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下《认识常见岩石》教案ab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教版科学五下《认识常见岩石》教案ab案

ID:1088895

大小:3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4-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认识常见岩石 A案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岩石与矿物”单元的第1课。本课旨在通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岩石,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建立岩石的概念;并且初步学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由此达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让学生意识到岩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愿意保护岩石的目标。在本课学习前,学生对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观察过放在水里的岩石,有的从科普读物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这些都将成为本课学习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将分享他们对岩石已有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还将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观察岩石,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我们需要做的是教学准备和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一是淡化科学知识目标,着重让学生参与观察岩石和给岩石分类等活动。二是不拘泥教材,学生具体认识哪几种岩石、用哪些方法认识,教师应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充实教材。三是遵循开放性原则,整个教学过程不应局限在一节课进行。教师课前可组织学生开展岩石收藏、查询资料等活动,课后可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岩石标本和岩石手抄报等活动,使科学学习得到更有意义的延伸。四是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如岩石标本(假如学校没有,可以组织学生课外采集当地的常见岩石,并指导他们把采集来的岩石洗净、敲开,露出新断面,做成岩石标本)、放大镜、锤子、水、稀盐酸等及有关多媒体课件。这些材料将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提供有力的保障,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得到多方位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岩石;●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按不同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岩石的分布,建立岩石的概念;●能认识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常见的岩石;●知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生成过程; ●知道化石和煤层的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从了解岩石的生成中,意识到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教学过程设计一、以多媒体激趣,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1播放课件,欣赏大自然中由岩石组成的美景。2谈话: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3学生发言。4谈话: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那么,你对岩石了解多少呢?把你对岩石的了解写在活动记录上。5学生填写活动记录。6组织学生交流关于岩石的已有知识。【评析】自然界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此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大自然中,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的感情,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二、辨别岩石,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1谈话:大家对岩石了解这么多,那么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你能分得清吗?2师生共同举办“岩石收藏展览会”。3学生当“小小岩石鉴定家”,找出哪些是岩石并简单说出理由。【评析】师生共同举办“岩石收藏展览会”,使丰富的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此时让学生当“小小岩石鉴定家”,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增长了见识,进一步认识了岩石的特征,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课外采集收藏岩石的兴趣。真可谓一石三鸟。三、观察岩石,能说出常见岩石的名称和特征 1谈话:现在同学们可以借助工具,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岩石标本,并把你的观察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说明】在此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提供的一些观察工具,并着重讲解稀盐酸的使用方法。科学课上强调大胆探索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2学生有序地领取所需材料并对岩石进行仔细观察,填写活动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3交流、汇报观察结果。四、给岩石分类,初步认识岩石的生成方式1谈话:现在你能把岩石分一下类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2给岩石分类,把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记录下来。3交流岩石的分类方法。4谈话:你们想知道地质学家是按什么来给岩石分类的吗?5观看多媒体课件。(介绍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煤层的形成)6谈话:现在你能像地质学家那样把你桌上的岩石标本分类吗?7学生尝试再次分类。【评析】本环节让学生先自己给岩石分类,再与同学交流,了解其他同学的分类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地质学家给岩石分类的方法和理由,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发现的价值,知道他们离科学家并不遥远,他们就是小科学家。五、课外延伸1识别自己采集的岩石,制成岩石标本。2编写一份介绍岩石广泛用途的手抄报。教学片断赏析“交流对岩石已有认识”教学片断师:现在交流一下,你对岩石已经了解了什么?生:岩石很漂亮。有的岩石上有美丽的花纹,有一块上面还有十二生肖呢!生:岩石有各种颜色,有的岩石还是透明的。生:有的岩石拿在手里不透明,放进水里才透明。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有的石头很值钱。像我爸爸上次买了一块鸡血石,花了八百多块钱。生:像钻石、水晶也是岩石,它们的价格就更贵了。生:石头可以用来造房子、铺路,还可以用来雕塑、刻图章。生:古人用石头做成兵器。用两块石头一擦,还会有火花。师:你知道得真多!生:用石头还可以烧饭。生:我还知道石头有大理石、雨花石、花岗岩、音乐石……师:音乐石?老师都不知道,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生:这种石头在非洲,敲击它会发出很多种声音,所以叫音乐石。生:我知道在美国有一种会走动的石头,科学家发现它下面有走动的痕迹,据考证,是自然形成的。