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试卷

ID:1256283

大小:240.0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2-11-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章卷(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学完长度测量后,小明同学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184毫米B.18.4毫米C.1.84分米D.184.0毫米【考点】64:长度的测量.【专题】12:应用题;31:定性思想;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刻度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A、184mm的分度值是1cm,故A错误;B、18.4mm的分度值是1mm,并且数值太小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故B错误;C、1.84dm的分度值是1cm,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184.0mm的分度值是1mm,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记录数据时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分)(2014•龙岩)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面积约为(  )A.1mm2B.1cm2C.1dm2D.1m2【考点】63:长度的估测.【专题】4H:估算法.【分析】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实际面积,分析选项中的不同数据,选择正确的答案.【解答】解: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应在1cm2左右,1mm2的面积太小了,而1dm2和1m2的面积太大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只有选项B正确;故选B.【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第22页(共22页) 3.(2分)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路程增大时,速度也增大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专题】31:定性思想;49:顺推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它可以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计算,但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程度一定,所以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此时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4.(2分)(2014•上杭县模拟)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鞋的尺码3637383940光脚长度230235240245250A.mB.cmC.nmD.mm【考点】63:长度的估测.【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1m=102cm=103mm=109nm,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以此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中的答案是否正确.【解答】解:一般成人的脚长大约为24cm左右,约合0.24m、2.4×10﹣7nm,240mm,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第22页(共22页) 【点评】长度单位换算关系要熟练掌握,因为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估测的运用是广泛的,结合自已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估测. 5.(2分)(2014秋•扶沟县期中)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A.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B.刻度尺放得不正C.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D.刻度尺热胀冷缩【考点】67:误差及其减小方法;66:刻度尺的使用.【分析】①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错误不是误差.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解答】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近被测长度;刻度尺放得不正;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这些都是错误.刻度尺热胀冷缩造成测量不准确,这才是误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6.(2分)(2009•安顺)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16:压轴题.【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解答】解: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第22页(共22页) B、以乘客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乘客是静止的,该选项正确.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运动是与电梯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的,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该题在判断时首先要确立题支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7.(2分)(2012秋•花都区期末)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频闪照片中暗含的物理信息是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根据两点间距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解答】解:A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故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B车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频闪照片的原理和打点计时器一样,即每隔相同的时间打一个点,可直接同两点间距的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 第22页(共22页) 8.(2分)关于参照物的选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B.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只能选地面为参照物C.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可以选任何物体为参照物,包括欲研究其运动的物体本身D.研究某物体是否运动,只能选太阳作为参照物【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31:定性思想;33:参照思想;48:归谬反证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通常我们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运动与静止时,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要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确定合适的参照物.没有参照物,物体运动状态不能确定.故A正确;B、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树木、楼房和马路,但不一定必须选择地面,也可以选择行驶的汽车或行人.故B错误;C、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的物体本身,因为物体本身相对于自己始终是静止的,没有研究价值.故C错误;D、研究物体运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一定是太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9.(2分)一列火车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列300米的货车,以10米/秒的速度向后驶去,那么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为(  )A.10秒B.5秒C.20秒D.30秒【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1:计算题;12: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速度是火车速度与货车速度之和,经过的路程是货车的长度,根据公式t=可求经过的时间.第22页(共22页) 【解答】解:已知v1=20m/s,v2=10m/s,货车的长度s=300m,由v=可得,经过的时间:t===10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对相对速度的大小判断. 10.