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 汉家寨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年高中语文 汉家寨同步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ID:1028190

大小:335 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3-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高中语文汉家寨同步检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散文选读》张承志《黑骏马》故事梗概白音宝力格幼年丧母,父亲无暇养育,把他托付给伯勒根草原上的老额吉(母亲的意思)抚养;少女索米娅(春天的新芽的意思)是个孤儿,因同样的原因也被老额吉收养。额吉没有亲人,把两个孩子当亲生儿女一样抚育成人。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额吉想让他们结为终身伴侣,但心怀抱负的白音宝力格一心想到外面读书,将来做一名兽医。白音接到通知,要他到苏木(乡镇)参加兽医培训班,这正是他所期盼的。索米娅送白音去培训班,搭的是一辆运羊毛的货车,因驾驶仓已坐满,两个人坐在货箱的羊毛堆里,货车夜晚出发,深秋的寒风透骨,两个年轻人相互依偎着,直到天边露出曙光。在朝霞的见证下,两人立下誓言,要结为夫妻,永世相爱,并约定培训班结束后就回家结婚。白音学成回到伯勒根草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发现索米娅总是躲着他,并以异样的目光惊惶地注视白音。在一次年轻人的聚会上,酒后的白音宝力格得知,索米娅已经怀上了黄毛希拉的孩子,黄毛希拉是个远近闻名的恶棍。白音宝力格的精神几乎崩溃,在巨大的打击下,他决定出走。九年后,白音宝力格大学毕业,成了自治区畜牧厅的一名技术员。因为作草原牧业调查,27岁的白音宝力格又回到了家乡伯勒根草原。他决定去寻找他的索米娅,而此时,索米娅已经远嫁到诺盖淖尔湖畔的异乡。老额吉死后索米娅带着孩子(此前她生下了黄毛希拉的孩子),给她取名其其格(美丽的小花的意思)艰难度日。车夫达瓦仓可怜她们母子,娶了索米娅,索米娅又为达瓦仓生了三个儿子,一家人在诺盖淖尔过着穷困而平静的生活。其其格是个异常瘦弱的小姑娘,继父对她不怎么好,为了给其其格幼小的心灵一丝安慰和期待,索米娅谎称其其格的父亲是白音宝力格,并告诉其其格,她的父亲有一天会骑着一匹叫钢嘎·哈拉的黑骏马来找她们。当他们相见时,白音宝力格默认了这个善意的谎言,而其其格真的对白音宝力格产生了父亲一般的依恋……小说的最后,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离开了诺盖淖尔,唱起了这首《钢嘎·哈拉》(黑骏马的意思)长调古歌。“当我的长调和全部音乐终于悄然逝去的一霎间,我滚鞍下马,猛地把身体扑进青青的茂密草丛之中。我悄悄亲吻着这苦涩的草地,亲吻着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娅的斑斑足迹和炽热爱情,这出现过我永志不忘的美丽朝霞和伸展着我的亲人们生路的大草原。我悄悄地哭了,就像古歌中那个骑着黑骏马的牧人一样。”注:《黑骏马》在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阅读课文《汉家寨》的节选部分,回答1~4题。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这个地点在以后我的生涯中总是被我反复回忆咀嚼吟味,我总是无法忘记它。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我走进汉家寨时,天色昏暮了。太阳仍在肆虐,阳光射入眼帘时,一瞬间觉得疼痛。可是,那种将结束的白炽已经变了,汉家寨日落前的眩目白昼中已经有一种寒气存在。几间破泥屋里,看来住着几户人。……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铁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张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动一下马蹄了。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三面平坦坦的铁色砾滩上,都反射着灼烫的亮光,像热带的海面。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老小二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我女儿的眼睛。