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青玉案教学设计

ID:1114435

大小:28.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4-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教师张沛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第一中学课题名称青玉案·元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词人生平经历和词作主导风格,理解本词的句意与基本内涵,感受词人赋予词作的情感,从而把握词人多样性的词作风格。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词作主导风格,并从一系列问题中解读出本词基本内涵,联系词人生平经历把握词作情感,得出词人词作中的不同写作风格,并将方法运用于同类词作的鉴赏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词人渗透于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和对朝廷腐败现象的讽刺和批判。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大家阅读下面几句词,说出词句在词作风格上带给我们的感受。这些词句都出自辛弃疾的名作,从词作风格上可以看出,这些词句都是他豪放词的代表作,那么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主流风格也体现其中:辛弃疾写词,有着自觉而明确的创作主张,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崇尚雄豪壮大之美。情怀的雄豪激烈,意象的雄奇飞动,境界的雄伟壮阔,语言的雄健刚劲,构成了稼轩词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导风格。那么,大家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青玉案·元夕》,大家觉得它和前面哪些词句带给你的感受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验证一下你的感受,看看辛弃疾多样的词风。二、整体解读:首先请大家齐读这首词,疏通词意。通过预习,大家感觉这首词是些什么内容的?(请一位学生回答)那么我们通过学习来看看大家的感受是否正确。三、品读词面:首先来看上片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上片具体描写了元宵佳节的哪些景象?2、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面?(酌情请两位学生回答) 答: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灯火绚烂,烟花绽放,游客云集,凤舞鸾歌的景象。表现了元宵佳节一派热闹繁华的狂欢场景。再来看下片头两句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下片头两句以什么为主要描写对象?(酌情请两位学生回答)2、从哪些方面来表现?3、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答:下片头两句以盛妆的游女、丽人们为主要描写对象从她们的头饰的装扮华贵(视觉)、声音上的欢声笑语(听觉)和味道上的余香缭绕(嗅觉)三个方面仍表现元宵佳节一派热闹繁华的狂欢场景,内容紧承上片。四、感受词情:整个上片和下片的前两句内容都是表现一派热闹场景的,那么下片的最后四句写的是什么?答:下片后四句是整首词中词人情感的表达,也是词人的精神凝结和升华。那么这里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答:痴心——盼望——焦急——失落——心惊——喜悦(感激),这些都是瞬间的情感变化,这是悲与喜的交织,幸福与辛酸的重奏。既然下片后四句写是整首词中词人情感的表达,它是怎样与上片相联系的呢?答:前文所写景与人,都是为后文中“那人”出现的环境而设,以“千百度”照应“一夜”,将前文的热闹繁华与后文中“那人”出现的清冷环境做对比,表现出“那人”的与众不同,所指含义深远,意味深长。五、体悟词意:既然“那人”如此不同,为什么词人之前在繁华喧闹的人群中一直找不到“那人”呢?表现了“那人”的什么品性?答:因为“那人”本不属于那繁华喧嚣的环境,所以她只会出现在“灯火阑珊”处这一个一般人都不会出现的僻静冷清之地,她和词人一样,是甘于淡泊的,不同于流俗的。联系词人身处时代和词人生平经历来看,你认为那人代表什么人?作者为什么要找她?答:作者借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贵族女子讽刺歌舞升平、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词人一整晚都没有融入到那派繁华热闹的景象中,而是不断地寻找,而“那人”也没有融入到狂欢的气氛中,只是站在冷清的“灯火阑珊处”,说明此人和“那人”是同一类人,寻找她是为了寻觅知音、寻觅理想。六、总结:从这首词所用词语和词中体现的情感来看,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是否还是稼轩主流风格的词作代表?答:这首词略有不同。辛词中不仅仅有雄健深雅、悲壮沉郁的“金戈铁马”,亦有飘逸婉丽、伤感缠绵的“盈盈暗香”。写华丽,以意境盛大之笔出之;写柔情,渗透着英雄难抒之意,寄劲于婉,寓刚于柔。七、拓展阅读:根据上面所总结的稼轩风格,我们再来看一首同样风格《祝英台近·晚春》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1]赏析:这首词表面上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实际上具有很深刻的政治内涵,是词人假托一个女子叙说伤春和怀念情人的苦愁,寄寓对祖国长期分裂的悲痛。  全词写一对情人离别和离别之后的情景。这向读者暗示:情人离别是痛苦的,那么祖国南北人民长久地分离,人为地隔断来往,不是更为痛苦吗?辛弃疾南归后,多年流徙不定,报国之志难酬,天涯万里,何处有知音?不正是这种感情吗?预习熟读和背诵这首词,并且在课下阅读辛弃疾的其他词作,分析总结词人的写作风格。自我评价因材施教,同时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创新,吸引学生注意力,问题式教学能够调度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学生有良好的启发作用,但是学生预习没有落实到位,使课堂不够高效,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使最后一个环节没有完成。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