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版 (3)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版 (3)

ID:1071192

大小:6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空气占据空间》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和研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相互启发和交流,使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教材安排了两个实验,实验一是杯子塞纸不湿的实验;实验二是将装有一些水的瓶子里的水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将瓶子里的水挤将实验三作为机动的内容。本课内容既是上节课空气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又是对空气性质的新的认识。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刚刚开设科学课,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还知之甚少,科学课堂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要通过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研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独立思考、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善于倾听和交流的习惯;渗透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证精神;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揭示事物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2、科学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研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独立思考、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善于倾听和交流的习惯,根据事实进行分析、猜想的能力、严谨的思维能力。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根据现象进行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再根据自己对空气的新的认识,进一步猜想和实验验证,这一过程,力在向学生渗透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证精神,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揭示事物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渗透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思维活跃、积极动脑思考,提升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使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逐渐清晰。教具准备:底部有洞和无洞的杯子、纸巾、小水槽、装有一些水的瓶、两根导管、一块橡皮泥、、塑料瓶、大水槽、饮料瓶若干、抹布。四、教学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五、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设疑创设情境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提出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把瓶子中的水挤出实验探究湿不了的纸探究结论深入探究去操场装一瓶空气往瓶子里装酱油结论空气占据空间六、学生活动和问题预设《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根据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用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意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事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 ,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验证,得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领略和把握课堂层次,保证课堂的结构性。具有强烈的结构性是本课的最大特点之一,课堂中的每一个活动和设计都是为满足"思维发展"这一主题而设置和存在的。正因如此,在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时要充分理解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随时精心观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活动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活动环节的层次性,推进学生思维向前发展。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两只杯子分别装上沙、水,引出“空间”的概念。2、用“乌鸦喝水”的故事来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师总结:一个空间被一个物体占据了,我们可以通过挤开或挤出来等方法,让另外的物体也去占据这个空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乌鸦喝水”中的小乌鸦是怎样喝着水的?怎样让瓶中的水上升的?3、谈话:刚才,我们讲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它占不占据空间?实验探究对比归纳一、利用空气把瓶中的水挤出来用两根导管,一块橡皮泥、注射器,利用空气把瓶子中的水给挤出来。1.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橡皮泥的作用。2.设计实验过程,1)橡皮泥不密封,然后向瓶子中吹气,观察现象。2)橡皮泥密封好,然后向瓶子中吹气,观察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由于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才能将水挤出。师总结:通过实验,验证了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倾听、思考、回答层层地引入,丝丝入扣,自然而然引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让学生尝试解释水被挤出的原因学生自己动手验证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由于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很了解,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有了前面“占据”的理解,学生马上就把知识迁移过来。有了前面的承接,学生愿意接受这样的任务,都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 二、小魔术“纸不湿”探明空气是不是占据空间1、学生猜测。湿或不湿2、设计实验过程3、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4、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概括,最后得出实验注意事项。[注意倒扣入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到杯底]5最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三、生活中的应用1、出示相关PPT(2、去操场装一瓶空气3、往瓶子里装酱油四、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占了空间,可以把水挤出瓶子;空气占满了杯子的空间,纸就不会湿;只有空气让出空间,水才能进到杯子或瓶子里去。我们管空气的这种性质叫做空气占据空间。学生思考,讨论做出猜想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分析纸团湿与不湿的原因,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实验验证理解记忆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出想到的办法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迁移、扩展内容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点明学习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一、空气能把水挤出来吗二、纸能不能湿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反思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本质特征是: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空气占据着空间,其他物体就进不到这个空间里去;只有空气出去,腾出空间,其他物体才能进到这一空间里去。通过学生一步步的猜想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层层深入,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连续性,提升了学生的原有认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己对空气性质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总之,本课通过有结构材料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在理解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渗透了一种正确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在讨论和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揭示事物本质,建立了正确的科学概念,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