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1.1 论雅俗共赏课后知能检测 语文版必修5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年高中语文 1.1 论雅俗共赏课后知能检测 语文版必修5

ID:1164164

大小:5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6-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高中语文1.1论雅俗共赏课后知能检测语文版必修5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凝(níng)结 蜕(tuì)变  趋(qū)势 奠(diàn)定B.耆(qí)卿迁(qiān)就水浒(hǔ)嗜(shì)好C.譬(pì)如诲(huì)淫欧(ōu)化绅(shēn)士D.两橛(jué)究(jiū)竟粗(cū)俗诡(wēi)怪【解析】 诡,读guǐ。【答案】 D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欣赏析疑胯台大概B.清楚逐渐摆脱趋势C.禅宗著述灵怪强调D.演变宫调迁就稍微【解析】 胯—垮。【答案】 A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昨天是美国篮球队“梦十”首秀,全世界媒体蜂拥而上,篮球场300个座位远远不够,比赛还没开始,一个空位都不剩,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B.电话采访热狗的时候,他并不如想象中目空一切,反倒一本正经表扬鸟叔是“很成熟的国际化艺人”,形容将与他同天登台的崔健是“我很尊重的前辈”。C.笑星潘长江在《我爱我的祖国》农乐舞表演中的出奇制胜,让专业舞者也竖起大拇指,成为该场最给力的嘉宾。D.如果说每个省委书记都能像卢展工一样与民同吃,与民同乐,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与民打成一片,相信民众的疾苦会得到领导重视。【解析】 A项,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可改为“蜂拥而至”。B项,一本正经:原指一部正规的经典,后形容态度严肃庄重,有时也带讽刺意味。C项,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D项,打成一片:原指形成一个整体。现多形容感情融洽,成为一体。【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有5个来自国家海洋局海监执法船船员岗位无人报考的原因是因为职位本身要求的条件比较严格而造成的。B.麻将运动不仅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体,而且具有独特的游戏特点, 文化内涵丰富,涉及众多人类智慧。C.一个人即便拥有较为体面的收入,但是如果缺乏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一旦遭遇自己或家人罹患大病等变故,经济上就很容易被拖垮。D.当代艺术家身处正在经历千载难逢的历史巨变、熔铸了几代人的梦想、蕴含着无限生机的时代,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历史厚度和深刻内涵。【解析】 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去掉“原因是”或“造成的”。B项,不合逻辑。递进关系倒置。D项,成分残缺。后句缺主语“这个时代”。【答案】 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____________。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⑥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受”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A.④②③⑤①⑥B.②④③⑤⑥①C.②④⑤③①⑥D.④②⑤③⑥①【解析】 首先是“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紧承原文第一句,然后②⑤结合紧密,③与⑥结合紧密,且⑥列举了语言的作用,接①较为连贯。【答案】 D二、课内阅读阅读《论雅俗共赏》中的“‘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到“不是不相理会的两橛了”,回答问题。6.下列对“‘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起初成群俗士蜂拥而上,固然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士需要摆脱的更多。B.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中可见“雅”“俗”的宾主之分。C.不能完全雅化的作品在雅化的传统里不能有地位,至少不能有正经的地位。D.宋诗的好处在于“做诗如说话”,指出诗从此也走向了“雅俗共赏”的道路。【解析】 原文说的是宋代的诗歌因为接受了通俗、鲜活的内容及语言, 开始由唐诗的“雅”走向自身的“雅俗共赏”,不是选项中说的诗歌也走向了“雅俗共赏”的道路。【答案】 D7.“词曲终于不能达到诗的地位”的具体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可以通过分析、概括文段中的相关内容得到答案:注重分析词曲开始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中音乐所占的重要性等。【答案】 因为词曲起于俗间,以音乐为重,文辞原本无关轻重,尽管后来雅士们也曾将那些文辞雅化,但因音乐性太重,雅化也就无法最终完成,因此词曲终于不能达到诗的地位。8.“真正‘雅俗共赏’的是唐、五代、北宋的词,元朝的散曲和杂剧,还有平话和章回小说以及皮黄戏等”体现了“雅”“俗”之间怎样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可以分析语句中提到的这些文学样式出现的年代以及社会状况体现的意义,分析“雅”“俗”的特点以及“共赏”的特点等。【答案】 文学的雅俗共赏由社会和其自身两方面原因决定。雅俗共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的群众。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有宾主之分;“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这些文学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被不断的雅化,但由于其自身特点雅化未最终完成,因此在民众中广泛流传深受欢迎,做到了真正的雅俗共赏。★9.(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3题)作者对“雅”“俗”之间的关系持怎样的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雅俗”的关系,是文章论证的主体,不过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论题,即文章要讨论“雅俗”的问题,这不是文章的观点;要找到文章的观点,就要分析每一个段落,找到每一个段落表达的意思、申明的观点以及用来论证观点的事例、事理。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作者对“雅俗”的观点入手,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论点的。【答案】 文章剖析了上层社会的“雅”和下层社会的“俗”之间相互调和又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一针见血地指出“‘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 可以见出这种宾主之分”。