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内容概述 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 本章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活动,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应该说,这些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实际探究过程有很大差距,例如,问题的提出不是由同学们自主完成的,实验过程也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同学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的,应该说,学习本章内容时我们对探究活动还相当陌生,处于初级阶段。‎ ‎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回声”“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 ‎ 1.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声音的传播条件。‎ ‎ 2.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 ‎ 3.声的利用。‎ ‎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难点:‎ ‎ 1.对声速的理解、回声与原声的区分。‎ ‎ 2.对乐音三个要素的理解及区分。‎ ‎ 3.有关声音的计算。‎ 三、学法指导 ‎ 1.转化法:在探究振动产生声音时,为了观察发声体在振动应用了转化法。‎ ‎2.比较归纳法:本章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生的区别,以及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 3.概念辨析法:在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时,要注意用概念辨析法正确的理解它们,特别是音调和响度。‎ ‎ 4.日常现象归纳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学习本章知识,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对实验的操作,领悟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建议 根据本章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 ‎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 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课时分配 4‎ ‎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 ‎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课时 ‎ 第3节 声的利用1课时 ‎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相关课件。‎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在教室里播放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相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7页至第30页,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声音的产生 4‎ 图1‎ 活动一: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器材】硬纸盒、铅笔、橡皮筋等。‎ ‎【实验过程】(1)如图1所示,把橡皮筋绷在硬纸盒上,用两支铅笔插入垫起橡皮筋,使橡皮筋悬空。‎ 图2‎ ‎(2)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发生的情况。‎ ‎(3)如图2所示,边说话边轻按喉头,说出自己的感觉。‎ ‎【实验现象】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的喉头也在振动。‎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反思小结】‎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_树叶__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__管内空气(或空气柱)__振动产生的。‎ ‎【教师点拨】‎ 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风吹树叶哗哗的响声,是由树叶振动产生的;管乐器发声都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 活动二:探究实验 图3‎ ‎【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猜想与假设】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介质,也可能不需要介质。‎ ‎【设计并进行实验】(1)如图3所示,玻璃钟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声吗?‎ ‎(2)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 ‎(3)如果把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还能听见声音吗?‎ ‎【实验现象】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当空气完全被抽出后,将听不到声音。‎ ‎【实验结论】‎ 声音可以在空气(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 ‎【反思小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二:声音的传播 ‎2.如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B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教师点拨】‎ 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有人造空气环境,所以可以直接对话。‎  声速及回声测距 活动三:‎ ‎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29页至第30页“声速”部分内容,从实例入手引入声速的概念,介绍声速的单位,认识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课本“小资料”内容)。‎ ‎2.要求学生分组设想出测量声速的方法,在全班交流。‎ ‎【反思小结】‎ 声速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体>v液体>v气体。‎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的内容。‎ 第二章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