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教学设计 (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科版科学三上《蚂蚁》教学设计 (2)

ID:1070660

大小: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教学设计武安市磁山镇花富村学校王国华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蚂蚁》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寻访了小动物,观察了蜗牛、并对蜗牛和蚯蚓进行了比较之后,又一次的观察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历观察活动获得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样构成他们对动物、生物、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蚂蚁》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本课教学是根据学生在观察蚂蚁身体特点时所碰到的困难来展开的。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这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指导学生首先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蚂蚁的外表特征,是本课两个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分析:蚂蚁这种小动物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也许能说出许许多多关于蚂蚁的有趣故事,也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描述事物的能力,但是要想使他们很顺利地观察清楚蚂蚁的特征可不是一件易事。因此,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经历探究过程便显得很重要。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外表特征。过程与方法: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通过学生对蚂蚁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2、懂得关注、亲近小动物,珍爱生命。四、教学重点、难点: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研究。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放有蚂蚁的玻璃瓶、24开的白纸、放大镜、昆虫观察盒、小木块、小塑料泡沫块、纸条、画笔、毛笔、水槽、烧杯。2、学生(个人或小组准备)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小昆虫。六、教学流程示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初步观察,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探究方法——运用成果,再次观察—拓展延伸,巩固提高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2、学生展示汇报。3、师:好,今天我们来研究蚂蚁。(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因为布置了课前作业,学生已经知道要学的内容,所以提示课题开门见山。让学生展示汇报,一下子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激发探究欲望(1)师:请说说你们是怎么抓到的。【设计意图】学生能抓到蚂蚁,就能说出许多捉蚂蚁的方法。这一提问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全班交流自己的做法。(3)师:看来同学抓蚂蚁的方法真不少,那么你们能不能把捉来的蚂蚁用笔画出来?好,画得最快的五位同学把画贴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4)学生画蚂蚁,然后在黑板上把画贴出来。(5)让学生比较五位同学画的蚂蚁与捕捉来的蚂蚁是否一样。(6)师:为什么会出现画得不太一样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后,认知上的偏差使学生困惑、惊讶。教师通过这样的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观察活动做了铺垫。 2、学生初步观察(1)师: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好呢?(2)学生说解决办法。(3)下面每个小组就开始观察蚂蚁的身体吧。(2分钟的观察)(4)师:刚才,老师看到许多小组在观察时很仔细、很认真,而且配合也很好。你们观察清楚蚂蚁的身体了吗?【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很需要老师的指导、激励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学习。(5)小组代表汇报(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6)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些方法有何利弊或结果为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探究观察方法(1)请同学们想个两全齐美的办法,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又不会到处乱爬?(可以适当提示:蚂蚁怕水)(2)生想办法、讲建议。当学生讲到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小木块上时,问:怎么放上去?用手抓吗?还是用其它方法?(用纸条把蚂蚁放好)当学生讲到,把放大镜直接盖在杯子上来观察时,师:(出示)这叫昆虫观察盒,把蚂蚁放在里面,便直接可以观察了。老师把这些昆虫盒放在两边的空桌子上,等一会儿你们观察时可以拿去用。【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从实际教学情形看,学生虽小,但其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很丰富的,这是教师课前意想不到的。4、再次观察蚂蚁(1)师:同学们想出那么多方法,真聪明啊!现在,每个小组准备用哪一种方法观察蚂蚁呢?议论一下,怎么样?(2)学生讨论。(1分钟议论)(3)师:确定了方法。我们就来观察蚂蚁,看看它到底有多少节,多少只脚,脚长在哪里。观察的时候,每组可一边观察一边说,也可以一边观察一边画,并标上名称。 (4)学生各组派代表来领取观察器材后观察。(4分钟观察)(5)小组汇报观察结果。(相机板书:身体分为:头、胸、腹,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设计意图】学生经过探究,设计出许多观察蚂蚁的方案,在各小组的观察方法选择及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真正地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学习的多元化、自主化。(三)、课外延伸1、师:把蚂蚁放在水中央的小木块上,再加一个小木块,在两个小木块上搭一座“桥”,会怎样?试一试。如果有三个小木块,搭个“迷宫”,又会怎样?试一试。2、根据要求分组做实验。3、师:蚂蚁现在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把蚂蚁送回家。)4、师:那小蚂蚁家在哪儿?(提示:在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5、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了蚂蚁身体。实际上蚂蚁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如蚂蚁怎样吃东西,蚂蚁会游泳吗,等等。你们想不想再继续研究下去?6、师:现在请各组讨论一下,然后确定一个课外研究课题,在课后继续你们的探究,并把课外研究的结果填在“我们的研究”报告单里。【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对小学生情感的渗透,更主要的还寄予着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新的期待。八、对本教学设计的自我分析“蚂蚁”一课,我主要是运用了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发现画出来的蚂蚁与捕捉到的蚂蚁身体特点不一样后,我先不做任何的解释和指导,安排学生进行第一次对蚂蚁的观察。结果有观察小组非但没能观察清楚蚂蚁,反而在忙乱地捉爬来爬去的蚂蚁。观察活动失败后,我让学生自己找出失败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第二次观察尝试。成功后,再让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通过这一系列学生活动,提供给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的机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的教学设计,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