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章 本章小结与复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图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一章 本章小结与复习

ID:1259226

大小:1.12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2-11-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章本章小结与复习 内容索引构建知识体系整合核心专题拓展综合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 ①美洲②北美东部③高峻④劳务输出⑤南极洲⑥专业人才⑦边疆⑧中低纬度⑨社会经济⑩社会文化⑪环境⑫消费量⑬社会经济⑭开放程度 整合核心专题 专题一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从不同角度分析人口迁移的成因角度具体分析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域差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移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年龄差异青壮年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性别差异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文化差异学历水平较高的人群迁移,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典题1下表为某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回流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和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基本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注:劳动力数量为调查样本数)项目回流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劳动力数量/人283341683650平均年龄/%15~29岁19.347.010.630~45岁47.339.636.746~60岁33.413.452.7婚姻状况/%未婚、离异或丧偶10.732.49.5已婚89.367.690.5 项目回流的劳动力仍在外就业劳动力未曾外出就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24.316.336.9初高中或职高61.860.151.1大学及以上13.923.612.0人力资本提升状况/%接受过农业培训19.513.019.0接受过非农培训28.233.620.1个人年收入/元149832285211562有父母在农村/%44.048.832.0有配偶在农村/%47.312.059.5有孩子在农村/%41.67.425.0 (1)读表,比较回流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的不同。(2)简述劳动力回流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思路导引】第(1)题,回流的劳动力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之间基本状况的差异,结合表中数据,从、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第(2)题,劳动力回流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参照人口迁移对的影响来分析。平均年龄迁入地经济题目答案(1)回流的劳动力相较于仍在外就业劳动力,已婚的比例较高;有配偶或孩子在农村的比例明显较高;平均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2)满足乡村对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乡村经济结构多样化;回流的劳动力可带回乡村发展急需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创新理念等,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乡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等。 专题二 人口类综合题答题思路1.人口分布角度具体分析分布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东南部(西北部),人口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部稠密(稀疏)、西部稀疏(稠密)人口稀少的原因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海拔高、山区面积广大等),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人口稠密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平原面积广大、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等 2.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等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等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社会管理的难度,造成交通拥堵,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等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等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影响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来说,由经济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人口迁移往往使迁入地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减轻人口老龄化,迁出地则相反。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文化交流;调整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劳动力的供求比例,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资本的流动。③改变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新大陆被发现后,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促进了新大陆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人类发展具有了广阔的物质能量保障。如美洲大陆的金矿、银矿、铜矿、石油、铁矿、铝矿等,这些都为世界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条件。 典题2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人员。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2)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A.受教育水平B.职业构成C.地区分布D.性别比例(3)“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A.增加了交通运输压力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DBC 【思路导引】第(1)题,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和乡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大为改善,因此大量的农民工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地区。第(2)题,大量“城归族”在农村地区创业,会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故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第(3)题,农民工回到农村创业,完善了农村地区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使人口的跨地区减弱,减小了地区之间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病”。投资环境农村职业构成产业结构经济差距流动性交通运输 拓展综合思维 全面认识我国目前的“民工潮”现象1.产生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等一系列政策。2.“民工潮”的特点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等等。 3.“民工潮”的变化及原因变化:一方面东部沿海招工难,出现“民工荒”;另一方面民工找工作难,纷纷返乡或向中西部转移,出现“回流”现象。原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偏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中西部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民工流动方向的改变。 4.我国民工流动的利弊(1)利:我国各地有组织的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许多外来民工承担了城市建筑、环卫、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弊:民工盲目无序地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破坏环境等。 典题3每年春节前后我国都会有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影响春节前与春节后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B.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C.经济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 经济因素(2)春运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客流集中,交通运力不足B.经济发展不均衡C.平时假期短,回家机会少D.传统观念的影响DB 【思路导引】第(1)题,春节前,大量在外地务工、经商的人回家乡与家人共度传统节日——春节,与家人团聚,这是因素引起的人口流动;春节后,大量的人外出务工和经商,这是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人口流动,属于因素。第(2)题,春运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大量人口不在本地就业,其根本原因是不均衡,地区之间居民差别大,地区之间提供的不平衡,导致异地就业现象明显。社会文化经济经济发展收入就业机会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