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二章《海陆变迁》1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初中地理7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二章《海陆变迁》1教学设计

ID:1248302

大小:2.34 MB

页数:5页

时间:2022-10-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列举实例知道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形成、证据、内容。3.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认识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影响,初步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的种类。4.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教学重点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学情分析初一的同学接触地理不久,地理名词要向学生解释其含义。通过学习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地表形态是处于不断变化的,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为后续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2.教学内容:通过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通过归纳总结,初步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的种类。通过魏格纳的故事,引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为后续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通过提出鼻北小岛为何消失的问题,为后续的地表形态变化的引出做好铺垫。展示三个案例: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渤海海底煤田的存在、我国台湾海峡发现了古河道和人类活动的痕迹。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引发学生思考,做出铺垫学生思考得出: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渤海曾经是陆地、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给学生介绍什么是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经漫长的时间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缓慢微弱,表现形式有地壳隆起、地壳开裂等。并举出案例。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激烈的地表形态变化:短期内甚至瞬间发生的地表形态变化。一次强烈的地震会导致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火山喷发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高地。并举出案例。给学生讲解由于不同力的作用分类得出的内力作用的地表形态变化和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变化。让学生能够区分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激烈的地表形态变化、内力作用的地表形态变化、外力作用的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通过魏格纳思考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引导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1.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去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2.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大陆上拼合处,具有相同的生物 3.不同大陆之间的古地层有一定的连续性。最后讲解大陆漂移假说的观点: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漂移的大陆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最后通过一道综合思考题巩固本节知识。让学生逆推理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思考回答问题作业视频最后的阅读与思考教学反思初一的同学接触地理不久,讲课要更有趣味性和故事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让同学们主动去认识到地表形态是处于不断变化,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为后续板块构造学说的学习奠定基础。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