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紧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独自面对着那三面绝境,我心里想: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盆地前行…… 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我强忍住心中的激荡,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1)猛然间感到所谓“大漠孤烟直”并没有写出一种残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汉家寨真正体现了另一种残酷,即:人的生存环境的险恶。(2)汉家寨人生存千年、延续至今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一个有历史记载的事实。2.作者把汉家寨比作“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一粒生锈的铁丸”,文中哪些内容与这两个比喻相照应?作者写出了汉家寨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汉家寨只是几间破泥屋,它坐落在新疆吐鲁番北、天山以南的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②三道巨大空阔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③无植被的枯山像铁渣堆一样,在三个方向汇指着它——三道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④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答出三点即可)特点:周围环境恶劣,封闭枯绝,与世隔绝,破败落后,孤独苦寒,可怕的绝境。3.作者描写了一个“老汉”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作者在文中突出描写他们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老一小对“我”的到来都感到吃惊,都是汉人服饰。描写他们的用意:一老一小很具典型性,表现了汉家寨的留存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他们坚守生活,坚守生命,坚守汉人血脉的延续,引出“我”对他们生存问题的思考,并为下文赞叹人的“坚守”提供依据。4.作者说:“仿佛它是我的答案。”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作者得到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论置身于何等残酷的境地、忍受多少的辛苦,为着生命的存活,人都能做出坚韧的坚持和努力。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充斥(chì)     戈壁(ɡē)砾石(shuò)勒派(lè)B.北麓(lù)暴晒(pào)咀嚼(jué)倔强(juè)C.山坳(ào)脚踝(huái)灼烫(zhuó)坡坎(kǎn)D.狞恶(nínɡ)坐骑(jì)伫立(zhù)屯垦(tún)解析:A项,砾lì;B项,暴bào,倔jué;D项,骑qí。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项目运动员虚报年龄的现象之所以不绝如缕,除了故意的瞒天过海,选才观念有所偏差也是重要原因。B.今年以来,恶心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如血铅中毒、大连海域原油泄露 、松花江化学桶事件、福建紫金矿业重金属污染。C.媒体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施行《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依据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是对“裸官”念起了紧箍咒。D.以色列的足球水平发展近几年来有突飞猛进之势,特别是主场表现出来的强硬,令欧洲足球强国的球迷们无不侧目而视。解析:A项,“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差一点就要断了。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也比喻技艺等濒临失传。B项,“泄露”,指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C项,“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D项,“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与语境不符。