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 地形 教案教习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粤人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 地形 教案教习案

ID:1258325

大小:124.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11-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地理广东版八年级上册《地形》这一课。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设计等六个环节来进行说课。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前辈的指点,不胜感激!第一、教学目标对《地形》的认识,在课标中是安排在中国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部分的。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熟练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阅图、比较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与空间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教学重难点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熟练掌握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第三、教法学法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以"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为核心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学习这一节,学生重在将学习区域的方法进行迁移,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四个环节:勾(勾课本中的重点内容)、圈(圈出重点掌握的地理事物)、点(落实知识点,构建知识提纲)、画(画地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达到落实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第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2)板图填写(3)自主学习,(4)合作探究。目的: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第五、教学评价质疑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发言积极以小组合作统计评比,展示主要山脉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讨论主要地形区特征。第六、教学设计总的设计思路:地形这一节共两个学习框题,我设计用一课时以作业案例的形式讲解新课,将教学案例涉及的作业以练习题单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在课堂上做到讲练结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1、播放歌曲《好汉歌》和《青藏高原》,会唱的同学跟随音乐一起唱,2、教师提问:大河为什么向东流?青藏高原位于哪里?3、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题《地形》,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图片。二、讲授新课、互动学习(一)地势特征(8分钟)活动1、谈一谈:中国地势特征(观察地图整体感知,勾教材关键词,教师评价)活动2、议一议:地势对气候河流影响(思维拓展,同桌互议互评)活动3、填一填,圈一圈三级阶梯分界线名称,画一画分界线,编口诀记忆(昆阿祁横,大太巫雪),找一找各阶梯地形类型,(填写教材21页表格,整理知识,小组互评)(二)地形特征(20分钟)活动1、比一比:各类地形面积比重(根据提问自主观察学习,自主评价) 活动2、分一分:主要山脉(走向、圈一圈、用口诀和标注分类掌握)(自主完善练习题单,同桌互评,强调书写)四个环节活动3、找一找:主要地形(教师以高原地形类型为例讲解学习方法,完成教材24页,小组选择、盆地、平原、丘陵喜欢的地形类型讨论填写教材表格,多媒体展示各地形区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风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地图查找地形区名称,阶梯,相邻山脉完成教材25页活动题2,教师讲评)三、思维拓展、课外延伸(5分钟)演讲稿:A:《中国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B:《中国地形对我国火山和地震分布有何影响》 以上两题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题目写成小故事在组内交流讲解。四、小结知识、整理归纳(2分钟)根据板书回忆本节主要内容,让学生落实知识点。五、作业练习、及时巩固(3分钟)附练习题单:课堂练习:1.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原因是()A.离太平洋近B.地势西高东低C.地形条件D.百江汇大海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山地和高原B.山地和丘陵C.丘陵和平原D.高原和盆地3.下列山脉属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A.昆仑山B.巫山C.长白山D.大兴安岭4.水能蕴藏较大的地带一般为()A.两级阶梯交界处B.某一级阶梯内部C.南方第三丘陵区D.平原河道江阔水深处课后检测:1、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2、填表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