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坛经》两则word学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坛经》两则word学案1

ID:1042012

大小:51 B

页数:13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 佛理禅趣5 《坛经》两则慧能(638—713),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禅宗创始者,在世界思想界享有崇高地位,与孔子、老子并称“东方三圣人”,被欧洲学界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其少年家贫,以卖柴为生。青年时赴湖北黄梅拜五祖弘忍为师。得五祖密传衣钵后,为避对手加害,隐遁在广东四会、怀集等地达15年。后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剃发受戒,此后在曲江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讲经说法近40年。公元713年,慧能在新州故居国恩寺圆寂,享年76岁。其真身(肉身)及衣钵此后迁回宝林寺,供奉至今。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佛教禅宗最有名的偈语,是一首堪称千古绝唱的禅意诗。慧能遇二僧辩论风吹幡动,一日风动,一日幡动,慧能则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被毛泽东称作“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大跃进”。慧能主张“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和“暗不自暗,以明故暗,以明变暗,来去相因”的宗旨,将佛教中国化、平民化。《坛经》为佛教禅宗典籍,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慧能说,弟子法海辑录。书中记载慧能一生得法传宗的事迹和启导门徒的言教,后经神会顿教一系大力弘扬。其内容丰富, 文字通俗。由于历代辗转传抄,因而版本较多,体例互异,内容详略不等。据流传较广的金陵刻经处本,其品目为行由、般若、疑问、定慧、坐禅、忏悔、机缘、顿渐、护法、付嘱等十品。其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即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这一思想与《涅槃经》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脉相承。一、注音三更________ 信禀________曹溪________利钝________二、解释词义言法 住即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________何以渐顿 ________四、分析句式类型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________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________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________何以渐顿________五、积累名句____________,当令自悟。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ɡēnɡ bǐnɡ cáo dùn二、言:动词,说话 名词,言辞 动词,谈论 名词,记载言论的书籍法:名词,法门  名词,佛法 动词,效法,学习 名词,法规 名词,原则住:动词,停留 动词,做住持 动词,居住 动词,居住即:副词,即刻 连词,虽然 副词,立刻 动词,登基三、动词活用为名词,见性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渐悟和顿悟四、省略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省略句五、法以心传心 见迟即渐 见疾即顿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B.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自悟:自我醒悟C.若住此间此间:这时候D.未知根本事由事由:原因,根源2.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五祖夜至三更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C.未知根本事由D.因此便立南北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五祖(于)夜至三更(时),唤慧能(到)堂内B.法以心传心,(你)当令(自己)自悟C.(如果)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这里)D.何以(区分)渐(与)顿4.下列王维的诗句中,最能体现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一项是(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D.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文本研探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慧能受法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其夜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法及衣:“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五祖言:“慧能!自古传法,气如悬丝!若住此间,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南能北秀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夜受法,人尽不知 受:给予B.若住此间住:停留C.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去:离开D.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宗:派别6.对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法以心传心 ②何以渐顿 ③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 ④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7.下列语句中分句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B.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C.见迟即渐,见疾即顿D.不勉而中,不思而得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祖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害怕别人加害慧能,所以选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密传授《金刚经》。B.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宣布慧能是自己的传人,为六祖;同时告诫他本门的秘笈是“以心传心”,要引导弟子们自悟。