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 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 人教版

ID:1147804

大小:107.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6-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一语文阿房宫赋学案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阿房宫的修建过程和作者介绍、文体知识以及写作背景。阿房宫修建过程: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嫌都城咸阳人多,原来的宫廷狭小,就在渭水以南营造新宫。工程开始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长期调动的民夫有七十万,直到秦朝灭亡,尚未正式完工,因此宫名没有确定,据说因为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当时人们便称它为“阿房宫”。阿房宫的规模非常巨大,仅它的前殿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汉书》上说,殿前立铜人十二,每个重十二万斤;宫中有天桥向东南通往终南山,山顶筑有阙楼;渭河上架有大桥,向北直达咸阳。公元前206年,项羽统兵进入函谷关,焚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于是被焚毁。现在的西安市三桥镇南有其遗址。作者介绍:(803—852)字牧之,号樊川。晚唐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出身于高门世族,是曾做过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的杜佑之孙。但十岁时,祖父去世,家道衰落,但利用家里的藏书,广泛阅读,二十六岁考中进士。做过监察御史、刺史等职。晚年住在长安的樊川别墅,他的文集被称为《樊川文集》。因他是晚唐诗歌成就很高,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写作背景:《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当时作者二十三岁,唐敬宗大兴土木,追求享乐,所以作者借秦始皇营建阿房宫以满足其穷奢极欲荒淫的靡烂生活而终于导致灭亡的史实,来影射、讽谏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要引以为戒,要“爱民”,才能长治久安。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是古文中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杜牧的《阿房宫赋》被 视为初期文赋的典范之作。曾得到“古来之赋此为第一”的崇高评价。赋的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因此,它对于事物的描写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结尾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刺之意。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因为赋具有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托物言志的特点,人们就用它来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的标题,即把“赋”字放在所写的事物名称的后面,以表示一种文章的风格。如《茶花赋》、《秋色赋》、《云赋》等。这里“赋”有“赞”“颂”的意味。现代散文的“赋”和古代的赋差别较大,在形式上很少有相同之处。二、问题与探究:1、谈谈你对阿房宫修建原因的认识。答:目标检测1、阿房宫的来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_________》。3、秦亡的教训是什么?阿房宫赋第二节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一、学习目标读课文、疏通课文;课文朗读、课文翻译(1--4段)。目标检测:1.下列加粗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ù)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B.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C.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D.尽锱铢(zhīzhū)妃嫔媵嫱(yìngqiáng)逦迤(lǐyǐ)2.下列四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A.一             B.爱   六王毕,四海一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取             D.族   奈何取之尽锱铢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下列四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焉             B.而   盘盘焉,囷囷焉        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谁得而族灭也  B.夫             D.于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多于九土之城郭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阿房宫赋第三节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一、学习目标:课文分析、背诵课文1、课文分析与问题探究: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重点写宫中荒淫、奢靡的生活.请概括段意。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1段:侧重对阿房宫的外貌铺陈描写,以揭示秦王的奢侈。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层(“覆压”……“直走咸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一层(前6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抢掠行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余下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层(余下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餐练习:一、下列句子有活用现象,请解释在括号中。1.骊山北构而西折()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4.辇来于秦()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6.楚人一炬()7.族秦者秦也()8.六王毕,四海一()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二、下列句子有古今异义的词,请指出并解释在括号中。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2.明星荧荧()3.韩魏之经营()4.齐楚之精英()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三、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c后人而复哀d后人也。  (1)下列两句中的加粗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③  D.②④⑥⑦  (3)对文中划线的四个“后人”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4)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5)第二段文字共四句话,分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6)第③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第④句是________复句,关联词是________。  (7)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统治者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的问题。  (8)“灭六国者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这三个“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对第④句话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A.