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梅河五中 佟海燕 讲课实用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归园田居》梅河五中 佟海燕 讲课实用课件

ID:1160189

大小:1.0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2-06-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归园田居——陶渊明 世外桃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迷,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陶渊明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幼年:陶渊明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中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不久,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某,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他每次都满载而归。县吏说:“当束带迎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这一天是他到任的八十一天,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晚年: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病饿了好多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粮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现了他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 成就: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适:适应,迎合。韵:气质,本性。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羁鸟:笼中鸟。拙:愚拙。荫:遮盖。罗:陈列 译文:我这个人天生就缺少迎合世俗的本性,自幼就钟情于悠闲自在的山川田园生活。然而却不慎陷落了仕途的网罗中,这一去就是很多年。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儿总是依恋曾经生长的山林,养在池子中的鱼儿永远都思念生活过的深潭一样,我毅然退出官场,固守愚拙,回到家乡开荒种地,享受渴望已久的田园生活。在那方圆十多亩的良田中,有一个八、九间草房的庭院,屋后掩映着榆树、柳树,房前栽满了桃树、李树。远处隐隐约约的村落里,轻柔的炊烟随着微风升腾飘荡;在深深的巷子里,在高高的桑树枝头,不时传来狗的叫声,鸡的啼鸣。庭院里,居室中,没有尘俗杂事的烦扰,有的是空旷和闲暇。长久以来一直被困在世俗的笼子里,如今总算又回到了大自然。 归园田居题眼? ⑴从何而归?“尘网”、“樊笼”。 ⑵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守拙 ⑶归向何处?归向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园农家生活: 诗中用了什么手法?动静结合、白描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⑷归去如何?“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 归恋厌弃田园:土地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烟狗鸡官场:尘网樊笼幽雅恬适本课小结恋归 小结全文《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心情用一个词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官场生活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1、为何而归?2、从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围绕”归”,看图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