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件第2单元 小结与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件第2单元 小结与复习

ID:1262414

大小:471.01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12-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小结与复习 构建知识体系 明晰阶段特征一、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社会的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为隋唐的统一奠定基础。(1)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统一,各民族政权制度的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2)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3)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4)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2.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政局稳定,社会安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的创立,提高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创新能力和国家治理能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出现。唐后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朋党之争严重。(2)经济上:封建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曲辕犁标志犁耕技术成熟)、手工业、商业成就辉煌;前期推行均田制;唐中后期,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严重;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海陆丝绸之路发达,对外贸易繁荣。 (3)思想文化上: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掀起儒学复兴运动。唐朝奉行三教并重的政策,思想自由宽松;文学、艺术、科技全面繁荣,影响深远,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4)外交上: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民族关系方面: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步交融,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各族人民共同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针对训练1.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政令严厉,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隋朝这些措施(D)A.源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发展C.旨在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 解析根据材料“隋平陈以后,将北方的社会管理制度推行到南方,政令严厉,导致南方豪强纷纷举事反隋。文帝派大军前往镇压,逐一平定……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华北、江南的控制,开始在洛阳营建东都,复以东都为中心开凿大运河”可知,隋文帝镇压了南方叛乱,隋炀帝加强了对华北、江南的控制,这都是加强对地方控制的表现,从而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排除A项;这些措施是为了巩固统一,而非仅仅推动运河沿岸城镇发展和镇压南方豪族的叛乱,排除B、C两项。 2.“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D)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及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都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唐太宗和唐玄宗没有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③不属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故排除A、B、C三项。 3.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D)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解析父子、君臣、夫妇、友朋这些关系是儒家三纲五常所强调的核心关系,再结合材料中的“有人斥责佛教”所造成的现象,可以看出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故D项正确。 二、隋唐时期经济、政治、军事制度的变化1.土地制度的变化。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即均田制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从8世纪中叶开始得到空前发展,主要体现为随着地主庄园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2.赋税制度的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化,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高度发展的结果,符合土地集中和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这一变化,不仅是唐朝赋税制度的变革,而且也是汉代以来课役重丁口、轻田产转变到此后轻丁口、重田产的分水岭。 3.选官制度的变化。隋朝建立、唐代完善的科举制度,反映了士族地主势力的衰落以及中下地主势力的上升。各阶层知识分子,特别是庶族地主参政,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极大地改变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的局面。4.军事制度的变革。由府兵制到募兵制,既是制度的革新,同时也是封建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同时形成藩镇。 针对训练4.“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循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由此可知,科举制(C)A.解决了朋党之争B.推动了文化的发展C.体现了公平原则D.扩大了官吏的来源解析材料认为科举取士之前的选拔方式权力在于荐举之人,而科举制度的推行靠才能,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故选C项;朋党之争的本质是皇权强化的结果,无法通过选官制度解决,排除A项;材料与文化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度的选拔对象,排除D项。 5.两税法与租庸调不同,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一政策的调整(B)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解析由材料可知收税的主要标准是财产性收入,故选B项;两税法没有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排除A项;迅速发展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两税法实施后,政府并不是严格控制户籍,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排除D项。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