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3.6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3.6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ID:1261475

大小:296.5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2-12-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课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过程与方法尝试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2.进一步增强热爱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教学难点阐明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万物生长靠太阳”,请同学们想一想,植物生长靠太阳吗?植物靠太阳干什么?学生齐声回答:进行光合作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讲述: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17世纪。此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到18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因其在研 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关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书上为我们介绍了三个经典的实验来解释。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思考题:(1)你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吗?(2)计算: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而土减少的质量是多少?(3)柳树增重的原因是什么?(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讲述:范·海尔蒙特第一次企图用实验来回答植物营养物质来源的问题。他在100kg干燥的土壤中,种了一棵2.5kg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其他营养物质。五年后,他发现柳树的重量为82.5kg。土壤晒干后的重量仅比原来少100g。因此范·海尔蒙特说,植物是从水中而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营养物质。以4人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一。回答:柳树增加的质量是80千克,土减少的质量是100克。直观地发现柳树增重的原因是水。结论:植物是从水中而不是从土壤中得到营养物质。科学巨人的观点一定就是真理吗?对科学巨人的观点作出假设,并提出异议,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思想题】(1)请你描述实验一、二、三。(2)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材料二。三组同学代表尝试描述实验一、二、三。评析:虽然只是演示实验,但是直观的实验现象比什么样的阅读和讲述都来得直接,学生在观察和体 实验一:密闭的钟罩下的植物和燃烧的蜡烛是互利的。植物能放出使蜡烛燃烧和小老鼠存活的气体。实验二:在光下没有蜡烛,植物无法生存。植物需要蜡烛燃烧放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实验三:在光下,植物继续生存,蜡烛继续燃烧;在光下,植物继续生存,小老鼠继续生存。说明植物能放出使蜡烛燃烧和小鼠存活的气体;蜡烛燃烧和小鼠产生的气体有利于植物生存。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讲述:希尔带着氧气是由叶绿体在什么时候产生的问题,把植物的叶片烘干后,碾成粉,然后把叶绿体和叶绿素一起提取出来,放到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黑暗中,发现光照射在混合物上时,出现了气泡,当光照停止后,气泡停止产生。【思考题】(1)该实验中,进行了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的变量是什么?(2)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3)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讲述:三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水、二氧化碳、光照有关。请小组讨论并完成教材第91页的图纷纷举手说出结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二氧化碳和阳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思考并回答:1.变量是光照。2.研磨过滤后的绿色叶片在阳光下产生气泡。3.有光照时,有气体产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气体。小组讨论,并在书上填写。跟着老师的引导理解。验中建构知识。评析:让学生归纳实验得出结论,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量,由实验现象作出推论,明确实验的基本原理,同时发现实验方案的局限性。 6—3光合作用示意图。实物投影仪:展示每个小组的结论。三、课堂小结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范·海尔蒙特从柳树栽培实验中得到启发,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B )A.二氧化碳B.水C.氧气D.无机盐2.普利斯特莱的实验说明( C )A.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B.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C.光合作用可以放出氧气D.光合作用需要光3.下列各因子哪个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C )A.二氧化碳B.水C.土壤D.阳光【课堂反思】 本课按课本的设计思路,以发现光合作用的几个经典实验为例,引导学生分别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等进行逐步推理,层层推进。但是没有将前辈们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重现普利斯特莱实验后,又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质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因此由学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既充分发散思维,又复习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和设计原则,然后让学生归纳实验得出结论,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后,由此为着入点,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课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过程与方法1.练习徒手切片。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领悟科学的不断发展,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观察叶片的结构。2.识别叶片的各部分结构。3.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教学难点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吗?拿起一片植物的叶子,提问:叶子由哪几部分组成,哪部分是主要部分?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一片完整的叶子由托叶、叶柄、叶片三部分组成,最明显的是叶片和叶柄部分(用手指出),为什么说叶片是叶子的主要部分呢?回答得很准确,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可诱导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激发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叶片适应光合作用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练习叶片横切面的徒手切片。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实验:叶片的结构。播放:叶片横切面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教师及时点拨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哪些步骤的操作比较重要,避免实验失败。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观察植物菠菜叶片的结构。(学生2人一组)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的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和实践能力。(3)表皮细胞外壁的角质层有什么作用?拿一片叶在上面滴几滴水,水滴顺叶面滑下。这说明了什么?(4)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5)栅栏层和海绵层有什么区别?(6)叶脉内有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容易答出输导的功能,常常忽视了支持叶片的功能。举例扇子的扇骨完好和折断。拿出叶片书签让学生观看,掌握叶脉分布在叶子每一部分的特点。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玻片标本,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叶内水分过度散失。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叶脉——具有输导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及支持叶片的功能。学生归纳总结知识要点。探究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提问:(1)叶片为什么呈现绿色?