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的秘密》有感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读《儿童的秘密》有感

ID:341256

大小:8.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读《儿童的秘密》有感起初选择这本《儿童的秘密》时是被字面的书名说吸引,因为刚为人母的我非常想知道女儿心里在想什么,以为这本书就是讲如何“看透”孩子。但仔细一看副标题: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似乎和心理学有着很大的关系,光看这三个概念我就根本说不清楚,隐隐的感觉虽然这本书并不厚,但里面的内容并不容易被理解。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翻开了书本······果然,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里面的部分概念我需反复读两遍甚至以上,但值得庆幸的是每次在读这本书时,字里行间中总能看到自己童年的经历和现在的工作经历,作者所写的每一个实例都是那么的耐人寻味。读完这本书时,书中有两段话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尊重孩子的秘密每次我去看祖父母时,都被这张书桌所深深的吸引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待在那间备用的客房里,把玩和探查那张旧书桌里的宝贝。虽然我从没看见祖父母用过里面的东西,但我能感觉到这个旧桌子是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儿童的秘密》第31页“妈妈的梳妆台”、“奶奶的抽屉”等,这些房子里的某个角落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一种模糊的秘密之感,使他们能够获得一种充满了创造激情的宁静。这种秘密的体验似乎从很小的孩子身上就发生了,自己8个月大的女儿在玩儿玩具时,大概几个小时就对一堆玩具失去了兴趣,孩子奶奶无意间把这些她失去兴趣的玩具整理进了一个小抽屉。有一天,再次拉开抽屉,同样的玩具展现在女儿眼前时,女儿不哭不闹,安安静静的拿出一样玩具摆弄几下,再去抽屉里拿出另一样继续玩。我想,这时的玩具对于女儿来说是不同的,女儿对玩具的重新审视展现了秘密之所的巨大力量。读到这一部分,我也开始努力的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在记忆中,我一直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抽屉,抽屉里都是我喜欢的东西,比如小印章、钥匙扣,这些东西有些是我在玩耍时捡的,有些是父母出游带回来的纪念品,有些是死缠烂打从小伙伴那里交换来的,还有些是学校老师奖励的,反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对于这一抽屉的玩意儿,每次只要一有委屈,便会打开抽屉看一看,心里顿时有一种满足感,委屈瞬间消失,心里只有暖意。这个秘密空间的强大是我意想不到的,我的父母从来不干涉我的这片领域,有时只是会笑着说,“给我看看你这里有什么宝贝啊?”,这使得我更加自豪和欣喜。然而在这些物品中,有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任凭我放在哪儿都觉得不安全,所以我会随身携带,“口袋”便成了我又一秘密领地。回忆到这里,我不得不提起课堂中一个常见的教师行为,即当堂没收学生不该在上课时间所拿出来的小物品。在课堂上,孩子们的口袋装着我们所未知的东西,作为教师,当然不希望孩子被口袋里的东西所牵绊。但是那些自制力不好的孩子总是爱去探访一下自己的口袋,如果这时被老师发现或是被小伙伴告密了,那基本就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收。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做得不那么过分,比如“我帮你保管,下课还给你”之类的。我认为,这时的保管其实对于学生来说,他不会觉得你有多为他着想,此时他的心里只会默数还有几分钟下课罢了。教师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排除干扰,实则只会让学生更为分心。口袋里的东西也许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是如此的重要,这个自己极其在乎的东西就这样被拿走了,此时孩子的心里可想而知。如果这时老师可以心平气和的走过去说声,“把你口袋里的小秘密藏好哦,不然要被我发现咯。”我想这时学生的心里状态定是截然不同的。把握秘密的“度”在秘密与监督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关系。如果我们总是一定要探究孩子内在的想法,就可能让一个独特的自我感到沮丧。所以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应该了解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们自己去处理呢?毫无疑问,在具体情况下,甚至一般情况下,和孩子亲密无间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两者之间如何相互平衡,别人是无法帮上忙的。或多或少,在孩子们与其父母、教师和照看他们的人之间总是存在隐私和监督的紧张感。——《儿童的秘密》第181页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在关注和秘密之间是存在着一种矛盾的,一方面,孩子们渴望得到大人们真正的关心和注意,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大人们过多地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孩子们需要属于自己的秘密。同样的,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使孩子信任你,如何把握这一个“度”?是我们所要重视且探讨的问题。现在经常倡导的是与学生“以心换心”,然而我相信真正的“以心换心”依然是有分寸的,它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全盘托出。比如有时会因某些原因教师将一个学生拉到身边,与学生谈心,让学生说说心里面对这件事到底怎么想或者是到底遇到怎样的麻烦。有时学生可能心里因为某种顾虑并不愿意说或者还没有到想要与教师分享的地步,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可能就会觉得真不知好歹,花了时间在一个人身上结果什么都不愿意说,不说出来怎么进行帮助呢?其实,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良好的教育关系既不是产生于漠不关心和疏远,也不是产生于刺探和没有耐心。不愿意说的孩子可能心里还想努力维护这份友谊呢?如果我们给予孩子时间,愿意说的时候你倾听,不愿意说的时候给予充分的时间,你耐心等待或许会更好呢?与很小的孩子们相处,常常很难有明确的语言交流,大人必须猜测孩子的感情和意图。在此,教育关爱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果孩子很小,有爱心的父母会留心孩子,孩子们可能全神贯注的玩耍。小孩子们感觉不到自己被人看着。这样的话,孩子的隐私也就不会受到侵犯。很小的孩子们很自然地信任自己的父母和教师。同样的,如果什么事都要详细汇报,那么在孩子眼里无疑是强势地闯进他们世界的强盗。正如范梅南所说,任何孩子的内在秘密都是对孩子自我个性和独特性的见证,只有关注到了孩子们的内在秘密,我们才会惊然发现他们是那样的“与众不同”。这时,需要的是教师们出自对孩子们的真正兴趣。比如一直在一旁默默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通过借助其同伴、家长等外力了解事情的始末缘由以及平时的观察,在孩子需要我们时从容地伸出手去,给他们贴心的安抚和帮助,而不是仓促间手足无措。这是因为秘密是一份礼物,需要孩子愿意拿出来与你分享,如果你是用蛮横的手段抢夺过来,那么孩子会感觉隐私受到了侵害,孩子与你的关系以及对你的信任就会遭到让你想象不到的破坏。结语——给自己的话作为父母和教师,要意识到孩子的成长永远也不会结束,因为儿童时代的秘密也起着成人文化的作用,所以父母和教师更要理解、尊重、接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隐藏的小秘密,给他们以恰当的关心和关注。如果孩子们愿意把秘密拿出来分享,就应该积极倾听。“秘密的教育学意义”就在于它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力和自主。                                      ——《儿童的秘密》前言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