟大的反封建战士,鲁迅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在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祝福》中,他又挑开了很少为世人所知晓的生活一角──农村妇女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向读者提供了祥林嫂这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与残害的悲剧典型。可是,究竟怎样认识祥林嫂的悲剧?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祥林嫂是一个善良、朴实、淳厚的贫苦农村妇女,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然而,诚如鲁迅在杂文《灯下漫笔》中指出的那样,中国人民在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祥林嫂的一生,便始终在这两者之间浮沉。祥林嫂本是卫家山一家以打柴为生的农户的儿媳,当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死去后,为了逃避婆家的转卖,她逃到鲁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女工。她食物不论,干活不停,“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在她,似乎是“暂时做稳了奴隶”。但“好”景不常。不久,她就被跟踪而来的婆家人抢走,捆绑着塞进花轿,以八十千大钱的价格卖给深山里的农民贺老六做老婆。绑架式的买卖婚姻,以暴力强逼再嫁的遭遇,再次表明了祥林嫂的奴隶地位。幸而新丈夫“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加上有了孩子,她就又感到满足了。旁人也认为她“交了好运了”。可这种“满足”和“好运”,其本身就带有悲剧的性质。因为她所感到满足的,并非是不受压迫的“人”的地位,而是“安分耐劳”的奴隶式生活。但即便是这种奴隶式的生活也不得长久。第二个丈夫不久死于贫病,儿子阿毛又被狼活活地吃掉了,族中的大伯收去了房屋。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次到鲁家帮工。她虽然蒙受了如此巨大的不幸,封建宗法势力却不能谅宥她的再醮兼再寡。最后竟将她当牛做马的资格也剥夺了,使她落到了“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更加可悲的境地。可见,这种自觉的奴隶性格,正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内在原因。 祥林嫂的悲剧,还表现在她不仅受到封建主义政治上、经济上的压迫,更遭致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的残酷精神虐杀。封建礼教要求妇女“从一而终”,但封建族权又允许出卖守寡的媳妇。祥林嫂要遵奉礼教守寡,可宗法势力又强迫她再嫁,她无论如何行事都是错的。由此可见封建礼教的极端虚伪。小说中的鲁四老爷── 一位“讲理学的老监生”,便俨然是封建礼教的化身。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帮工,鲁四老爷就皱起了眉头,分明“讨厌她是个寡妇”。祥林嫂被婆家抢走,鲁四老爷只说了句:“可恶!然而……”佣人被绑架,他不免感到有损自己的尊严和役使的利益,但一想到祥林嫂的婆家有权处置守寡的媳妇,他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他的一言一行,完全是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的。因此,当第二次失去丈夫、死了孩子的祥林嫂再来帮工时,鲁四老爷便视之为“败坏风俗”的“谬种”,吩咐祭祀、祝福之类的事情决不许祥林嫂沾手。祥林嫂周围的世界,也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支配。“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祥林嫂全不理会这些事,她心中怀着一位仁慈母亲的巨大悲哀,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述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惨事。开始,镇上的人们颇有些同情,但不久,“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祥林嫂哪里知道,在那个冷漠的世界里,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正当她被心灵的创痛苦苦地折磨时,迷信的柳妈又对她讲述阴间的惩罚,这更使她感到极大的恐怖。为了“赎罪”,祥林嫂不惜将积年的工钱到土地庙去捐了一条门槛,自以为能够恢复“人”的地位。不料,在冬至祭祖时,她又一次遭到主人的断喝:“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一打击使她的精神趋于崩溃。从此,她的记忆与体力大不如前,终被鲁家赶走,沦为街头的乞丐。到了这等地步,鬼魂和地狱的梦魇仍然咬噬着她的心。她不仅生前哀苦无告,还须怀着更大的恐惧走向死亡。从肉体到精神都被封建礼教与神权迷信摧残虐杀,正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本所在。 祥林嫂的悲剧还在于,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被摧残麻木得自觉和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比如,她反抗再嫁,固然表明不愿被婆家当做牲口一样地出卖,要维护自己作为“人”的起码的尊严,但支配她采取“出格”的反抗的内在原因,还是那种“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祥林嫂花了极大的代价去捐门槛,也表明她信服了神权迷信,要以门槛作为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好赎了自己一世的“罪名”,免得死后到阴间再受酷刑。封建势力的高压与愚弄,就是这样残害、扭曲了祥林嫂的灵魂。通过这一完整的悲剧性格,《祝福》异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道德极端虚伪、残酷的本质,向整个封建宗法制度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采英》,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