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敬业与乐业.13.08.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5.敬业与乐业.13.08.04

ID:1151330

大小:562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2-06-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2年,中国足球教练米卢有一著名诊断:态度决定一切,而我们教室的班风也有这句话。这说明宏观世界启迪的不仅是中国足球,在更大程度上引发人们对生活态度、处事原则的深层思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体会其中的意义。 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议论文、演讲稿)敬业: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发愤忘食”)乐业:把学习工作当作一件乐事(“乐以忘忧”) 学习目标理解积累词语、名言、经典语句、格言。对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促进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 学生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了解议论文的有关常识。3、掌握本课生字词。4、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一、作者简介与背景 2、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刘光弟、杨锐、林旭等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3、《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演讲知识了解——以口语的形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2、思路清晰,节奏鲜明;3、感情丰沛,例证动人;4、语言准确形象。 四、议论文常识简介1、表达方式:2、三要素:(1)论点:(2)论据:(3)论证:议论论点、论据、论证。作者的见解和主张。①一个中心论点。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议论文常识简介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3、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典型事例。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打比方。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 检查预习给下列红字注音旁骛(    )赦免(   )衔着(    )佝偻(      )()骈进(    )亵渎()()强聒不舍()承蜩()耽搁()妥当秘诀淘神趋之若鹜()wùshèxiánɡōulóupiánxièdúqiǎnɡɡuōtiáodānwù 词语解释亵渎骈进断章取义 安居乐业 心无旁骛强聒不舍言不及义敬业乐群不二法门主眼理至易明言行相顾征引 亵渎:骈进:断章取义:安居乐业:心无旁骛:强聒不舍:不顾全篇内容,只是根据自己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话。使人民安定生活,快乐劳作。心中没有正业以外的任何追求。硬要啰唆个不停。聒,喧扰。轻慢,不尊重。并进,一起前进。词语解释 言不及义:敬业乐群:不二法门:主眼:理至易明:言行相顾:征引:说不上正经事上。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对很融洽。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主要的着眼处。道理极容易明白。言行一致。引用。 五、品析课文(一)、你认为作者主要观点即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中的不二法门。(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全文分作三部分。1……2--8……9(三)、第一部分意思:引用名言、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文章的中尽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中的不二法门。 (二)、 第二部分。1、围绕中心论点,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并就此分层——有业2-5、敬业6-7、乐业82、第一层:运用道理和事例来论证有业的重要。事例:A、孔子说无业游民无药可救(反面论证)B、百丈禅师用格言教育自己的学生,自己也这样做,(正面论证)道理:从正反面论证有业的重要 论述“有业的必要引用孔子的话,举两种人的事例(第2、3段)“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之人反面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的故事(第4段)正面举例论证讲道理,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第5段)正反(有业、无业)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强调“有业”的必要性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3、 第二层:运用道理和事实来证明敬业的重要。A、“敬业”的“敬”的意思专心致志、心无旁骛B、论证方法道理论证:朱子、曾文正、孔子、庄子之话及话后分析举例论证:总统与拉车人、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引用论证:朱子、曾文正、孔子、庄子之话、反面论证:曾文正之话及话后分析正面论证:朱子、孔子、庄子之话、总统与拉车人、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 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是怎样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据?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1)什么叫敬业?(2)为什么要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67引用做论据。朱子的话道理列举作论据。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事实(当大总统、当车夫)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论据。列举作论据。佝偻丈人承蜩、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事实曾文正、庄子、孔子的名言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四)、第三层:1、段意:运用道理和事例来论证乐业的重要2、论证方法:——事例(反面):生活中常会遇到"做工苦"的感叹道理(反面):3、怎样才能乐业?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奋斗中感受快乐;在单键中体味快乐;在投入中享受快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论述“乐业”的重要性及论证方法1、阐述人生苦乐缘由正面说理论证2、两种人生表现无业游民,日子难过厌恶本业,逃脱不得反面举例论证强调要“乐业”的原因:“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3、怎样“乐业”从四个方面阐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五)、第三部分:1、意思: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旨意。2、理解:——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3、“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1)、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2)、对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3)、要从事业中发现乐趣,少来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力求“乐以忘忧” 敬业与乐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2—8)(9)揭示全文论述的中心—敬业与乐业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总分总 《礼记》:敬业乐群《老子》:安其居,乐其业《论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朱子:主一无适便是敬《庄子》:佝偻丈人的故事六、课文多处引用古代典籍的论述想想它们的意思和作用。提出”敬业乐业“的论点意思是无所事事的人难以培养,从反面论证说明无业的害处。意思是专一于某一件事,就是敬。为我们解说什么是敬。说明做事专心,就可以达到目的的道理 七、本文特色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作解释;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3、结合演讲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语言特色内容论证方面:【请同学们在写演讲稿的时候特别注意演讲的语言特色】(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演讲语言方面: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口语特色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八、探究活动(一)、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文章中的观点如下: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二)、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三)、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应该如何理解呢?——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 (五)、论述有业之必要时,作者运用了孔子、百丈禅师的例子,却少有道理论证,你不妨来说几点?——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6、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等。 (六)、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有4点理由,没有例子,请举例——1、居里夫人(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2、陈景润、3、袁隆平、4、邓稼先、5、(看门人)……(七)、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正方:想当元帅的士兵是好士兵。(拿破仑)反方:安于职守的士兵是好士兵。(梁启超)——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不矛盾: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 ——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