提出了“‘雅俗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雅化越深,‘共赏’的人越少,越浅也就越多。所谓多少,主要是俗人,是小市民和受教育的农家子弟”这样一些鞭辟入里的见解。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朱自清先生冯 至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途,而《雪朝》中的六位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问题,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 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一九四八年,北京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忠实朴素”的特点。B.本文写朱自清先生,却从诗集《雪朝》写起,因为朱自清先生是《雪朝》的作者之一,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先生质朴的品质。C.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乡愿”指对家乡有深厚情感的人,“畏友”指能严正指出自己错误的朋友。D.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朱自清先生对作者的委婉批评。这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朋友的宽容——即使朋友说错了,也要先肯定。E.文章第五段结尾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知道”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发展。【解析】 C项,“乡愿”指的是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畏友”指的是自己所敬畏的朋友。D项,文中画线句子主要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答案】 CD11.文章结尾一段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先亮明观点,然后分析这样结尾在结构和意义上的特点。【答案】 不可以。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用《雪朝》收束全文,高度概括朱自清先生的质朴精神和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12.文章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筛选有关与朱自清相关的内容,然后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与夏丏尊的交往体现了他的虚心等。【答案】 ①与人谈话保持诚挚和虚心的态度;②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③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宽容;④做事情坚持原则(或公开)、脚踏实地。13.朱自清先生对人过于宽容,甚至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而第五段又说他“绝不宽容”,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分析两句话表现出来的朱自清的品格特征,比如“绝不宽容”对恶势力的态度以及对文学的态度等。【答案】 不矛盾,朱自清先生的宽容,指的是他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肯定,这也是他对新文艺支持的一种表现;“绝不宽容”是指向恶势力的,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四、语言表达14.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媒体文化通过自身特有的魅力作用于青少年,青少年在对媒体文化的追逐中发展其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媒体文化的开放性左右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媒体文化的大众化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权威,媒体文化的多样化模糊了青少年的价值判断,青少年自身缺乏进行价值选择的经验。缺乏媒体认知力,原有的价值标准在新信息的冲击下极容易发生扭曲、变形甚至错位。形式和内容瞬息万变的媒体文化使得青少年总是在不断选择,却常常迷失在内容各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价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注重分析语段表达的主要内容,可以先概括语段,然后按照字数要求筛选重要信息即可。【答案】 (示例)媒体文化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15.阅读下文,请概括休宁成为第一状元县的四个主要原因(每点不超过15字)。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应是无可辩驳的。那么,一个面积不过xx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十几万的山区小县,何以接二连三地出了这么多的状元呢?休宁虽僻处安徽南陲,但并不十分闭塞。它介于浙赣两省之间,抱于黄山白岳之中,是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等水系的发源地,在古徽州拥有地理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休宁既近程朱阙里篁墩,又与朱熹桑梓之邦婺源为邻,深受程朱理学濡染,素来敦人伦、重教育。“ 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徽墨、徽纸、徽笔、徽砚等制作业的兴盛,为徽州学人吟诗赋词、舞文弄墨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相对,著书、刻书、藏书之风盛行。便利的学习条件和如此浓厚的学术氛围,对激发休宁学子的学习兴致、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明代开始,“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是大多数徽商奉行的准则。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赢得封建政权的庇护,他们一方面不断向朝廷和官府捐银报效,另一方面把商业利润的一部分投资教育,培养子弟和同族学子通过科举进入封建政府的各级政权。与此同时,商人雄厚的财力和浪迹天涯的流动性,又为他们的子弟延请名师、四方游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创造了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分析语段的相关内容,通过理解把握休宁状元县的具体原因,比如环境、对文化教育的投入等,就能得出答案。【答案】 ①休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②休宁对教育的重视。③社会文化事业的发达。④称雄中国商界的徽商的作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