C.弘忍传授完《金刚经》后,身体十分虚弱, 已经到了气如悬丝的地步,为了保护好本门的法器,他要求慧能赶快离开佛堂。D.“南能北秀”都属于弘忍一派,因传人有南北分别,所以这样说。神秀大师处北方,故称“北秀”;慧能居南方,故称“南能”。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法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深化扩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慧能拜师慧能慈父,本官范阳,左降迁流岭南,作新州百姓。慧能幼少,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忽有一客买柴,遂令慧能送至于官店。客将柴去,慧能得钱。却向门前,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客答曰:“我于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见今在彼,门人有千余众。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慧能闻说,宿业有缘,便即辞亲, 往黄梅冯墓山,礼拜五祖弘忍和尚。弘忍和尚问慧能曰:“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僚,若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大师更不言。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节选自《坛经》卷二)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慧能得钱,却向门前 却:回头B.慧能闻说,宿业有缘宿:准备C.大师遂责慧能曰责:责备D.遂发遣慧能,令随众作务发:安排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12.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 全部能表现慧能对佛法具有悟性的一项是(  )①忽见一客读《金刚经》,慧能一闻,心明便悟②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③慧能闻说,宿业有缘④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法⑤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⑥獦僚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④⑥1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慧能为禅宗第六祖。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一天,他在集市卖柴,听见有人诵佛经典籍《金刚经》,颇有感悟,便立志寻师学佛。B.弘忍和尚曾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当时随从的弟子们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象当时传法的盛况。C.弘忍问慧能是何地人来干何事,慧能答道是岭南人,特地远道求见只是想求成佛之理。弘忍认为穷乡僻壤的野蛮人,没有资格学法成佛。D.慧能一番人分南北,而佛性不分南北,人分尊卑,但佛性不分尊卑的话,使弘忍十分震惊,于是弘忍迫不得已留下慧能在寺院做粗活。 1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问客曰:“从何处来持此经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有一行者,遂遣慧能于碓房,踏碓八余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析:C项,此间:此地,此处。答案:C2.解析:D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答案:D3.解析:B项,“自悟”前省略的应是“弟子们”。答案:B4.解析:B项,最能体现受禅宗影响,该诗写禅院的山光、潭影给人的感受,其中“鸟性”和“人心”都能体现禅宗的自心反省和自心觉悟来正知正见。答案:B 5.解析:A项,“受”的意思是“接受”。答案:B6.C7.解析:B项,是假设关系,其余三项是并列关系。答案:B8.解析:C项,“自古传法,气如悬丝”不是形容身体虚弱,而是说传授法器时的危险。答案:C9.解析:在这句话中,翻译的重点是对一些佛教专用词语的理解,如“法”“渐顿”“见”等。答案:佛法只有一种,人领悟佛法的见性有快有慢,领悟慢的,就采用渐悟,领悟快的,就采用顿悟。佛法本身虽然没有顿、渐之分,但是人却有敏捷与迟钝的区别,所以才有渐、顿之别。10.解析:B项,宿:过去的,本来的。答案:B11.解析:A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B项,“即”,①②都是副词,就。C项,“作”,①传授,②干,从事。D项,“更”,都是“再,又”的意思。答案:C12.解析:②是描述弘忍大师的。④是慧能要求弘忍传授佛法的,只能显示其学佛法的热情,不能表现其悟性。排除这两项即可。答案:A 13.解析:D项,“迫不得已”理解错误。原文为“大师欲更再共语,见左右在傍,大师更不言”。答案:D14.解析:(1)句中“乃”“持”是翻译的重点,同时注意疑问语气。(2)句中“行者”不同于现代汉语,“踏碓八余月”也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句式。答案:(1)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2)当时弘忍大师身边正好有一个还没有剃发的出家人,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个多月踏碓舂米的活儿。参考译文:慧能的父亲,原来在范阳做官,被贬官后又遭流放,到了岭南,成了新州的普通百姓。慧能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孤儿寡母,辗转迁徙来到南海,过着艰辛贫穷的日子,在集市上靠卖柴为生。有一天,忽然有一位客官买了慧能的柴草,于是让慧能把柴草送到客官所在的旅店去。到了客店,客官把柴草搬走,把钱给了慧能。慧能转身往门前走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一人在读《金刚经》,慧能一听那人读的,心里马上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慧能向那人询问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拿到这部佛经的?”那人回答说:“我在蕲州黄梅县东冯墓山,礼拜了五祖弘忍和尚,现在他还在那里,弟子们有一千多人。我在那里看见弘忍大师向百姓布道讲法,手里只拿着一卷《金刚经》,就能够‘见性成佛’,透彻人心。”慧能听说了这件事情后,认为自己本来就与佛教有缘,就立即告别了母亲,前往黄梅冯墓山,去礼拜五祖弘忍和尚。弘忍和尚问慧能说:“你是何方人氏,到这座山上来向我礼拜?你现在到我这儿来想要点什么?”慧能回答说:“弟子我是岭南人,新州的百姓,今天特意从远方来礼拜大师您,我不要求您给我别的东西,只求您给我传授佛法。”弘忍大师于是责问慧能说:“你是岭南人,又是蛮夷之族,你怎么能让我传授佛法给你!”慧能回答说:“人是有南方北方的区分,但对佛法的觉性却不分南北;蛮夷之人的身份当然和大师您不一样,但对佛法的觉性能有什么差别呢?”弘忍大师想再与慧能谈论一会儿,发现有许多弟子在旁边,弘忍大师就不再说什么了。于是安排慧能让他跟随其他弟子去干活儿。当时弘忍大师身边正好有一个还没有剃发的出家人,于是大师派遣慧能跟随那人到了碓房,干了八个多月踏碓舂米的活儿。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