(2)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讲述: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又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素能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播放:显微镜下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讲述: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提问: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他器官是不是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出示:在光下和黑暗处培养的小麦苗。提问:积极思考。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资料,获取更直观的印象。分组讨论回答视频资料里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在课下得以延伸。 你知道两盆小麦苗的叶色为什么不同吗?讲述: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利用“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的原理生产韭黄。三、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绿色植物叶片的主要结构是( B )A.上表皮、下表皮、气孔B.表皮、叶肉、叶脉C.栅栏层、海绵层、叶绿体D.保卫细胞、叶肉、表皮2.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是( C )A.上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B.下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C.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D.叶脉细胞包含有叶绿体3.在叶片的结构中,保卫细胞存在于( A )A.表皮B.栅栏层C.海绵层D.叶脉4.绿色植物叶片上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A )A.含有叶绿体B.能进行光合作用C.含有细胞壁D.能吸水、失水【课堂反思】 本节课着眼于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在自主获得新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节课通过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实验,动手动脑,既分工又合作;结果展示讨论的过程就是交流质疑的过程;结合实际事物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STS教学理念。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课题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同时释放氧气的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2.通过实验探究,认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欢迎同学们来到神奇的生物课堂,为什么是神奇的生物课堂呢?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神奇的光合作用》,找一找光合作用神奇在哪里?播放视频:《神奇的光合作用》。【提问】光合作用神奇在哪里?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预设回答:光合作用神奇的地方在于可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通过“神奇”字眼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再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展示图片并讲述】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让我们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来了解植物到底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提出问题】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什么?(引入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根据经验回答:淀粉。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过渡:如何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呢?(一)实验目的说明绿叶在光下能够产生淀粉。(二)实验原理【提问】(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淀粉),如何验证绿叶制造的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2)绿叶制造淀粉的过程需要阳光吗?怎么证明?设置对照(遮光和不遮光)。(3)知道了以上信息,你能说说你如何进行实验证明“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吗?(在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给予鼓励,并顺势提出1864回答:通过实验证明。用小学知识回答:淀粉遇碘变蓝。思考回答: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桌上的各种实验器材以及学习实验用具的操作方法。思考回答: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给学生思想发挥空间。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认识主要实验材料天竺葵,为接下来做实验打好基础。通过提问的方式, 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也做过这样的实验。)(三)实验器材【展示实验器材图片并介绍】黑纸片、曲别针、大小烧杯、培养皿、酒精灯、火柴、三脚架和石棉网、镊子、清水、酒精、碘液、天竺葵。特别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安全事项、应急处理。(四)实验步骤步骤一:把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提问】该步骤的目的是什么?步骤二:把经过暗处理的天竺葵的部分叶片从上、下两面用小于叶片的黑纸片遮盖起来,用曲别针夹紧。【提问】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有何作用?步骤三:把步骤二处理过的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3~4小时)。【提问】叶子的遮光部分和不遮光部分,哪一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步骤四:摘下被遮盖的叶片,去掉黑纸片,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步骤五:把叶片放入盛有适量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放入一只已经加入适量热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观察叶片颜色变化,直至出现黄白色。【提问】(1)本步骤的目的是什么?消耗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思考、观察回答:进行对照实验。思考、观察回答:不遮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一方面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步骤以及分析每一步骤的原因。让同学们大胆地猜想,发挥想象力。将水浴加热特别突出强调,一方面可帮助学生了解水浴加热的原理,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酒精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安全意识。 (2)酒精的作用是什么?(3)叶片脱色到什么程度?(4)为什么采用水浴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酒精?特别强调:(1)酒精蒸发快,易沸腾,易燃烧,直接加热容易发生危险事故。(2)大烧杯中的清水和小烧杯中的酒精不宜过多,否则加热时间较长。(由于加热需较长时间,学生可在本步骤学习完之后提前将酒精放在大烧杯中水浴加热,节约时间。)步骤六:用自来水冲洗叶片,再向叶片上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液。【提问】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步骤七:稍等片刻,用自来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步骤一至三已于课前指导学生操作,展示课前操作过程。课堂上主要组织学生完成实验步骤四到步骤七。(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五)实验现象展示实验结果:将染色清洗过的天竺葵叶子放到白纸上展示观察。不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还是黄白色)。(六)实验结论【提问】通过该实验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思考、观察回答:(1)目的: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不受绿色干扰。(2)酒精的作用:溶解叶绿素。(3)叶片变为黄白色。(4)直接加热酒精容易发生危险。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小烧杯中加入40mL酒精,在大烧杯中加入80mL水,并将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思考回答:检测叶子中有没有淀粉产生。根据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操作。各小组展示本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回答:提前将酒精水浴加热,合理利用时间。熟悉实验步骤后再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操作准确,实验效果明显。