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霸王条款”能横行霸道,部分原因是有些商家存心不良、推脱责任,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消费者难以稳固地占领自己的权利“地盘”,对任何侵犯之举给予有力回击。B.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C.3月11日,日本大地震使得福岛核电站发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泄漏,增加了人们对核电安全性的担忧,当前世界核电快速发展的格局增添了变数。D.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网络游戏行业引发了传统游戏的震荡与游戏产业的变革,为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解析:B项,偷换主语,开始的主语为“美国民众”,最后分句的主语暗换成了“占领华尔街活动”;搭配不当,“抗议……问题”动宾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导致主语不统一,应在“当前世界”前加“也给”。D项,缺主语,应删去“由于”。答案:A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④⑥②①③⑤B.⑤③④①⑥②C.⑤③①⑥②④D.④⑥②③⑤①解析:语段的话题是“艺术修养与艺术知识的关系”,因此,由⑤首先提出语段话题。③用“但是”与上句的“当然”呼应,转入语段的论述重点“不在艺术知识中”。下面则是对“不在艺术知识中”的论述。①用“艺术知识”与上句末的“艺术知识”形成首尾相接;⑥②则用打比方来加以论述;④再补充说明“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关系,回应话题。答案:C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雪中六盘张承志①感谢六盘山。②离开沙沟乡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白雪使晚暮中的好水两岸依然明亮,干燥的雪在脚下“喳喳”作响,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一路小村瓦顶的高房静静地屹立在庄院一角,切开的山坡上偶有一排废弃的窑洞,仿佛大山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我这个多年前的老友。我们踏着硬硬的薄雪,体味着这一切,继续走向这苍茫雪谷的纵深处。背上行装迈开大步,搭上手扶拖拉机快速前行,我们的心已在六盘。③人间的事就是这样,当一切都已远逝,当新的世界像江河浪涛一样卷持着自己浮沉而下的时候,人们有时会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随着成年,随着见识和缺憾的积累,人们会开始懂得这印象、这心境的可贵。因为它只这么闪烁一瞬,然后就消失,就熄灭,就永远失而不得了。它在消失和熄灭的时候,带走了你的一份青春和历史,当你知道已经真的失去了它的时候,你会感到额头上又添了一道皱纹,你的生命又衰老了一分。 ④我感谢六盘山。因为在我顺着它腰肢的崎岖小道向上攀登时,它为我唤醒了已经沉睡了的一个印象。那是一个十八岁的我,背负着六十斤重的行囊,在岷山山地的一座高山上行走的印象。那一天,我和一个背着一篓煤炭的农民并肩走在大雪覆盖的岷山道上。那农民被压弯的背和煤灰染黑的流淌着道道汗水的脸,还有那双在黑污中朝我闪着善良憨实的目光的眼睛,曾经给年轻的我带来过撞击般的感触。从那以后近二十年过去了,荒凉的岷山道,雪封的远山近村,脚上的冻伤和背上的重负,连同那个脸膛黑污、眼睛和善的驮炭人,都被忙碌的生涯淘去了,淡忘了。我只是朦胧中觉得自己心里似乎还存留着什么,它常常使我在奔波中稍稍定神的一瞬感到惶惑。⑤所以我感谢六盘山。哪怕是短暂的接触也好,哪怕我还远远不能洞知和理解;尽管我仍然只能再去投身于我的奔波世界,尽管我深知当我们在顶峰欢呼雀跃之后,朝下山道上迈出一步就有可能是对这座山峰的永诀。⑥我仍然感谢六盘山。它在我成年的心里唤醒的那个印象已经再也不会沉睡了。当我望着在雪幕后雄伟地缓缓升起的、那颜色灰蒙的静默大山,望着它身上鳞甲般的丛丛树木,望着它襟裾下茫茫无际的大地上不可思议的梯田村庄的地图时,我久久地想着这近二十年的时光里经历的一切。从岷山道上那背炭的农民开始,一直到沙沟乡面容坚忍的哲合忍耶回民,许许多多的熟识面影,仿佛在向我启示着什么。⑦来到和尚铺,回首望六盘,顶峰和山口已经被山峦遮住了。想起昨天夜宿的杨河乡,只觉得天关难越。眼前路道分三岔,固原城举步可接。我知道,此别六盘山就是告别西海固;前面虽路程尚远,但我这次严冬远行的计划已经结束。⑧巍巍六盘山还在冬雪中无言地默立着,荒瘠的岭脉沿着路左一字排开。我没有多少惊喜或可数的收获,但我的心中是一片踏实的宁静。⑨再见,我质朴、刚强的六盘山!(选自《风土与山河》,有删改)5.文中的六盘山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道路崎岖;②山势雄伟;③植被茂盛;④质朴、刚强。