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习俗大全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习俗大全

ID:1133655

大小:26.2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6-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习俗大全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古诗曰:“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民谣说:“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谚语又云:“端午佳节,菖蒲插屋。”端午节既是凭吊屈原之溺水,又是预防疾病、祛邪除祟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形成了端午日祭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等习俗。  祭屈原端午节的由来有六说(屈原说、祭龙说、伍子胥说、懋(mào)日说、夏至说、玄宗生日说),其中屈原说是民间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三闾大夫,因受到妒贤嫉能的上官大夫靳尚的诽谤,被楚怀王疏远。后来,屈原由于坚持“联齐抗秦”的主张,又遭到上官大夫靳尚、南后郑袖、公子子兰的陷害,遭到流放。他忧国忧民,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深为爱国诗人屈原鸣不平,对昏君奸臣进行了无情鞭挞。   赛龙舟端午的龙舟竞渡,是起源于我国民间的一项有趣的传统体育活动,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为证:“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难后,楚国百姓每年在这里驾船把饭装到竹筒里,投到江中祭屈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初五,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历代吟咏粽子的诗词不少。如唐明皇诗曰:“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代姚合诗云:“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诗云:“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据史载,明弘治年间,出现用芦叶包裹的粽子。清乾隆年间,有火腿粽问世。如今,各种风味的粽子,已成为四时的美味小吃,备受世人的青睐。   插艾蒲以艾草、菖蒲悬插于门户、堂屋、床头等处,源于古代端午节采集草药的习俗。艾,又名艾蒿、家艾,茎叶含挥发性芳香,味浓烈,有驱除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的作用。菖蒲作用类似,民间迷信它有辟邪免疫的神效。故自汉晋以来,端午节家家必插艾以应节景,唐以后更添以菖蒲,民间称为“蒲龙艾虎”。此俗在诗词中常有描述,如“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明·庄昶),“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殷尧藩)。  避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等五种有害于人的毒虫。端午节,民间有挂五毒图于门户及在儿童手臂或身上佩戴五毒形象饰物的习俗,还在耳、鼻孔涂抹雄黄酒,意在避毒虫病害,以求平安。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进入夏季时除害灭病的美好愿望。  端午节乃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流传数千年,生生不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一种印记、一种情结,深深烙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上,永放光芒。    端午节与中医药的习俗举例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这是一首端午节防疫保健习俗的古民谣。端午节是自古至今最被看重的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特别是国家把端午节列为假日,更说明这个节日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每届斯日,各地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主要节俗之外,还有不少与中医药有关,值得称道和借鉴的防疫保健良习。  插艾草   采艾草悬插于门上、堂中,据说能避邪驱瘟。农历五月,艾草的长势旺盛,古诗云:“端阳时节草萎萎,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端午节插艾草历史悠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载:“五月五日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也说:“又钉艾人于门中,士庶递相宴赏。”