秦人,文中指秦始皇。不暇,没有空余的时间,文中是来不及的意思。来不及作为教训加以改正,秦就被推翻了。  B.不鉴之,即不之鉴,不以为鉴;鉴,“作为教训”的意思。  C.句中的三个“之”都是指代前文中秦王的骄奢淫逸。  D.句中第c个“后人”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皆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是指唐朝统治者。阿房宫赋第四节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一、学习目标:写作特点和相关知识1、善于抓事物的特点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在描写和议论中运用“赋”的表现手法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本文从整体结构来看,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写得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且骈句散行,错落有致,增强了表现力。3、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作者先以约占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简练地叙述、生动地描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和用途,形象鲜明而含意深广。“嗟乎”以下,开始抒发议论。其议论很有特点:其一,议论中有描写。例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不加判断,只用农民、工女及其所生产的粟粒、帛缕等的数量与阿房宫上的柱、椽、钉、瓦等相比较,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已见于言外。其二,议论带有浓烈的抒情性。以“嗟乎”、“呜呼”,“嗟夫”开头的各小段,都洋溢着愤慨、痛惜与哀怨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这种把议论,写景(广义的景)、抒情结合起来的艺术特色,也表现在杜牧的诗歌创作中。比如为人传诵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类,都是这样的。文学创作中的议论能够以形象性和抒情性表现出来还是很见艺术功底的。(二)杜牧的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四)贾谊的《过秦论》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攻取天下,当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凭暴力,把人民当敌人对待,那就使自己处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独矢”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这议论非常精到深刻,以后历代的兴亡,都证明了贾谊的卓识远见。配餐练习: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A.囷囷焉(qūn)妃嫔(bīnɡ)  霁(jì)颜辇(niǎn)车  B.横槛(jiàn)大笔如椽(yuán)  鼎铛(chēnɡ)矗(chù)立  C.媵嫱(qiánɡ)珠砾(lì)  锱铢必较(zhī)粟(sù)米  D.不辨妍媸(yán)逦迤(lǐ yǐ)  呕哑(ōu yǎ)缦(màn)立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3.对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4.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 )A.杳不知其所之也B.齐楚之精英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5.“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6.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B.哀之,后人C.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D.而复哀后人也7.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8.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 )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B.以古非今者族C.云气不待族而雨D.万物百族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 )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虽董之以严刑D.不拘于时,学于余  附: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诗人在黄州赤壁矶写的一首诗。这里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他在这里拾到几件生锈的兵器,不禁感慨万端,发出了深深的感叹。  读了这首诗,冒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认出古代器物,需要先“磨洗”一下?因为古时候的金属兵器,刀呀、戟呀什么的,埋在沙土里很容易生锈。不把表面的锈迹擦拭干净,就不能看清楚它原来的样子。生锈是一种氧化过程。金属物质时间长了都会生锈。特别是埋藏在江边潮湿的沙土里,就更加容易氧化生锈了。  第二个问题,磨洗干净了,怎么“认前朝”?如果没有具体的特征,怎么能够判定这就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遗物?要鉴定古代文物,判明它的时期,有两个方法。一个是传统的文物鉴定法。由于不同时代的器物的制造方法、结构样式等许多方面都不同,所以有经验的考古学家就能够根据器物的样式和其他特征,十分准确鉴定出它的时代。另一个是放射性年龄测定法,即利用各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周期,测算出器物的实际年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物质和实验方法,测定的精度不一样。有的方法比较精确,有的方法的精度差一些,所以选择什么物质和测定方法,和测定精度是有关系的。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秦淮:即秦淮河。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称秦淮河。烟笼寒水月笼沙:为互文见义的句法,即“烟”、“月”都笼罩着“水”和“沙”。商女:卖唱的歌女。江:这里指秦淮河。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后人看作亡国之音。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此诗为“绝唱”。在晚唐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杜牧的这一首可以说是上乘之作。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时揭露了晚唐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由东晋到宋、齐、梁、陈等王朝,都相继建都金陵,秦淮河就成为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所谓“金粉”之地。唐王朝建立后,虽然京城在长安,但秦淮河的情况仍然如昔。诗人夜泊秦淮,目睹红灯绿酒,耳闻笙歌艳曲,触景而生情,写了这首千年传诵的名篇。首句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月色迷朦,轻烟淡雾,笼罩寒水的图景。秦淮河的夜色是那样暗淡凄清,这就为全诗点染了环境,创造了气氛。第二句以“夜泊秦淮”点明上句所描写景物的具体地点,又以“近酒家”总领最后两句,并带出人物。从这两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的细密,艺术表现的匠心。如果照一般写法,第二句在前,第一句在后,那就显得平直呆板。现在诗人先以秦淮月色凄迷的景色开头,给人以强烈印象,同时以第二句承转,诗篇显得起伏跌宕。后两句抒情,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这两句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声;由视觉到听觉,叙事中抒情,抒情中议论。诗人鞭挞的对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诗人感时忧国之情也不言自明。全诗构思颇具匠心,言近旨远,含蓄深沉,是杜牧七绝中的优秀篇章。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绣成堆”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十万火急的军情呢,给读者留下一连患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