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3晋灵公不君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3晋灵公不君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ID:1037686

大小:892 B

页数:16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 晋灵公不君[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胹(ér)     熊蹯(fán)     稽首(qǐ)鲜克有终(xiǎn)骤谏(zhòu)嗾(sǒu)翳桑(yì)食之(sì)橐(tuó)诒(yí)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而观其辟丸也(“辟”同“避”,躲避)(2)寘诸畚(“寘”同“置”,放置)(3)三进及溜(“溜”通“罶”,这里指屋檐下)(4)衮职有阙(“阙”通“缺”,过失)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患(2)观(3)过(4)舍(5)视(6)善(7)如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晋灵公不君(名词作动词,行君道)(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名词作动词,犯错误)(3)公嗾夫獒焉(名词作动词,发出唤狗的声音)(4)舍于翳桑(名词作动词,住宿)(5)晨往,寝门辟矣(名词作状语,在早晨)(6)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形容词作动词,吃完)(7)问其故,而患之(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8)晋侯饮赵盾酒(使动用法,使……喝、给……喝)(9)食之,舍其半(使动用法,使……吃饭)(10)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使动用法,使……幸免)(11)提弥明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书法不隐古义:记事的原则。今义:文字的书写技法或书法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2)古之良大夫也古义:古代官职名。今义:医生的别称。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董狐,古之良史也。(判断句)译文: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2)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状语后置句)译文:赵盾在首阳山打猎,在翳桑住了一晚。(3)有一于此。(状语后置句)译文:在不忠不信两者之中有一种。(4)赵穿攻灵公于桃园。(状语后置句)译文:赵穿在晋灵公的园囿杀死了晋灵公。(5)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宾语前置句)译文:您进谏,如果国君不采纳,那么就没有谁能够接着您去劝谏了。(6)其我之谓矣。(宾语前置句)译文:大概是说我吧。[常识·速览]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丘明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其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曾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相传他据鲁国以及其他各国的大量史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又传著有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巨著——《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所叙述的史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左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其记叙范围包括天文、地理、氏族、制度、人物、军事、外交、礼俗及鬼神、灾祥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改变了《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史实,而且征引了许多古代史实。《左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作。《左传》善于用简练精当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和记述事件,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细节描写尤为出色;长于描写战争,且极富变化;善于记言,无论是大臣的谏说还是行人辞令(外交辞令)都描摹精当,非常符合人物身份。《左传》对后世的史传文学和戏曲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整体·感知]《晋灵公不君》一文通过晋灵公横征暴敛、弹射行人、残杀厨师、不听雅言等事件,突出晋灵公残暴无道,揭示了不行仁义必将自取灭亡的道理。文章通过赵盾的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与晋灵公的暴行的正反两方面对比,还说明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1.文章第一段中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晋灵公不君?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写的:奢侈无度“厚敛以雕墙”可以看出晋灵公为满足奢侈生活,横征暴敛。贪图玩乐“台上弹人”可以看出晋灵公贪图玩乐,放纵恣睢,扰乱百姓。残忍褊狭杀“宰夫”“寘诸畚”可以看出晋灵公心胸狭隘,残忍毒辣,横行无忌。 刚愎自用士季进谏,假装没看见,后来又说“将改之”,不听贤人之言,自塞忠良之路,可见其独断专行,不思悔改。2.士季进谏有什么巧妙之处?对于我们有何借鉴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巧妙之处有三:(1)巧用宽慰加以引导。士季用“人谁无过”来宽慰晋灵公,为晋灵公纠错打下基础,引导晋灵公改过自新。(2)妙用《诗经》,增强说服力。士季引经据典,说理剀切,让人信服。(3)使用双关,弦外有音,委婉而中肯。士季用“君能补过,衮不废矣”一语双关,说“衮不废矣”,实际上也是说君位可以保全。借鉴意义:我们说话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硬干蛮干,只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委婉的劝说能维护别人的尊严,也容易让人接受不同意见。二、阅读课文第二、三段,回答问题。3.文章第2段中麑死前所说的话,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表现了麑的正义感。作为古代的刺客,在“忠”“信”不能两全的情况下选择用死来成全,表现其可歌可泣的正义的一面。(2)表现了晋灵公顽固不化:从麑悲壮而死的情节中,晋灵公也应该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位刺客尚且能为忠信而死,一国之君却不明晓,可见,晋灵公已到了顽固不化的地步。(3)同时也表现了赵盾的品格魅力。麑之所以不杀赵盾,完全是因为被赵盾敬业尽职的品质感化。三、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问题。4.如何以儒家的观点认识赵盾这个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总结:赵盾为人臣敬忠国君,直言敢谏;对本职工作是宵衣旰食,连杀手都佩服他;对百姓尽其分,做到了养民以惠;为了记事的原则而承受恶名。从以上种种行为可以看出,赵盾按儒家臣道做到“敬”,是一位良臣。