所谓“艾人”就是把艾草扎成人形。有的还将艾草剪做成虎形,谓之“艾虎”。南宋福建词人刘克庄在《贺新郎》词中描绘:“儿女纷纷夸绺束,新样钗符艾虎。”至于为何选择端午节插艾草,相传是在这期间艾草的芬香油最多,杀毒能力最强。人们把艾草和另外两种中药苍术、白芷合在一起煨薰,会散发异香,能起到除蚊、灭蛆和驱杀跳蚤的效果。古代医家云:“杏乃中医之花,艾乃中医之草。”相传唐朝药圣孙思邈常用艾草温灸足三穴,后来竟长寿100多岁。  挂菖蒲  端午节,家家户户惯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说有驱魔祛鬼神效,还传说食菖蒲可成仙,可长生。汉武帝欲求长生术,曾吃过两年菖蒲。据《本草纲目》中载,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名。又因其叶像剑,故亦称“剑水草”。菖蒲根茎可作香料,有提神、通窍、杀菌功能,端午挂菖蒲俗信可辟邪。清富察郭崇《燕京岁时记》中记述:“端午日,用菖蒲根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饰物挂于儿童脖颈以辟邪,也有用菖蒲根泡酒,以为饮之能延年益寿。菖蒲虽无牡丹之丽,又无荷花之雅,却深得人们喜爱,古人常将兰、菊、水仙、菖蒲誉称“花草四雅”。   采百草  相传,远古时就有神农氏尝百草而发现草药之说,后来端午节采药便成了约定俗成的活动。韩愕《岁华纪丽》中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据载,此俗始于夏代,《大戴礼记·夏小正》:“此月(五月)蓄药,以蠲除毒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是日(端午节)竞渡,采杂药。”南宗吴自牧《梦梁录》记:“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至今,闽南和台湾等地民间仍保留这一古老遗风。老百姓认为,初夏时节,草药繁盛,容易辨识采集,这天采集的草药疗效也特别好。我国壮族地区,人们纷纷上山采药,然后煮药水洗澡,这种药浴有利于人体皮肤的保健。  佩香囊   端午节这天,小孩以五色线系香包挂胸前,以示驱邪恶习保平安。香包的外形或为一长方形,纸包外印钟馗、关公等神像或以包布缝成桃子、金锁、小猴、青蛙等,香囊内装有朱砂、雄黄、香料药物,小巧玲珑,清香四溢,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江南民间有用红布做成鸡心袋,内藏茶叶、米、雄黄粉让小孩挂胸前,说“鸡心”与“记性”谐音,长大读书记忆力会好。《帝京岁时纪胜》中也记载有清代北京端午佩香包节俗:“用软帛缉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式……小儿佩之宜夏避恶。”佩带这种药物香包自有妙理,因时值天气渐热,疾菌萌发,佩个香包可杀除病菌、消爽神志。  午时茶  端午节泡饮午时茶是台、闽粤民间盛行的保健节俗。午时茶是具有浓郁乡土风味的保健药茶,人们习惯在端午日正午泡饮,故名。从神农发现茶叶开始,就显露了茶能治病的作用,已知茶对多种疾病有防治作用。有记载的午时茶的中药配伍中,大量的就是茶叶。南方人还习惯泡饮独特的“柚茶”(也习惯叫“午时茶”),这种用柚茶重约好几斤,每粒压挤入茶叶约125克,然后用线缝合挂于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待到翌年端午节,柚汁早已被茶叶吸收,取柚茶冲泡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雄黄酒   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重头戏”,《红楼梦》中也有描写:“端午节,贾府上下蒲艾簪门、臂系虎符、喝雄黄酒、吃粽子。”端午节正午,人们将事先买来的中药雄黄粉末掺在白酒里调成雄黄酒,洒在庭院的墙角和居室的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同时,用雄黄粉末掺在刚汲来的井水,大人小孩用雄黄水洗脸洗身,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皮肤病作用(不宜内服,否则对血液、神经、肝脏会有损伤。)。按照气候规律和地理条件,端午前后,南方地区进入梅雨季节,这期间不仅气温较高,空气相对湿度也较大,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份,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  此外,与医药保健有关的端午良习当然不只这些。还有“洗百病”(用雄黄药煎洗)、“喷洒雄黄酒”(用于驱杀害虫)、“烧苍术蝉蜕薰室”等等,都是很有科学道理的节俗活动。因为端午节前,气候冷热不定,气温多变,直到度过端午节才算正式进入夏季,被子棉袄也才能收起来存放,民间有句俗谚:“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再说,夏季将临,天气转热,蚊虫孳生,瘟疫疾病易于流行,利用端午节俗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疫工作大有裨益。我想,上述这些端午保健习俗如果能够普遍推行,是有其积极的防疫作用的。这是我们在节俗中找到的防疫保健意义,也是传统中医药独特魅力在端午节中的体现。    端午节习俗之包粽子——八大粽子任君选择    在传统的习俗中,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得包粽子,吃粽子。