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15敬鬼神而远之

ID:1182859

大小:261.6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7-1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敬鬼神而远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评析】孔子这里讲的“事人”,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就谈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们能够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这一章为他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做了注脚。 子不语怪、力、乱、神。【评析】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如他“敬鬼神而远之”等。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评析】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他还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否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他不迷信鬼神,自然也不主张以卜筮向鬼神问吉凶。所以,孔子是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定鬼神作用的。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评析】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评析】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先辈尽孝的情感。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忠、孝的道德观念,儒家十分重视,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评析】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致力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评析】在本章里,孔子又一次谈到自己的天命思想。“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即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举出孔子类似的言论吗?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评析】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仁”。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代表上帝、天神的天有意志,主宰人事;自然界的天没有这一特点,只表现为自然属性。课文中的“天”除了“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一句外,都是指前一义。十一课“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17.19),以天做比喻,天有意志,不能视为自然之天。练习一准确把握孔子的天命思想 练习二荀子的天论,否定主宰宇宙和人类社会的人格的天,只承认自然的天,认为自然灾异只是普通的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人对社会的生产生活起决定作用,反对把社会问题归结于天。荀子的天人论是唯物主义的。缺点是过于强调天人的对立和人的能动作用,对天人和谐的一面考虑不够。董仲舒与荀子的观点相反,认为人的活动都会使天受到感应,自然灾异就是上天对人的警示。这种天对统治者仁厚有加。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为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和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练习二孔子在天人关系上的表现,粗略概括如下:(1)承认天命的存在并表示敬畏。(2)在讲天命的主宰作用时,孔子很少讲天命对国家盛衰兴亡的作用,讲的多是天命对人的寿夭祸福的作用。(3)孔子把实现政治理想视为上天赋予的使命,把天命和人的积极向上、奋发有为联系起来,与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截然不同。(4)在天道和人事之间,孔子更重视人事。 练习三把握孔子的实践理性精神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孔子继承了春秋时期子产等人“天道远,人道迩”的观念,在鬼神和人之间更关注人,在神秘的天命和现实的人类社会之间更关注现实的人类社会。有人把这种精神称为实践理性精神。这种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务实传统,重现世轻来生,重实践轻空谈,宗教精神和思辨精神较为淡薄。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指家臣。孔子当时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安葬孔子之事)。病间(减轻),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大夫的葬礼),予死于道路乎?”【评析】儒家对于葬礼十分重视,尤其重视葬礼的等级规定。对于死去的人,要严格地按照周礼的有关规定加以埋葬。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安葬仪式,违反了这种规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对学生们按大夫之礼为他办理丧事,是为了恪守周礼的规定。补 充 材 料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评析】孔子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子疾病,子路请祷(向鬼神祷告)。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音lěi,祈祷文)曰:‘祷尔于上下神祗(音qí,古代称天神为神,地神为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评析】孔子患了重病,子路为他祈祷,孔子对此举并不加以反对,而且说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对于这段文字怎么理解?有人认为,孔子本人也向鬼神祈祷,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迷信天地神灵的人;也有人说,他已经向鬼神祈祷很久了,但病情却未见好转,表明他对鬼神抱有怀疑态度,说孔子认为自己平素言行并无过错,所以祈祷对他无所谓。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