四、阅读课文第五段,回答问题。5.董狐为什么认为“赵盾弑其君”?如何评价董狐记载“赵盾弑其君”的这种记事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按照《春秋》礼法,赵盾最终背上了“弑君”的罪名:第一,他逃亡,却没有逃出国境。按照当时的礼法,臣下逃离了国境,君臣之义就断绝了,就可以不承担效忠君主的责任了。第二,他回来后没有声讨赵穿。赵穿是赵盾的族人,晋灵公的女婿,他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按照礼法,赵穿杀死国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赵盾作为正卿,返回国都后应该立刻声讨赵穿,但是他没有。由文中可知赵盾脱身以后,只能逃亡。但是,还没等他逃出晋国国境,晋灵公就被赵穿杀死了,于是,赵盾又返回国都重新执掌朝政。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是作为史官的董狐也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当时被普遍认可的礼法。在董狐看来,赵盾作为晋国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应对晋灵公之死承担责任,所以记为“赵盾弑其君”是合乎礼法的。6.你认为赵宣子应不应该“为法受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赵宣子不应该承担恶名,“法”乃人定,怎么可以拘泥成规,不知变通,且赵宣子忧国忧民,尽职尽责,无可非议;而晋灵公为非作歹,死有余辜。如果让赵宣子身负恶名,说明规则是不合理的,是有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应该改变规则,顺应时代发展。 7.举例说明本文情节曲折、跌宕多姿的艺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紧张动人的情节赋予本文以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比如,士季与赵盾商议进谏所预示的危险,麑行刺一段对麑心理矛盾的刻画,提弥明搏獒场面之惊险,赵盾身背弑君之名的无力辩解,等等,这些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有悬念,有虚实,有动感。或令人惊悚,动人心魄;或诱人体味,发人深省。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耐人寻味。确有变幻莫测、情趣横生之妙。 厚敛:加重征收(赋税)。雕墙:装饰墙壁。雕,刻画,绘制。这里指修筑豪华宫室,过着奢侈的生活。辟:同“避”,躲避。宰夫:厨师。胹:煮,炖。 [课内·素材]孔子高度评价董狐“书法不隐”,司马迁著《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被人称为“实录”,受到了崇高的赞誉。我觉得,凡历史必得澄澈如镜,不能遮掩,方能还历史以真实。《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齐国大夫崔杼杀其国君齐庄公后,“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已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太史兄弟三人先后被杀,四弟继续书“弑”,终于成功。古代如此,近代亦然。1918年在北京创办《京报》的邵飘萍在“三·一八惨案”发生后,由于坚持披露事实真相,支持民众反帝反军阀斗争,被奉系军阀杀害。在“文革”中,不少记者不愿与“四人帮”同流合污,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他们虽然遭到“四人帮”的种种迫害,却表现了一个正直的新闻工作者的尊严,人民是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只有秉笔直书,才会真正著成千古流传的“春秋”。【应用角度】 “秉笔直书”方能著万世“春秋”“正直无私”“坚持正义”等。[热点·素材]用法律服务群众 做甘于奉献的人民公仆他经常深入社区参加送温暖、解民忧活动,无论是走访慰问孤老户、残疾人、重病家庭,还是救助困难家庭子女,或是捐款捐物,他都事事走在前面。从2014 年6月起,他先后在竞业里和绵阳道社区成立了“法律工作室”,定期为群众无偿提供方方面面的法律咨询服务。他先后向区慈善协会、街道爱心助学基金会等捐款近3万元。他还出资10万元,在贫困地区陕西省眉县的槐芽中学设立了“宏文奖学金”,向那些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提供资金奖励。他就是天津市和平区人大代表、天津君利律师事务所主任蒋宏建。【媒评文摘】 律师的天职,是运用专业知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人大代表的责任,是真正俯下身子,用心服务百姓。他一直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社会价值追求和公仆精神。在天职与责任的平行线间,他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找到了完美的融合点。——天津北方网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敛以雕墙      雕:刻画,绘制B.寝门辟矣辟:打开C.书法不隐书法:记事的原则D.我之怀矣,自诒伊戚怀:胸怀【解析】 D项,怀:怀恋。【答案】 D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而观其辟丸也C.三进及溜D.衮职有阙【解析】 B项,“辟”同“避”,躲避;C项,“溜”通“罶”,这里指屋檐下;D项,“阙”通“缺”,过失。【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C.古之良大夫也D.君能补过,衮不废矣【解析】 C项,这里是“古代官职名”;今义是医生的别称。【答案】 C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晋灵公不君 A.人谁无过,过而能改B.晋侯饮赵盾酒C.提弥明死之D.问其故,而患之【解析】 A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君”译为“行君道”,“过”译为“犯错误”;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译为“给……喝”;C项动词的为动用法,译为“为……而死”;D项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忧患”。【答案】 A5.下列语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B.有一于此C.赵穿攻灵公于桃园D.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解析】 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而D项为宾语前置句。【答案】 D(2016·湖南省东部六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 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注】 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解析】 解答断句题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及句子结构。由文意知,文章涉及汉朝刘氏天下,故“王刘氏”的划分不对,据此排除A、C两项。文中“主兵柄”语意完整,是动宾短语,故排除B项。【答案】 D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本是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称号,用来褒扬死者,如齐宣王的“宣”,周厉王的“厉”。C.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其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D.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解析】 B项,谥号有褒有贬,周厉王的“厉”是贬义,“杀戮无辜曰厉”。