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6单元达标检测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6单元达标检测

ID:1261118

大小:49.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12-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答案】B 【解析】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井田制是以村社为单位的集体经营,根据材料“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故选B项。2.隋朝的户籍法规定: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等。同时规定,地方官员每年要亲自实地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隋朝政府制定此户籍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农业劳动力充足B.强化君主专制集权C.防止小农经济破产D.保障徭役赋税征收【答案】D 【解析】隋朝政府明确规定了百姓的赋税徭役量,而且要求地方官员核验,此举主要的目的是保障赋税徭役征收,进而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3.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面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主户客户客户占总数的比例/%景祐元年(1034年)6067583422898241.07庆历二年(1042年)6671392376462636.07皇祐五年(1053年)6937380385532535.72嘉祐六年(1061年)7259581388153134.84元丰元年(1078年)10995133549749833.33元符二年(1099年)13276441643911432.66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C.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答案】D 【解析】据表格可知,宋代客户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说明拥有土地的主户逐渐增多,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故D项正确;材料是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不能反映政府税收的多少,排除A项;客户所占比重减少不能说明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排除B项;客户所占比重减少说明自耕农经济发展,排除C项。 4.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B.社会经济的发展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等级制度的解体【答案】B 【解析】材料“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体现了政府对人口流动控制的放松,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5.商鞅变法时建立的乡村基层组织即乡里什伍制,后世王朝大多得以保留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汉代的乡里什伍制、唐代的乡里保邻制、宋代的保甲法、明代的里甲制等。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B.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C.基层自治意识的增强D.后世王朝缺乏创新精神【答案】B 【解析】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为了加强对基层民众的控制而设的,体现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政治制度的规范,没有反映出道德的教化,与礼的治国理念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非地方的自治,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历朝政府注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非缺乏创新精神,排除D项。6.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下令在西北地区实行义仓管理试点:将这里的义仓改由州或县管理,义仓粮食由劝募形式变成按户等定额征收,即上户不过1石,中户不过7斗,下户不过4斗。后来隋朝中央政府逐渐在其他地区将其推广。这一变化(  )A.使得义仓管理的层级下移B.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C.不利于义仓发挥赈济功能D.使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增强【答案】D 【解析】隋朝义仓管理和筹粮方式的变化有利于义仓发挥赈济功能,使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增强,故D项正确,C项错误;由民间管理改由州或县管理,使得义仓管理的层级上移,排除A项;筹粮方式由劝募形式变成按户等定额征收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B项。7.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实行自治。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同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传统是(  )A.以教会为中心进行基层治理B.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是基层自治C.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D.中古时期城市治理以王权为中心【答案】B 【解析】从古希腊时期的村社自治、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主管理庄园、城市自治和基督教会的作用等,可以得出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上具有自治传统,故B项正确。8.“自治城市本身所获得的种种自由权和城市内部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自治制度都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运动(  )A.使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与特权B.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C.采用了武力斗争的手段反抗贵族D.迫使领主不得再向市民征税【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构成了对封建制度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自治运动促进西欧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即由传统封建社会向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故B项正确。9.1888年,英国颁布《地方政府法》,规定:作为地方权力机关,郡、郡级市和伦敦郡议会必须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将以往由治安法官负责的大量事务交由议会负责。这一法案(  )A.使政治权力从贵族转移到议会B.统一了城乡公民的选举权C.开创了民选产生自治机构的制度D.推动郡自治制度的民主化【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郡、郡级市和伦敦郡议会必须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可知,该法案推动郡自治制度的民主化,故选D项。10.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业化国家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医疗保险法》,1884年又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第一部《老龄和残疾保险法》。这三大保险法旨在(  )A.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B.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C.否定自由资本主义原则D.推动企业自觉科技创新【答案】B 【解析】 为了应对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缓解严重对立的阶级矛盾,19世纪后期德国政府开始采用立法的形式为工人设立社会保险,这是为了应对现代化社会的挑战,故B项正确。11.二战以后,受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的西欧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打造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社会工作的“三驾马车”。这表明西欧各国致力于(  )A.提倡“新经济”B.发展社会主义C.建立福利国家D.实施计划经济【答案】C 【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建立福利国家制度,进行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故C项正确;“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排除A项;西欧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排除B项;二战以后西欧各国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发展计划经济,排除D项。12.据《国民收入与支出》统计:1951—19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材料反映了英国社会福利的变化(  )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B.改善了普通民众生活水平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冲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答案】B 【解析】材料“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说明英国政府在社会福利的投入大大增加,社会福利投入的增加显然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作“团貌”的程序。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验年龄和相貌,记录人户的肤色、身高、面部等特征,以防止有人虚报年龄或假冒残疾来逃避赋役,也可作为居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验查无误之后,便根据年龄大小在户籍档案上注明“黄小中丁老”,按唐朝的法律,男女3岁以下为“黄”,15岁以下为“小”,20岁以下为“中”,男性居民21岁以上为“丁”,60岁以上为“老”。唐代户籍制度形成了“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贱民没有资格编户,只能附籍于主家。——摘编自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材料二 宋朝的户籍制度也不再将国民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摘编自吴钩《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改革户籍制度的原因。【答案】(1)主要内容:设置“团貌”程序,记录人口体貌特征;根据年龄大小进行户口登记;户口分为“编户”“非编户”,人身自由不同。评价:唐朝户籍制度是封建王朝加强人身控制的工具。一方面,有利于防止户口造假,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的财赋收入;另一方面又制造了社会的不平等,不利于社会流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变动;土地制度的变革。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愈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材料二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摘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答案】(1)特点:遵循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理念;国家法律、法规和民间法并存;实行城乡合一的治理方式。成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农耕经济为主,城市工商业发展水平低;城市缺乏自治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2)特点:斗争主体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意义: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推动人类社会的转型;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