6.文章第②段画线句描写了作者前往六盘山途中所见之景,试分析其语言表达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选取“白雪”“窑洞”等山中代表性景物,按由下到上顺序,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展开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7.文章第④段叙写“我”在岷山道上与背炭农民相遇之事,从全文结构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细节描写,说明背炭农民给“我”的印象之深;插叙相遇之事,丰富了文章内容,拓展了行文思路;承上启下,既与上文“回忆起一个遥远的印象”等议论抒情相呼应,又为下文作者“感谢六盘山”提供了有力的依据。8.作者在文中反复表达“感谢六盘山”,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六盘山唤醒了作者心中已经淡忘了的美好印象;②六盘山让作者思考过往的人生历程;③六盘山让作者汲取了前行的力量;④六盘山启示作者关注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⑤六盘山激发了作者的寻根意识。三、语言运用9.互联网上的论坛是网民发表感言的地方。现在中国教育网的“文学天籁”论坛向大家征集话题“我最喜欢的课文”。请你仿照示例另外选择你记忆最深刻的一篇课文,写上几句感言。要求:中肯恰当,80字以内。(注意:不一定要在句式上模仿示例,关键在于要针对课文谈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示例:初读《阿Q正传》,觉得阿Q滑稽可笑;再读,觉得阿Q质朴、愚昧、自私;多次阅读,发现《阿Q正传》就像一面人生的镜子,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的身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一:初读《祝福》,觉得祥林嫂愚昧可怜;再读,觉得祥林嫂周围的人精神麻木,缺乏同情心;多次阅读,发现《祝福》就像一幅生活速写,从中可以看到旧社会的人情冷暖。示例二:初读《范进中举》,让人忍俊不禁;再读,既为范进喜也为范进悲,喜他终于中举,悲他为了地位发疯;多次阅读,发现范进其实就是古代封建社会文人的一个缩影。 10.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枝”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仿写句子。示例: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冰——和玉一样晶莹美丽,却禁不住阳光的质问。(2)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永远在身边。11.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然后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内容:画面上,一个中年男子侧着身子,嘴里叼着一支烟,右手举着打火机正在点烟;而投在墙上的他的巨大黑影则变成了右手举着一只手枪正对着自己的嘴扣动扳机。寓意:吸烟如同自杀。杭爱怀李陵张承志 在草地放羊的时候,我总对把羊群放到北边大山上怀着一种含混的激动。那时中蒙国交恶劣,可是我总向往着国界——在我出牧最北的、白音呼布尔大队的薄叶山上,羊群吃着秋季里油脂肥嫩的明根勒草,遥遥摆在北方尽头的国界是蔚蓝色的。有一次,我们四名知识青年骑马去了边防站,吃边防军的大米饭(久违了不知多久),纵马追夜空中的一只火球(在阶级斗争严重的年代里草原上信号弹夜夜不绝),遛遍了塔勒根·敖包边防站一带的冬牧场。而真正的目的我是模糊知道的,那就是要亲眼看一看北蒙古的大地。蒙语中的外蒙古,为什么不译成北蒙古呢,内蒙若译成南蒙或襟麓蒙古多好。那时我们地位低下,生计严酷,心中常常怆然响着苏武牧羊的音调。至于对降了匈奴的李陵,并没有过多地留意。二十年时光,如毛主席诗词中写的一样,“弹指一挥间”。我没有想到自己混入中国作家代表团,来到了据说与中国已经近三十年不相往来的北蒙古。不仅越过了当年塔勒根·敖包一线的蓝色远山,而且越过了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直向北,向北,进入了大名鼎鼎的杭爱山脉以北。好像两国之争,来使之命,于我都毫不相干。用不着社会主义特产的克格勃监视,用不着一种异化了的如朗诵社论的喀尔喀方言的导游,我用我的双眼,迎接着我熟悉的景色扑来。秋草原上明根勒的紫花球已经散了,节令使人遗憾地已经逼近初雪。大地一望千里金黄眩目。清澈的风吹得挺拔抖擞的金叶透明如箔。杭爱,北蒙古的北屏,原来也和乌珠穆沁的丘陵一样舒缓。我心中真的感到了怅惘。