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ID:1256217

大小:256.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2-11-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一、教学理念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一共有三个子目,采用“点——线”结构的组合,分别介绍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古代印度河流城文明"部分讲述了古代印度的基本历史沿革,包括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早期文明、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隶制小国、孔雀王朝和孔雀王朝之后的古代印度。雅利安人进人印度后,印度逐渐形成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本质是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佛教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人民的一面。这三个部分的内容相辅相成,逻辑关联性强。本课作为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的第三个课文,需要 对四大文明古国作一个归纳总结,明确“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特征。三、学情分析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初三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初一和初二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以中国史为主的历史知识体系,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素养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史料阅读,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四、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2.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3.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4.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5.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森严的种姓制度难点:种姓制度的形成、内容和影响六、教学设计思路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古代亚非文明》,本课上承第1课《古代埃及》和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的内容,讲述第三个亚非古代文明古国。本课的学习分 为三个子目: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我对本课内容整合的思路是:首先以时间轴的方式整理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过程,重点讲述第二子目中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以种姓制度的消极影响为背景,讲述第三子目“佛教的创立”。以第三课的课后活动对本单元作一个知识小结,得出古代亚非文明古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等结论。七、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生活在美丽的花城——广州,广州也有“羊城”的别称。在广州流传着“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民间谚语。这句谚语强调了光孝寺在广州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光孝寺是一座佛教寺院,是广州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古刹。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立于古代印度,佛教是在怎样的社会中产生?古代印度是一个怎样的文明古国呢?我们通过第三课的学习寻找答案吧。讲授新课: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早期文明的产生我们先来了解古代印度早期文明的产生。古代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我们来看看地图,古代印度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常把该地区分成三大文明板块,即印度河——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以及印度半岛最南端,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所以古代印度比今天的印度范围要大。前面第1课和第2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 巴比伦王国发源于两河流域,我们从古代印度的地图,可以观察到非常相似的是,古代印度文明同样发源于大河流域,那就是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天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河水的灌溉和肥沃的土壤使得这里发展农业的条件十分优越。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印度文明。公元前23世纪到公元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从遗址看,城市的建设是经过精心规划的。我们来观察一下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平面图,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可惜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下面,我们继续通过时间轴,了解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2.早期国家的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根据史料记载,一批自称“雅利安人”的部落出现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并逐渐征服土著居民而居于主导地位。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就是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在这个时期,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这就是早期国家的出现。“雅利安人……在达罗毗茶人的文明基础上,发展城市工商各业,造成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埃及巴比伦比美。”3.鼎盛时期我们继续看时间轴,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印度进入了孔雀王朝的统治时期,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11页,思考鼎盛时期具体有哪些表现。 具体表现在(1)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2)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3)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后来,随着孔雀王朝被推翻,古代印度陷入了分裂,而且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古代印度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制度随着雅利安人的入侵而产生,这种制度就是“种姓制度”。森严的种姓制度1.背景我们首先来了解种姓制度产生的背景。前面我们提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作为征服者,雅利安人编造了一个神话传说,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口产生婆罗门,手臂产生刹帝利,腿产生吠舍,脚产生首陀罗,这就是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2.内容接下来,我们用表格的方式,归纳种姓制度的内容: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根据话剧的台词,猜猜他是种姓制度中的哪个等级?”“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他是吠舍。“我家祖祖辈辈从事手工业。”他是首陀罗。“我掌管祭祀。”他是婆罗门。 “我是一个武士,我和国王同属一个等级。”他是刹帝利。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也就是“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那么种姓制度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材料研读来进行分析。3.特点材料一: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一个特点是:各等级世代相袭。材料二: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摩奴法典》第二个特点是:等级森严,贵贱分明。材料三: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三个特点是:等级内部通婚。通过刚才的材料研读,可以归纳出种姓制度的特点包括: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森严、贵贱分明、等级内部通婚,由此可见,种姓制度本质上就是一种等级制度。那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4.影响 根据《婆罗门法典》中的记载,印度人凡分成四级……这四级的人,即祈祷者、生产者、生产及买卖者,供他人驱使者是也。……戍达罗(首陀罗)的任务则为规规矩矩伺候上举三阶级的人。所以,实际上前面两个等级婆罗门和刹帝利成为了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后面两个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成为了被统治阶级。所以,造成的第一个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成员内部提供了保护,从而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是种姓制度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因为它制造了种姓隔离,维护了社会的不平等,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了社会发展的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社会的不平等逐渐引起人们的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佛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立起来的。下面,我们来学习佛教的创立。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的时间和创始人佛教创立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静修者。乔达摩﹒悉达多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据说,他看到走投无路的乞丐、痛苦不堪的病人、暴露于荒郊的尸体时,心灵受到极大震撼,感到人生皆苦,于是下决心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道路。他离家修行,后来创立佛教,被尊为“佛陀”。佛教创立之后,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刚才我们提到,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在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下令在全国各地立石柱,上面刻有佛教的经文。请思考:这说明国王对佛教持什么态度?对的,对佛教发展持支持的态度。 为什么作为统治者的国王会支持佛教的发展?为什么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下面,我们结合佛教的主张来进行分析。2.主张(1)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这一主张对不满婆罗门统治的广大人民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佛教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2)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这样是有利于国王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得到了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随着信仰佛教的民众越来越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在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3.传播接着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内容和地图,指出佛教传播的两条路线。第一条路线是: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第二条路线是:往南经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因此,现在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主要流传的区域就是在亚洲地区。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七年级学习过的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 以东12千米,始建于东汉,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时的演讲中提到,“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同学们,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教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例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除了佛像艺术之外,古代印度还有哪些文明成果?同学们,我们结合课本第12页《相关史事》一起找找吧。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传说,印度最早发明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现在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来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所以说,古代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课小结:下面我们来进行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印度文明,学习了古代印度的兴衰过程,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出现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在这个时期,出现早期国家,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后来,古代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而逐渐走向衰落。我们也学习了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包括种姓制度和佛教。种姓制度是一种 森严的等级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课后拓展:印度河文明又称为哈拉帕文化,兴盛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00年。在其鼎盛时期它包容了一千多座城镇,覆盖了相当于整个西欧的面积,其年代早于亚述和巴比伦文明,比中国的夏朝要早几百年。印度河文明遗址的发现,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请同学们在课后观看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世界历史第8集印度河文明之谜》,进一步了解“印度河文明”的不解之谜。八、教学评价本次课堂评价通过当堂练习方式进行呈现,题目注重时效性,借助课后活动的题目,强化课本使用的有效性,内容涵盖了本课的主要知识脉络,主要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本课在知识内容的传授上,通过图片、时间轴、文字等材料的运用,实现了把教材的各个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连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重要社会制度、佛教的创立和传播等内容。本课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猜猜看、材料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在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核心素养,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期的教学中还应该在知识的整合上再加以锤炼,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地把握历史问题,更好地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对学生世界眼光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