(2分)(2001•广州)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米/秒,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米/秒,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米/秒B.4.8米/秒C.5米/秒D.6米/秒【考点】6A:速度的计算;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11:计算题.【分析】设总路程为2s,求出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总时间为t1+t2,.【解答】解:设总路程为2s,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总时间t=t1+t2=,平均速度v=故选B【点评】本题一定要明确平均速度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必须用对应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 11.(2分)(2013秋•积石山县校级期中)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20米/秒,这句话的意义是(  )A.客车每秒钟运动的速度是20米B.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秒第22页(共22页) C.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20米【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速度就是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根据速度定义可解此题.【解答】解:客车速度是20米/秒的物理意义是: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物理意义,只有在真正理解速度定义的基础上才能解决此题. 12.(2分)(2014秋•长汀县期中)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D.乙图和丁图【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4B:图析法.【分析】(1)对路程﹣﹣时间图象来说,如果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路程随时间不发生改变,说明物体静止;其它情况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2)对速度﹣﹣时间图象来说,如果速度随时间不改变,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变大时,说明物体加速运动;如果速度随时间减小,说明物体减速运动.【解答】解: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乙图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第22页(共22页)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3.(3分)(2014秋•太康县期中)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从楼上落下的物体B.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C.沿跑道滑行的飞机D.进站的火车【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专题】12:应用题.【分析】快慢不变,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从楼上落下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输送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上面的纸箱随输送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C、沿跑道滑行的飞机,受到地面的阻力,速度越来越小,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每个选项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外力的作用而使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14.(3分)(2008•恩施州)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22页(共22页) 【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用控制变量法.即:时间相同时,比运动路程的长短,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相同时比运动时间,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快;当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则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则是路程与其相应时间的比值(所有的时间都计算在内)【解答】解:A、兔子在前半程比乌龟用的时间少,在整个路程则比乌龟用的时间长,运动较慢,故A选项说法错误.B、选择地面上的树木等为参照物,乌龟与参照物的位置也发生变化,同样说明乌龟是运动的,故B说法错误.C、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若以乌龟为参照物,则兔子是运动的,此C说法错误.D、在全程中,兔子与乌龟运动路程相同,而乌龟用的时间少,所以平均速度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的运用及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 15.(3分)甲、乙、丙三人各驾驶一架直升飞机,从他们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的飞机都匀速上升,则这三架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乙匀速上升,丙匀速下降B.甲、乙、丙都匀速下降C.甲、乙、丙都匀速上升D.甲、丙匀速下降,乙静止【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12:应用题;31:定性思想;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首先根据地面为参照物判断丙飞机的运动状态;根据甲看丙的情况,判断甲的运动状态;最后根据乙看甲的情况来判断乙的运动状态【解答】解:研究三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应以地面、楼房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说明丙匀速下降;丙看见乙匀速上升,则乙有三种可能:静止、匀速上升或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而丙相对地面是下降的,说明甲是以比丙更快的速度匀速下降的.故选B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第22页(共22页) 16.(2分)(2012•市中区校级模拟)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相同 ,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 静止 状态.【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相对静止的两物体必须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解答】解:航天飞机和宇宙空间站对接时,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答案为:相同,静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了解和掌握. 17.(1分)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运车的速度之比为3:2,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9:4,则小汽车与客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3:2 .其中 小汽车 的速度大.【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知道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运车的速度之比可判断两者的速度关系,又知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根据v=求出两者所用的时间之比.【解答】解:由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和客运车的速度之比为3:2可知,小汽车的速度较大;由v=可得,两者所用的时间之比:==×=×=.故答案为:3:2;小汽车.【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速度大小的比较,计算过程要注意各量之间的关系,不要颠倒. 18.(2分)(2011•齐齐哈尔)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 静止 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 流水 是运动的.【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33:参照思想;572:运动和力.第22页(共22页)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被研究的物体是老树,老树和参照物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老树以枯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小桥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和小桥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流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9.