【答案】 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C.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D.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使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解析】 D项,“袁盎拉慎夫人入座”错,原文是“袁盎引却慎夫人坐”,即袁盎过来将慎夫人的座位向后拉了一些。从下文也可以看出,袁盎强调主妾之间尊卑有序,慎夫人是妾,是不能和皇后平起平坐的。【答案】 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过了不久,绛侯(周勃)责怪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2)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或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参考译文】袁盎是楚国人,字丝。他的父亲原先聚众为盗贼,后来搬迁定居在安陵。高后当政之时,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宾客。等到孝文帝登上了帝位,袁盎的兄长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之后每每急步而出,很是得意。皇上待之以礼,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进谏说:“陛下认为丞相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他是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并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应该是与主上共治国事,存亡与共。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吕氏诸人掌权,擅自相互称王,以致刘家的天下就像丝带一样,几乎快要 断绝。在这个时候,绛侯当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正朝纲。吕后逝世,大臣们一起共同反对吕氏诸人,太尉掌握兵权,又恰好遇到那个成功的机会,所以他是通常所说的功臣,而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不可取。”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绛侯(周勃)责怪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诽谤我(或说我坏话)!”袁盎也不向他谢罪(或也不理睬他)。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封国中有人上书朝廷,告发他谋反,于是绛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室宗亲以及诸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出来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袁盎常常称引些有关大局的道理,说得慷慨激昂。宦官赵同屡屡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暗中伤害袁盎,袁盎为此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常侍骑,手持符节护卫在皇帝左右。袁种劝说袁盎说:“你和他相斗,应在朝廷上侮辱他,使他所毁谤的话不起作用。”孝文帝出巡,赵同陪同乘车,袁盎伏在车前,说:“我听说与天子共乘高大车舆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王朝虽然缺乏人才,陛下为什么单单要和宦官(或受过刀锯切割的人或受过阉割的人)同坐一辆车呢!”于是皇上大笑,让赵同下车。赵同流着眼泪下了车。皇上驾临上林苑,窦皇后、慎夫人跟从。她们在宫中的时候,常常同席而坐。这次,等到就座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席位,袁盎把慎夫人的座位拉后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座。皇上也动了怒,站起身来,回到宫禁中。袁盎就上前劝说道:“我听说尊贵和卑下有次序,那样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既然已经确定了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妾,妾和主上怎么可以同席而坐呢!这样恰恰失去了尊卑的分别了。再说陛下宠爱她,就重赏她。陛下宠幸慎夫人之举,其实恰好成了祸害她的根由。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人彘’之祸吗?”皇上这才高兴,召来慎夫人,把袁盎的话告诉了她。慎夫人赐给袁盎黄金五十斤。但是袁盎也因为多次直言劝谏,不能长久地留在朝廷,被调任陇西都尉。10.下列语段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排列使之语意连贯。①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中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期达到惩恶而劝善的目的。②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指的是文章的一种写作手法或使用语言的艺术,这种方法为孔子首创。③也就是说,孔子在编写《春秋》,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④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⑤这种做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史官传承、褒扬。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细读五个语句,其话题中心应该是“春秋笔法”,据此②应该是首句。④引用《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话,承接②,对“这种方法为孔子首创”进行举例证明。③是对④的归纳总结。①是对③的具体阐述。⑤是对整个语段的总结,应为结句。【答案】 ②④③①⑤11.(2016·全国乙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_①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__②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_③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整个语段介绍花青素对花的颜色的决定作用。第一空是对前面一句原因的揭示,也是对其后花青素在不同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的总括;第二空是对其后三种情况的总括;第三空和前后内容形成顺承关系,可以判断第三空应填花青素的变化。【答案】 (示例)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12.(2016·全国乙卷)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从构图的分支关系来看,“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几项具体内容。要按顺序介绍清楚“活动”和“讲座”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式。做到内容全面,表达连贯,语言简洁,不要超过字数要求。【答案】 (示例)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