生:我还知道在我国河南有一种麦饭石。有人做过实验,把麦饭后放在水里能使小鱼的生命延长。师:你知道得真多,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在《我们爱科学》上看到的。师:真是个爱读书的好学生!生:我还知道一些动物死后,经过很长时间的自然界作用,会变成化石。师:你看到过化石吗?生:我没有亲眼看到过,但我在图片上看到过,知道有恐龙化石、猿人化石、蜻蜓化石、三叶虫化石等。科学家通过化石能知道很多地球上以前的事情。师:看来你对化石颇有研究,我真希望你也能成为科学家,通过化石来破解地球留给我们的一个个谜!生:我还知道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石头,里面有地球上没有的元素,因此称它为“天外来客”。生:你讲的是不是叫陨石?生:对。生:我知道,石头在大自然中,经过不断地热胀冷缩,会裂开,最后变成沙子。师:真了不起!你怎么会知道这种变化的? 生: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生:我知道科学家一般用刀刻、指甲划等方法了解岩石的硬度;用盐酸滴在岩石上的方法了解岩石的耐腐蚀性。师:我们在以后对岩石的研究中,也争取向科学家学习,好吗?……【片断评析】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经验来到课堂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与同伴兴奋地交流中不断地获取大量信息,教师在此时应该创造和谐的氛围,不断地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在倾听中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从而及时根据捕捉到的课堂生成信息调整教学,使教学少一点呆板,多几分灵气。教学手记科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开放性在这节课首先体现在时间上。科学课堂不应以一堂课的铃声为起点和终点。鉴于以往课前组织每位学生采集岩石活动的效果较差,这次我们改为岩石的收藏活动则要容易实施得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大多带来了一定数量的岩石,当然还有些非岩石,这就使得课上别开生面的“岩石收藏展览会”以及“岩石鉴定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其次还体现在科学学习的空间的开放上。在科学学习中,教师不应把学生束缚在课堂内,“我们不能把所有孩子带到整个世界中去,但我们可以把整个世界搬进教室”。我们让学生用语言把以往对岩石的认识带进课堂,让学生把在各种场合搜集的石头带进课堂,用多媒体把大千世界的美石、奇石及岩石的形成带进课堂……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亲近自然、欣赏自然,从而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万物,初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曹燕琴)1、认识常见岩石 B案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岩石与矿物”单元中的第1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辨析、观察、分类、阅读等学习活动来认识常见的岩石,了解岩石的一些特征,知道岩石的分类方法,以及了解岩石的作用,以达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能用感官和工具判断物体(岩石)的特征,并加以描述;能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等目标。岩石是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一课学习之前,学生对岩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完善的,甚至是模糊不清的。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以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岩石,仔细观察岩石标本,在此基础上认识常见岩石的特征,并加以描述;然后,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并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地质学家是按岩石的生成方式为岩石分类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们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两课时中完成。第一课时,先让学生述说对岩石的已有经验,观察岩石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特征;然后布置课外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岩石。第二课时,首先交流课外搜集、观察岩石的收获或疑问,接着尝试用多种分类方法给岩石分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认识地质学家是按岩石的生成方式给岩石分类的,并了解化石、煤、石油、天然气等的成因。最后,布置学生在课外开展自由研究活动。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突破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从而给了学生更多的亲历机会,完全符合《科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不要把孩子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在材料准备方面,我们这样安排:第一课时,每组都准备一些常见岩石的标本,像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这些岩石的标本,师生可以共同准备;同时,教师为学生准备放大镜、锤子、水、稀盐酸等工具和材料,从而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上述简单工具与材料认识常见岩石的特征。第二课时,由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教师也适当准备一些。这样,学生在经历“给岩石分类”这一活动的同时,还将感受到事物(岩石)的多样性,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我们努力体现学生才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以几个简单明了的学生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观察研究——分类活动——阅读资料——课后延伸。课外观察、搜集岩石既是观察研究活动的一部分,又为后一流程——分类活动提供了材料保障。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观察研究、分类活动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观察和分类,而是内涵丰富的探究性活动,包含了观察、分类、讨论、交流等多种学生活动。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在课外到大自然中或其他地方搜集并观察各种不同的岩石;●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材料研究常见岩石的特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并阅读相关资料; ●运用语言和文字对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结果加以描述。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岩石的特征和岩石的分类方法;●了解三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了解各种岩石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亲近岩石;●意识到岩石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出示一块岩石标本)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儿来?2揭题:今天的研究对象是岩石。3提问:关于岩石,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评析】在新课之前让学生说一说对岩石已有的认识很有必要,一方面,这是学生间已有经验的共享;另一方面,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原有基础的一个契机。