(1分)(2011•乐山)小莉和小文是同班同学,小莉家离学校比小文家远720m.每天早晨,小文步行上学,小莉骑自行车以小文速度的3倍前往学校,两个同时出发,5min后刚好同时到达学校,则小文步行的速度为 1.2 m/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1:计算题;16:压轴题;4C:方程法.【分析】设小文的步行速度为v,求出小莉骑自行车的速度;又知道从家到校的时间相同为5min,求出两人走的路程;根据题意(小莉比小文多走720m)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小文的步行速度为v,则小莉骑自行车的速度为3v,∵v=,∴小文走的路程:s1=vt,小莉走的路程:s2=3vt,由题意知,小莉比小文多走720m,即:s2﹣s1=3vt﹣vt=720m,∴v===1.2m/s.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也是数学上的追及问题,运动时间相同是隐含条件,利用好两人走的路程关系列方程是关键. 第22页(共22页) 20.(4分)王刚同学做了一些测量后,某些同学的身高是15.8 dm ;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 cm ;一张课桌的长度是700 mm ;一栋4层的教学楼高16 m .(填上单位)【考点】63:长度的估测.【专题】32:定量思想;4H:估算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58cm=15.8dm左右;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课桌的长度略大于60cm,在70cm=700m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4m左右,4层教学楼的高度在16m左右.故答案为:dm;cm;mm;m.【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21.(2分)(2010•天津)如图所示,兔子和乌龟在全程为s的赛跑中,兔子跑到树下用时t1,树下睡觉用时t2,醒后跑完剩下的路程用时t3兔子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团体赛中,乌龟驮着兔子水中游,兔子背着乌龟地上跑,实现了双赢.兔子在乌龟背上说:“我是静止的,又可以悠闲的睡觉了!”兔子说自己是静止的是以 乌龟 为参照物的.【考点】6A:速度的计算;52:参照物及其选择;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12:应用题;16:压轴题;571:长度、时间、速度;572:运动和力.【分析】已知总路程,总时间就是三段时间之和,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就叫参照物,兔子在乌龟背上,相对乌龟来说兔子是静止的.第22页(共22页) 【解答】解:平均速度.兔子与乌龟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兔子说自己静止是以乌龟为参照物.故答案为:;乌龟.【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和参照物的选择,求平均速度关键是求总路程和总时间,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2.(2分)在拉哈到讷河的高速公路上,小李坐在快速行驶的轿车上,他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李以 轿车 为参照物,由此现象可推断 轿车 的速度快.【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12:应用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卡车和轿车同向行驶,卡车在前,轿车在后,卡车向轿车“倒退”而来,说明卡车向轿车运动,说明卡车和轿车之间距离越来越近,可以断定卡车速度较慢,或轿车速度较快.【解答】解:轿车和卡车同向行驶,轿车的速度很快,卡车速度较慢,卡车和轿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向轿车“倒退”而来.故答案为:轿车;轿车.【点评】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选为参照物的物体假定是不动的. 23.(2分)(2014秋•清镇市校级期中)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乙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 路程 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13.513.214.1【考点】6B:运动快慢的比较.【专题】31:定性思想;41:控制变量法;571:长度、时间、速度.第22页(共22页)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比较速度大小,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②比较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越快;所用时间越长,运动越慢;③比较相同时间内路程的大小,时间相等,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路程越短,物体运动越慢.【解答】解:百米赛跑,三名同学的路程相等,由表中数据知:乙同学的运动时间最短,则乙跑的最快;比较三人运动快慢采用了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故答案为:乙;路程.【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三个同学的运动快慢,是一道基础题;应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种方法. 24.(1分)桌子长为1m,一物体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前60cm路程的运动速度是0.15m/s,剩余40cm又用了1s,那么这个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0.2 m/s.【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前60cm运动的时间,然后求出总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解答】解:由v=可得,物体前60cm运动的时间:t1===4s,全程的总时间:t=t1+t2=4s+1s=5s,这个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v===0.2m/s.故答案为:0.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知道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是关键. 25.(2分)(2016秋•宜昌期末)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 东 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 西 行驶.第22页(共22页) 【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然后再根据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因为空气流动形成风,当天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这说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东运动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红是向西行驶的.故答案为:东;西.【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要根据题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简答题(26题6分,27题4分,共10分)26.(6分)(2015秋•武平县校级月考)某同学用一把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错误(写任意两个):(1) 刻度尺倾斜放置 ;(2) 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 .【考点】66:刻度尺的使用.【专题】5A3: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分析】使用刻度尺的基本规则:首先要了解刻度尺:1.量程是多少;2.零刻度是否磨损;3.分度值是多少;使用时:1.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2.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4.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由图知:测量过程中(1)刻度尺倾斜放置,导致测量结果偏大;(2)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造成读数不准.第22页(共22页) 故答案为:(1)刻度尺倾斜放置;(2)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点评】测量工具放置方法不正确,有时会造成测量结果与准确值有较大偏差,有时甚至造成测量结果无法得出. 27.(4分)有同学说:“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900m,则汽车必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请你给予解释说明.【考点】6C:匀速直线运动.【专题】31:定性思想;49:顺推法;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要看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解答】答:不对.一个做直线运动的汽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900米,那么这辆汽车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有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一定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所以这句话不对.