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中的美政理想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屈原《离骚》中的美政理想

ID:1156159

大小:44.5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6-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摘  要:“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关键词:屈原《离骚》美政理想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具有远见卓识和独立人格的政治家。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屈原一生有着宏伟的政治抱负和鲜明的政治主张,他毕生为着美好的政治理想而斗争不懈,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美的、悲剧性的史诗。“美政”是屈原政治理想的内容。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屈原“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首先,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奸佞。另外,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内容之一。总之,相对于楚国的现实而言,屈原的“美政”理想更加进步,并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他热烈颂扬古代的圣君如尧、舜、禹、商汤、后稷、文王以及齐桓、晋文和楚之三后等,热烈颂扬古代的贤臣如伊尹、傅说、吕望、周公、宁戚、箕子、介子、国神比干、伯夷、叔齐、伍子胥及楚之子文等。他还用对比的方法讲一些非圣之君如桀、纣、羿、寒浞、浇等。他想通过对比来说明圣君贤相的重要,并借以说明楚无圣君贤相的危险性,这些都是针对现实而发的。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离骚》),耿介,意即光明正大,是屈原对国君的最高要求。所谓贤臣,则以伊、傅、吕、宁为楷模,而不以贵胄为对象。这就是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的意思,屈原在讲到贤臣时,往往用忠贞、忠诚、忠信这些语辞。屈原本人就是在忠君爱国的思想支配下,敢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古代贤臣“忠”的美德在他身上有充分的表现。  屈原“美政”的另一基本内容就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中有很清晰的表述。他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谈到“民”的问题,“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离骚》);“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九章·抽思》)。这实际上是古代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思想的发展。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  “美政”具有理想的儒家色彩:主要观点有:“廉政”、“在德者在位”、“恤民”、“举贤授能”,主张大一统,反对秦国的暴力征伐。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屈原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一生,因奸佞小人之谗言,受尽折磨和苦难,仍然忍辱负重为祖国之强盛而不懈探索。虽然有过犹豫和彷徨,但始终不渝忠于祖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看到自己的祖国行将灭亡时,只好怀石投江,以身殉国。拳拳赤子之心,耿耿至诚之情,忠贞不渝之节,如日月光辉,昭然于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在《离骚》中,屈原提出了自己的“美政”理想,并且表示不惜以生命来殉此理想:“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以下引文未注明者均见《离骚》)所谓“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就屈原作品来分析,他的“美政”理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振兴楚国,统一天下这是屈原“美政”理想赖以实现的基础,也是屈原“美政”理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早日结束战乱,实现天下统一是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屈原站在历史的高度,洞察社会发展的前景,在《离骚》中表现出对天下一统的憧憬与追求。他赞美“前王”、“前圣”、“前修”,并不囿于楚国的历史传统:“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诗人所反复赞颂的尧、舜、汤、禹以及武丁、文王、齐桓、伊尹、傅说、吕望、宁戚等,都是属于华夏诸国所公认的圣君贤臣的代表;诗中所批判的破国亡身的羿、浇、桀、纣等,也都是天下公认的暴君;这表明屈原所向往的是建立一个天下定于一尊的君臣契合的国家。此外,诗人在《离骚》中所描叙的上......(本文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发表于四十年代初叶的《屈原研究》中说,“屈原又根本是一位爱国者……他在怀王时遭了疏远,虽然放浪着而他不肯出国。他在襄王时受了放逐,虽然颠沛着而他也不肯出国……希望自己所怀抱着的美政能够实行”。在此,郭先生给我们指示了屈原爱国思想和美政理想之间的联系。五十年代初叶,陈思芩先生在他的《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一文中,也给我们指出了屈原爱国和美政之间的关系:“他为着一个政治理想而生,也为此而被流放,也为此而自杀,这个政治理想”,“就是他所谓的美政”。“屈原在文学上的爱国主义,是他把他的政治理想的精神实质,贯彻了全部的创作活动。”出版于八十年代晚期的陈子展先生的《楚辞直解》,其中的《大招解题》作于六十年代初,发表于八十年代伊始。陈先生也是把屈原的爱国思想同美政联系在一起的:“总之,有了这些认识,才可了解到:为什么《离骚》乱辞归结于,‘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和《大招》末一大段招之以行美政……也才可了解到:为什么屈原是一个伟大的实际的政治家和伟大的爱国诗人。”据郭先生和两位陈先生的论述可知,屈原之所以成为爱国者,是因为怀抱着美政理想,......(本文共计8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