我知道:杭爱北麓,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阿拉杭爱省,是我人生旅途的北极了。我再不能更北一步了。恰似萎缩了的中国,我所能达到的,远远比不了那些人了。比如霍去病、卫青、苏武、卫律、中行说、李陵,他们的足迹都达到了贝加尔和叶尼塞流域,即使站在杭爱之巅北眺,那里也是万里绝域。二十年来我也变了。我厌恶霍去病、卫青之类军人。我更厌恶苏武,他和孔老二一样使人压抑。在我的北方史观中,真正使我感动的人是李陵——在阿拉杭爱的省府其其格勒特(花城之意),看着一张张蒙古人的面孔,我总觉得他们藏着一些李陵的秘密。在一个严肃得过分的官方代表团里,站在杭爱北麓独自胡思乱想,是有点太不着边际了。我只能尽力地远眺北方。像二十年前在白音呼布尔的薄叶山上一样,杭爱以北依然是远山如线,金草如潮。遮断了我视线的一抹淡蓝,依然在天极地尽静静地一字摆开,继续着二十年前的那个默语。 没有远托异乡的体验,没有怀着重归故乡时真正单纯的信念,没有在某一天突然意识到异乡的珍贵——是很难记住李陵的。不是我自己留心着、而是蒙方人员时时提醒着:你是文化交流断绝近三十年后的第一批中国代表团成员——这不知缘由地使我心中轰响着李陵的句子:子归受荣,我留受辱。不知为什么那样感慨击心。好像在判断着将来冥冥中的一个朦胧前途。杭爱北麓一片静寂,雪白的毡庐纯洁得难以置信。我吸着清冷醇浓的空气,总怀疑这宁静那么不稳定。静若处子,动则如虎,人在不测中遭逢这种前途并不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鞲毳幕,以御风雨。膻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在杭爱草原疾行而无声的秋风中,断续忆着诵着这些名句,心中的一切烦乱欲利都被荡涤一空。不知是难过,或者是激动,只觉得不能诉说,不容解释。其其格勒特下行千里的阔大草原上,异国的牧人仿佛都隐匿了,空无一人一影的金黄大海中,只有不变的景色在与我对视。这是杭爱以北,李陵居国的景色……我毕竟是邻国乌珠穆沁出身的牧人,我不可能视而不见:这空茫得几乎针落成雷的金秋草海里,浮动着一种深沉的亲切。游遍阿拉杭爱,看过了塔莱特神石、讨高火山口、查干淖尔蓝海,又顺着蓝澈得呈紫黑的河道返程,我不能再向北追踪他了。不仅是不能够再穷究李陵的居地,连我的人生也已遇上它的北尽头了。其实那篇至今感动我的名文,几可断定不是李陵作品。我明白这篇散文为什么那样工整完美,因为年逼四十我也有了作者的心境。不一定是李陵,是李家后代,也不一定是久居草地洞知游牧的人,才能写出那些句子的。只要中国不变,只要“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如《答苏武书》这样的美文,就一定会诞生的。 叶尼塞河上游的阿巴坎,旧坚昆之地发现了汉式宫殿遗址。苏联考古学家艾赫切哈娃断言考定——除李陵不可能有他人拥有这座宫殿。两唐书中记载了大量黠戛斯(柯尔克孜)人自称李陵苗裔的族源传说;日本突厥学家护雅夫认为,黠戛斯之一部即黑发黑须黑瞳的一部,乃是李陵及降卒后裔这一传说,已经成为正史史源,但尚不是信史。苏联女考古学家也许多了一分女性的激动和情感。日本老人学者也许抑制了一分模糊的冲动。敦煌文书中有大量唐五代流行的民间说唱剧本,其中有所谓李陵变文若干。史家费了大力,构拟了唐五代黑暗中国的民间是怎样怀念李陵的。——我走火入魔,不求学问而好歪途,我总觉得我隐约看见了一条人类悼念的感情流脉。而且,这悼念似乎没有对象,不像悼念李陵却像悼念自己。很奇怪,鲁迅好像没有写过这种感情。也可能他对中国的心太重了,他与中国之间千丝万缕,纠缠得太深了。他不写,一个巨大的空白就隔开了过去和现在。现在有谁为两千年前葬身杭爱以北的亡人感到痛楚呢?有谁还会那样面临个人与国家、道德与亡命、和平与危险的大问题呢?李陵是军人,他赌了老母妻子性命思考了抉择了。司马迁是文人,他赌了自己的男身思考了写完了。我周围活得轻松如蝇的军人思考么?我周围写得纸腐墨臭的文人思考么?木然看着杭爱北面草地尽头的山影,我总觉得那就是唐努乌梁海的大山,也许它就是障人眼目的最后一道山——萨彦岭。在那道山影的彼岸,是匈奴右翼故地,是李陵分地的坚昆,是黑发黑瞳的柯尔克孜牧场,是一定热情的苏联考古学家艾赫切哈娃发掘的匿名宫殿。疾潮般的黄枯秋草哗哗地打着双腿,我觉得我离那边是如此接近,近得可怕。我就在这里,在阿拉杭爱秋九月的草潮中致意吧。“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也许惟此才是通途呢。我也曾插入游牧民族的队列,我知道他们远没有孔孟之徒的伪善和凶残。李陵将军,且不说他永远成为军人文人试金石般的限界,即使只是他一缕血脉染入大漠,使黑发黑瞳的一支骑手世代怀想——难道还不够一桩美丽的壮举吗?我默然打消了将来寻机去苏联,到叶尼塞上游的阿巴坎宫殿遗址的奢望。我的祭心至此已够了。能够在杭爱北麓,能够在李陵自由自在射猎而没有刀笔之吏逼索的地点思想一番,已经够了。我毕竟只是一名乌珠穆沁出身的牧羊人,能够了解包括杭爱的广袤牧地,我已经平生愿足了。真正的祭祀会有的。在日复一日的流年里,黑发黑瞳的骑手会用突厥语言默默诵祝;在沧海移断的大时代,会有人获得慷慨激烈的体验和感情,以惊天动地的举动来实行祭礼。1988年7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