由于包粽子的手续繁多,市面上随时随地也都买得到咸甜各种粽子,如今的主妇们,已很少自己动手包粽子,到了端午节,多半是买点现成的应应景。   不过,如果家中人口众多,或者对粽子特别有兴趣的,也不妨自己做,一来较经济、卫生和合口味;二来全家聚在一起包粽子,不但增加过节的气氛,也是一种生活上的情趣。  粽子有甜、咸和淡三种。口味虽然南北各有不同,但一定都是用糯米做成。甜粽要用较黏的圆糯做,咸粽则用黏性较小的尖长糯米做。淡粽也是用圆糯做,捆扎时不可太紧,要留一些空间容纳煮熟后的膨胀的米,要不然米不易熟,尤其是甜粽及湖州粽,吃时必需软糯才可口。  包粽子从淘米到煮,都是一门学问。淘洗包粽子的米要注意的是,先淘洗干净后才可用清水浸泡。洗米时最好用两个盆,用双手来回的把淘过的米由这盆捧到另一盆中,两三遍之后,小石子或沙粒都会自动沉到盆底。  包粽子有人用竹叶,也有人用箬叶。习惯上包甜粽或碱粽用竹叶,包咸粽则用箬叶,竹叶新鲜的是青绿色,正面光滑,有清香味,背面有一道凸出的叶茎。通常要两三张才够包一个粽子。箬叶长而宽,色暗黄,反面光滑,叶子较大,两张叶子就够包一个粽子了。  清洗粽叶也有学问,先要用冷水泡半天,或用热水泡比较快,浸泡后每张要用布或海绵拭擦包米的那一面(光面)。同时要剪除粽叶梗部坚梗突出的梗枝,免得刺破粽叶,煮时漏出米来,包扎用的水草或麻绳也要泡软。  煮粽子要用一个大而深的锅,不可放太多粽子,水放至淹过粽子二寸,用大火煮。甜粽和咸粽不能放在一起煮,免得味道混淆。   煮好的粽子,稍凉后要立刻捞起,沥干水份,千万不能一直泡在锅内水中,免得泡失香气。  冷粽子吃时加热,要用蒸热法,不要加水煮,才能保存原味。  粽子像菜肴,每个地方都各有不同的,例如甜粽有北方的红枣粽、庄稼人家爱吃的赤豆粽、花生粽。江浙有豆沙粽(又名猪油夹沙粽)。咸粽则有广东肇庆的裹蒸粽、咸肉粽,江南的湖州鲜肉粽,台南的八宝粽、火腿粽、五香粽等。淡而无味的白米粽和咸水粽,吃时可随各人爱好蘸酱油或白糖。  这里介绍几种粽子的做法,端午节即将到来,你可以自己动手做。  ▲湖州鲜肉粽  提起湖州粽,大家都知道软软糯糯是它的特色。把肥瘦猪肉分别切成小指般条状,用酱油、酒、盐及少许糖拌腌。   糯米淘洗干净沥干,拌入酱油及糖,包裹时肥瘦猪肉各用一条。包法:将粽叶两张,尖角相叠成为一尺长后,再在中间对折做成三角尖兜形,装入糯米一汤匙半,放进肥瘦猪肉各一条,然后再盛入米约一汤匙,务必把肉包在米中央。折好粽叶,包裹成一个长约三寸的粽子,用水草或细麻绳往中间三分之一处扎紧。把粽子放在平底深锅中,倒进淹没粽子约二、三寸高的开水,用大火煮约二小时(中间需加开水一次,使粽子始终保持浸在滚水中),熄火后还要再浸两三个小时。  ▲豆沙粽子  这也是湖州着名的粽子,用糯米做,先把生的猪板油面上的衣膜揭去,切成大拇指般大小,放在碗内用白糖拌腌一昼夜。豆沙团成粒状,每粒豆沙内包入一块板油,然后搓成二寸长的椭圆形,包裹在糯米中间,把粽叶折成长形四角用绳子扎紧,煮法与湖州鲜肉粽一样。  ▲火腿粽子  做法和鲜肉粽差不多,只是材料用火腿代替新鲜猪肉,不必经过腌泡,直接将火腿切长条包入米中,再煮即成。  ▲红枣粽  这是属于北方口味的粽子,尤其山东人最爱吃。圆糯淘洗干净,泡三小时,红枣也要泡浸。粽叶折成三角筒形,每个角上放一颗红枣,填进糯米,包成三角形状,煮三小时,冷热吃均相宜。  由于粽子本身淡而无味,吃时要蘸白糖。  ▲红豆粽  这也是北方口味的粽子,把泡过半天的红豆和糯米搅拌均匀,包成粽子形状煮三小时,这也是淡粽,吃时蘸白糖或蜂蜜、糖浆均可。  ▲八宝肉粽   这是台南着名的粽子,馅料有很多种,猪肉、鸡肉、香菇、栗子、咸蛋黄、虾米、干贝、蚵干等,真是名副其实的八宝,用长形糯米,洗净沥干水分,用卤汁调拌均匀。冬菇用温水泡软,切适当大小,栗子洗净泡涨后,在肉汤中稍煮,使它有鲜味。咸蛋黄切半,猪肉及鸡肉用酱油腌泡,如有油的猪肉,最好先在锅中炒过再泡酱油。虾米、干贝、蚵干用热水泡软。包时每种馅料放入一份,包成三角形状,大火煮一小时即成。  ▲花生粽  花生泡涨后跟泡过的糯米拌匀包入粽叶中,吃时蘸酱油,这多半给吃素的人吃的。  ▲咸肉粽  广东粽之一,用去壳的绿豆仁,泡涨后沥干,肉馅用的是肥肉,切成长条,用酱油及五香粉腌拌一两小时,包时先在粽叶上放一层糯米,然后放一层绿豆仁,再放入肥肉后,依次又放绿豆仁、糯米,包成长方形状,煮约三小时即可。   除了上面介绍的粽子外,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粽子,无法一一介绍。最特别的是广东还有一种裹蒸粽,用荷叶包的,里面的材料有烧鸡、烧肉、叉烧、咸蛋黄、栗子等等,包成大大的四方形,最大的有大汤碗或小面盆大,够全家人吃还绰绰有余。另外客家人的粿粽,是用糯米磨成米浆压干后包馅做成。碱粽是加碱粉做成,吃时蘸白糖或蜂蜜,尤其冰过后吃,风味绝佳。湖北人喜欢吃一种白粽,什么都不加,像白饭一样,吃时蘸甜和咸或配菜吃都可,包的形状尖尖长长,也很特别。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甘肃省静宁县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节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漳县端午节,牧童祀山神。  四川省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满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冲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福建省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当日将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溺兵于此。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