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总结结论,既得出实验结果,也增强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没有光照的条件下绿叶能产生淀粉吗?结论: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拓展】淀粉是一种贮藏大量能量的有机物,玉米、小麦、水稻等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结论: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探究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问】绿叶通过光合作用,除了能制造淀粉外,还能产生什么物质?【思考题】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金鱼藻在光下能否产生氧气的实验。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氧气不溶于水且具有助燃性,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探究方案。请将实验的正确步骤,用字母表示出来:A.把装置移到光下。B.把带火星的木条插进试管。C.把金鱼藻放在烧杯里,再用漏斗和试管依次反扣。D.将收集到一定量的气体的试管取出。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什么?【演示】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讲述】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正是由于绿色植物产生的氧气,地球上的动物、植物等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大多数同学能脱口答出:氧气。同座位同学讨论回答:C→A→D→B。认真观看实验现象,把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探究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提问】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绿叶好比一个加工厂,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和氧气,那么这个工厂的原料是什么呢?直观地发现加入碳酸氢钠的烧杯中,漏斗的液面下降了许多,展示实验结果,认识到实验结果应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播放动画,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小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小知识:碳酸氢钠溶液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提问】观察漏斗和试管中出现的变化,想一想,产生了什么物质?怎样证明?【讨论】为什么要设置两套实验装置?【小结】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变成淀粉。科学实验还证明,水也是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提问】你能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吗?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是氧气。讨论后认为:两套实验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加碳酸氢钠溶液能供给水生植物充足的二氧化碳,使植物产生更多的氧气,间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多数同学能写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三、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 A )A.淀粉B.蛋白质C.脂肪D.无机盐2.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是( C )A.水分B.空气C.光D.温度3.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 B ) A.线粒体B.叶绿体C.液泡D.细胞壁4.“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C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D.便于用碘液检验5.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挡后移到阳光下,这一实验的目的是( C )A.使遮盖的部分不进行气体交换B.遮盖后可减少蒸腾作用C.遮盖与不遮盖部分进行对照D.控制遮盖的部分释放氧气【课堂反思】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过程是微观的生命活动,内容抽象,只能通过外在实验现象来推理内部活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把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与操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究后,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很广,设计方案很多,看得出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但这样的教学设计的难度比较大。我们一定要以新课标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探究教学”为指导思想,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放手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并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本节课建立师生平等的交流,教师客观的分析、巧妙的引导,给本节课增加了亮点。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2.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3.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2.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观察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表达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创新和分工合作的探究意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体会合作的乐趣。2.关注与植物呼吸作用相关的社会问题, 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重点1.分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2.分析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实验。3.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教学难点分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引言】我们知道人和动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运动,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那么植物也进行呼吸吗?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提问】你们知道呼吸作用利用和放出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吗?【实验】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全体同学都能回答出: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观察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从学生熟悉的呼吸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否具有呼吸作用。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将100克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沸水烫2~3分钟)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请两位同学分别取一袋蔬菜,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认同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观察实验现象,作好记录。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1)在光照下若用白色塑料袋,(1)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思路。(2)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二氧化碳的特性: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讨论】(1)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的?用白色的塑料袋可以吗?(2)黑色塑料袋有的装新鲜蔬菜,有的装烫熟的蔬菜,你们怎样辨别?【小结】(1)实验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保证蔬菜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里面的绿色植物除了进行呼吸作用外,还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利用二氧化碳,这样袋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就不能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2)说明植物体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我们的推理一致吗?