二、引导学生研究常见岩石的特征1出示砂岩、花岗岩、煤、玻璃、水泥块、砖等实物,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并说说为什么,从而初步形成岩石的概念。【说明】对于煤是否是岩石,学生意见可能不一致,存在疑问。在这里,教师可先不轻易下结论,等到学生了解了岩石的三种形成方式之后,再组织学生讨论。2创设情景,讨论观察岩石标本的方法:假若你是一位地质学家,你在一次考察中发现了一些你原来不认识的岩石,(每小组提供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各一块)然后你把它们带到工作室,你打算怎么做呢?3小组讨论,制订研究方案。4师生简要交流,达成共识:先用感官观察,再使用工具,有顺序地记录,最后给这些岩石命名。【评析】让学生在观察研究岩石之前,先制订一份研究的方案,这既能有效增强学生观察时的目的性,使学生的观察行为更科学,更有意义,同时又能有效地给实验能力欠缺的学生一些帮助,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研究成功的喜悦。5 发放观察工具(水杯、放大镜、小刀、小榔头、天平、稀盐酸等),分组观察研究,并完成“岩石标本观察记录表”。岩石标本观察记录表标号〖〗岩石的特征〖〗我们的命名12345【说明】这里必须向学生强调稀盐酸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实验安全。6.交流汇报,揭示这些岩石的科学名称。三、寻找、研究生活中的岩石1寻找生活中的岩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观察、记录。2小组同学展开课外交流。从颜色、颗粒结构、硬度、透明度、形状、用途、吸水性、耐酸性等方面入手。【评析】不拘泥于课堂40分钟,让学生在课外搜集、观察岩石,并展开小组交流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有关岩石的体验,同时,也为后面的分类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四、讨论并认识岩石的分类方法1学生交流课外所获或提出疑问,教师进行适时的鼓励与表扬。2讨论岩石的分类方法。(1)谈话:同学们课外搜集了许多的岩石,老师课外也搜集了一些,(边说边向学生展示)你们能不能根据研究结果给它们分类呢?(2)先分组给岩石分类,然后交流分类的方法,说出分类的依据。(3)组织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60页~第62页,认识地质学家是如何给岩石分类的。阅读提示:①地质学家把岩石分成了几类?它们是怎么形成的?②化石是怎么回事?煤、石油、天然气又是怎样形成的?(4)学生交流自由阅读的收获,对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展开探讨。(5)多媒体展示三类岩石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评析】本环节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三类岩石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能进一步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课外延伸1谈话:这些天我们一起认识、研究了常见的岩石,对它们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你是否还有兴趣继续研究它们呢?还可以探讨些什么问题呢?2将学生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进行梳理。3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专题展开课外的探究活动。 【评析】在本环节中,教师一方面注意了不把下课铃声作为教学的终点,而是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引领学生继续展开课外的探究活动;另一方面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外的研究专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学片断赏析“讨论观察岩石标本的方法”教学片断师:假若你是一位地质学家,你在一次考察中,发现了一些你原来不认识的岩石,然后你把它们带到工作室,你打算怎么做呢?生:我用榔头敲破岩石,看看里面有什么。因为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石头里发现宝物的。生:我可以把两块岩石相互摩擦,看看是不是会产生火花。生:我要仔细看看这些岩石是什么颜色、什么花纹、什么形状的。生:我把它们放到火中烧一烧,看看是否会被烧坏。生:我用两块岩石互相敲打,看谁先破碎。生:我用手摸摸岩石,感觉一下是光的还是毛的。生:我把它们砸在地上,看哪个更硬。师:想得真好!为了测试它们的硬度,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更科学的做法?生:用刀在上面刻,看哪个刻得深!师:不错,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钥匙和小刀来刻或划,依据划痕的深浅来确定岩石的硬度。生:我去查阅资料,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生:我可以把它放在水中,看看哪个更漂亮。师:嗯,你是想把它做装饰品吧!生:我把它放在水中看看它是否会浮。我曾经看到有的石头会浮。生:把这些岩石放在污水里面,看看会不会腐蚀。师:老师真佩服你,你还想到了岩石是否有被腐蚀性,真是个细致入微、有创见的小地质学家!不过,一般的污水效果还不明显,有没有腐蚀性更强的呢?生:硫酸!师:对了,但是硫酸、盐酸都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有没有谁听说过有关它们的故事?(生回忆讲述,师强调使用稀盐酸的注意点) 【片断评析】首先,教师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乐于、敢于表达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通过引导学生围绕“地质学家发现了不认识的岩石会怎么做”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表述,各抒己见。其次,教师还注意对学生的发言不作过多的评判,而是多给鼓励,重在启发,让学生消除顾虑,大胆发言,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创新的火花也时有迸射。教学手记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日常的生活经验是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他们对知识的建构,就是建立在他们所拥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的。学生不会也不可能在一无所知的基础上生成认识。因此,我们的科学教育仅仅依靠告诉学生一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一起分享他们已有的认识与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以用来建构新知。本课教学在这方面是成功的。首先,我们通过让学生说说对岩石已经知道些什么,应该如何展开对岩石的研究等等,让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已知;然后,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展开观察、分类和课外的研究,促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的有关岩石的经验。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之所以有收获,并感到快乐,是因为他们都获得了成功,体验到了自身经验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能说出所谓正确答案的学生,恐怕并没有真正理解研究的问题,相反,不正确的答案却也许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失之千里”。正如上面片断中所提到的,有一位学生提出了把岩石放在污水里看会不会受到腐蚀,这想法看似毫无意义,实则不然,它揭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益于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硫酸”这一答案,看似是教师启发出来的,其实,它仍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王继伟徐菊)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