【点评】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必须是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同. 五、实验探究题(28题8分、29题8分、30题8分,共24分)28.(8分)(2011•南昌)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26第22页(共22页) 时间t/s4平均速度v/(cm/s)15(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考点】68:速度与物体运动;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13:实验题.【分析】(1)由图读出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填入表格.(2)由表中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的速度大小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甲到乙用时t1=2s,则v1===13cm/s;小车从乙到丙用时t2=4s,走的距离s2=64cm,则v2===16cm/s;小车从甲到丙用时t=6s,走的距离s=90cm,则v===15cm/s;(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答:(1)见表格;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路程S/cm6490时间t/s26平均速度v/(cm/s)1316(2)因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图读出相关信息(小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小车从乙到丙走的距离、小车从甲到丙用的时间和走的距离)是本题的关键. 第22页(共22页) 29.(8分)(2015秋•零陵区校级期末)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A ,错误的步骤是 C ,还缺少的步骤是:F. 求出漆包线的直径d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DBEC .【考点】64:长度的测量.【专题】5A4: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解答】解: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的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d=;故答案为:(1)A;C;(2)求出漆包线的直径d;(3)DBE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积少成多法的应用,我们在遇到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就要认真思考,寻求间接的测量方法. 30.(8分)图甲是某版本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秒,1.92秒,2.82秒.(1)分析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 不是 (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第22页(共22页)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方法1:v==[++]÷3=…方法2v===…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方法2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 增大纸板角度 (写出一点即可);(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增加玻璃管的长度 (写出一点即可).【考点】6D: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13:实验题;5A4: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看在相同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得出结论;(2)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加起来被3除);(3)现在路程一定,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由速度公式v=可知就要减少下滑时间,可从下列方法考虑:增大纸板角度、或增大铅笔放置高度、在更光滑的桌面上实验;(4)乙实验的物体是自由下落,下落时间短,不易测量,为了增加下落时间,可以增长玻璃管的长度.【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在相同的路程(15cm)内,所用的时间不相同,所以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方法2计算平均速度是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正确;方法1是加起来被3除,那叫速度的平均,错误;(3)增大纸板角度,减少下滑时间,由速度公式v=第22页(共22页) 可知,在路程一定时,可以增大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4)乙实验的物体是自由下落,下落时间短,如果增长玻璃管的长度,可以增加下落时间,便于测量.故答案为:(1)不是;(2)方法2;(3)增大纸板角度;(4)增加玻璃管的长度.【点评】本题为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探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题,其中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六、综合应用题(31题8分,32题7分,共15分)31.(8分)(2013•江苏模拟)连云港市正在建设的“BRT”系统,是连接中心城区与外围区域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具有专用的车道和站点,有利于中心城区各项功能的向外辐射和向心聚焦.(1)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34km,若“BRT”专用车的平均速度为80km/h,求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多少分钟?(2)目前,由于堵车现象严重,再加上红绿灯较多,该路段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40km/h,该系统运行后,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多少分钟?【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6:压轴题;571: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知道路程和专用车的运行速度,根据公式v=求出专用车的运行时间;(2)知道路程和轿车的行驶速度,根据公式v=求出轿车到终点的运行时间,减去专用车的时间即为节省的时间.【解答】已知:从起点海州站到终点墟沟站的距离约为s=34km,专用车的平均速度为v1=80km/h,开轿车上班的平均速度仅约v2=40km/h求:(1)专用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t1=?;(2)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t=?第22页(共22页) 解:(1)∵v=∴专用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t1===0.425h=25.5min;(2)乘坐轿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t2===0.85h=51min,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t=t2﹣t1=51min﹣25.5min=25.5min.答:(1)专用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为25.5min;(2)乘坐“BRT”专用车比开轿车上班从起点到终点可以节约时间25.5mi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单位的换算,基础性题目. 32.(7分)(2012•武进区模拟)今年,江苏省要推行“区间测速”.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考点】69: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12:应用题;24:开放题.【分析】(1)根据轿车在A与B处的速度及限速要求,判断轿车是否超速.第22页(共22页) (2)根据图示求出轿车的行驶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轿车的平均速度,然后根据该速度判断轿车是否超速.(3)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标语能起到提醒作用即可.【解答】解:(1)因为vA=100km/h<120km/hvB=110km/h<120km/h,所以不会被判为超速.答: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判为超速.(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t=10:43﹣10:31=12min=0.2h,轿车的平均速度v===150km/h>120km/h,该轿车超速.答: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被判为超速.(3)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汽车是否会超速,本题具有现实意义,是一道好题,一定不要超速行驶,确保交通安全. 第22页(共22页)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