【讲述】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播放动图,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小结】植物体的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讲述】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已经被许多科学实验所证实。(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塑料袋内装有新鲜蔬菜。打开塑料袋观察蔬菜,验证了刚才的推理。观看实验,认同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探究二、实验: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演示实验】将新鲜的植物和烫熟的植物分别放入密闭的锥形瓶中(锥形瓶外用黑布包裹,防止漏光),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把两根燃烧的小木棒分别伸入两个锥形瓶中,观察现象。【提问】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直观地发现,装有新鲜植物的锥形瓶中,燃烧的小木棒火苗熄灭了;而装有烫熟的植物的锥形瓶中,燃烧的小木棒继续燃烧。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新鲜的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因此燃烧的小木棒伸入时会熄灭;而烫熟的植物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锥形瓶中的氧气没有被消耗,所以燃烧的小木棒仍然继续燃烧。探究三、呼吸作用的意义【播放FLASH】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讲述】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氧气,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提问】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呼吸作用呢?【小结】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用。【补充】除了淀粉外,植物还能以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公式:氧气+淀粉二氧化碳+水各抒己见。提出释放出的能量的作用。分析总结植物的呼吸作用。培养自学能力。总结呼吸作用的意义。三、课堂小结1.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2.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3.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4.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是否放出二氧化碳,必须( C )A.要选用叶子小的植物B.要选用生长比较旺盛的植物C.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D.用黑纸将叶片的两面都蒙起来2.在证明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的实验中, 燃烧的小木棒伸入装有新鲜植物的瓶中熄灭,说明了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消耗了( A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D.无机盐3.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 B )A.水和无机盐B.水和二氧化碳C.淀粉和氧气D.水和叶绿体4.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在夜间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B )A.日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停止B.白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C.呼吸作用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在夜间停止D.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课堂反思】 本节课着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演示讲解和讨论交流为课题主线。教师完全扮演导演角色,仅在必要时予以提示和补充。这节课课前准备较多,课上的活动也多,在教师积极的引导和控制下这将会是最大的亮点,但由于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有限,如果师生任何一方准备不足,都会成为失败的一课。因此课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一定要做足、做够、做好。第五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课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2.举例说明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培养调查访问、搜集、整理信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合作及表达交流的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1.对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使农作物增产的理解。2.对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的理解。 3.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4.感受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反季节蔬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思考应该运用哪些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从光合作用入手。讲述:要使农民丰收,就要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呢?学生讨论回答。小组展示预习:乙组提问,甲组回答。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探究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哪些因素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最大程度地满足农作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对光、温度、二氧化碳和水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2.举例说出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哪些具体措施?多媒体展示:“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调控”。小结:根据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分别提出具体措施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小结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探究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引出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师评价,小结。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举例说出哪些因素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小结:根据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分别提出具体措施抑制呼吸作用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教师通过实际问题讲述,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提出问题新疆瓜果甜的原因;大棚蔬菜增产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农作物增产的方法。学生记录笔记。回答问题。三、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四、当堂演练1.所谓“气肥法”是指给大棚、温室中的农作物增加气体的方法,以达到高产的目的。该种气体是( A )A.二氧化碳B.氧气C.二氧化硫D.以上都是2.在采用塑料大棚栽培瓜果蔬菜时,下列措施中可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效果有( D )①提高夜间温度 ②降低夜间温度 ③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④增加氧气浓度 ⑤高度密植A.①③④B.①④C.②③⑤D.②③3.为提高温室内作物的产量,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A )A.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B.白天适当降低温度,夜晚适当提高温度C.白天和夜晚都适当提高温度D.白天和夜晚都适当降低温度【课堂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核心内容的升华,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如何提高农业产量以及温度和氧气如何影响呼吸作用,从而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有些内容较难理解,但很多方面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从内容上看,既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引申,也是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具体体现;从能力上看,也是对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从情感培养方面来看, 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认识到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