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 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 能力。‎ 教学重点:‎ ‎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讲授法 讨论法 ‎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 ‎ 自古以来 ,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 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 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检查预习 ‎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以提问法复习巩固。‎ 作家介绍: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 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古今评说:《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体裁: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 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 态 。全曲有八部分组成:引子与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欸乃归舟、尾声 三、文本解读 学生朗读一遍诗歌原文 ‎ 合作 探究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并总结层意。‎ 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喊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 一二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 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拓展探究 ‎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不象其它艺术可以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视觉。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象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象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记住: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②诗人作诗多用虚写,因为虚拟的手法,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故我们读诗也要多从虚处去读 诗歌须有意境, 有意境的诗才是好诗。组成意境的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具体物象称作意象。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那幺由意象形成的画面也应该是亦虚亦实的,因此读那些以表现主观情感为主的文学作品,就要用虚实相生的方法,而且更多地要从虚处去读,不要读死了,读实了,否则诗歌的意蕴就显得狭窄和浅薄,读者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就小了,得到的美感也就少了。记住并理解这一条文学欣赏的理论,用它来指导我们今天的阅读(关于这条理论,同学们可阅读课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中的\'意境\'部分和\'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 ‎③领悟思妇游子相思这一原型主题,领悟\'月\'在中国人情 感世界中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 ‎《春江花月夜》以月为主体,通过展现春江花月之夜浩渺恬静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遐想、探索和对人生的无限沉思慨叹。大家要通过反复吟诵,注释分析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描绘出来的意境。‎ 五、课堂训练 ‎ 对照注释在练习本上翻译原文。‎ 六、作业布置 ‎ 完成学案阶段二阶段三。‎ 七、板书设计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观照人生进而 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学生掌握分析意境的方法。‎ 教学重点:‎ ‎ 分析意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 体会并描述作者描绘的气势恢宏,优美恬静又流光溢彩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教学方法:朗读法 讲授法 讨论法 ‎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  同学们回忆关于月的诗句:‎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 ——杜甫《旅夜抒怀》‎ ‎ 春 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 ——李白《把酒问月》 ‎ ‎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深入分析课文。‎ ‎ 大家通过这些句子再次回忆月亮这个意象的含义,意象创造意境,‎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 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是整体的,空灵的。它突破和超越了具体的意象启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即“境生象外”。‎ 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分析鉴赏 课文译文 ‎   月亮出来了!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 月?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不知江月等待什幺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 ,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惹人的月影在楼 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落月摇荡着 ——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  赏析: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 ‎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 ‎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 ‎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 ‎ 分段释析: ‎ ‎ 开首这八句,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 ‎ 接下来八句:‎ ‎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青枫」,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典故。 ‎ ‎「浦」,河水分叉的地方。《九歌?河伯》有谓:「送美人兮南浦」,因此「浦」暗指分别之地。 ‎ ‎「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曹植 《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 ‎ 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想到扁舟离家的游子。 ‎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 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 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潇、湘二水在湖南零陵县合流后称潇湘。「碣石潇湘」,泛指地北天南。 ‎ ‎「摇情」,是说即将落下的月亮,摇动起满树象征着离人情意的光辉。 ‎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三.方法点拨 赏析诗歌 ‎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 1.导:这首诗 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副 画面。‎ ‎ 3.学生描绘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 2、出示幻灯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从表层看,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显示了景物与人情的乖背;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则展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矛盾。但从深层看,“借明月寄相思”又显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而“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江月年年只相似”,则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同一。作者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这既体现了诗人本身对生命意义的深切体认和对天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精神。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春江花月夜》采用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这首诗结合题目从月升写到月落,交织着青春的美好和人生的离别之情。 ‎ ‎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 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癈。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 五、作业设计 分析“明月”这一意象的寓意,为什么说月是全诗的灵魂?‎ 六.板书设计:‎ ‎ 春江月夜的美景 以月亮升落为外在线索 ‎ 江畔月下的沉思 表里兼顾,情景交融 ‎ 因月而起的情思 思妇怀人,游子想家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