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ID:350537

大小:7.3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是能够吸引着我不断读下去的一本书。买这本书的原因,与买书架上的其他很多本书一样,缘于“大夏书系”。而在这之前,我似乎并未读过王晓春老师的任何书籍或是文字。这本书,是“吸粉”的一本。王老师曾在“教育在线”网站班主任论坛开设专栏。本书所选的100则案例几乎都是发生在小学的事情,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是专门写给小学老师的。根据案例针对的不同问题,该书划分为5个部分,分别为“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案例皆出自网络,带有很强的互动特征。所以书中不但有王老师的精彩点评,还可以看到提供案例的老师对材料的补充以及对效果的反馈等信息,一个个动态的案例研究的过程,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诊断先于治疗一位老师提供了一则案例,主要描述了班里一个“捣乱者”的行为以及他作为班主任的应对办法,他在文末表达了面对“问题学生”的无奈与无助,悉心请教王老师。这位老师面对问题的表现,按顺序来说是,生气,更生气;通知家长;“说了他们几句,然后让他们一走了之。”王老师指出,这些处理方法,没有一项能够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做到这三条,完全不需要专业知识。而更可怕的是,我们始终没有发现这位班主任有丝毫研究问题的意向,他根本不想问个“为什么”。无论纵观书中诸多案例,梳理身边看、听到的事实,或是回顾自己的教育点滴,摒弃探究“为什么”而执迷于“怎么办”似乎是常态。王老师说,作为教育者,遇到问题(除了紧急事件),最要紧的是进行调查和逻辑思考,而不是急着问“怎么办”。诊断先于治疗。无论医学或是教育学,这点,同样适用。为什么“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因为医生凭的是专业技术,而教师虽然名曰“专业技术人员”,实际上,很多教师拼的是体力,靠的是蛮干,表面上辛辛苦苦,甚至轰轰烈烈,其实含金量不高。等到体力不支时,被淘汰、替换,也是理所当然。医生里自然也有庸医,教师里也有越老越香的。而教师想要不被淘汰与替换,就应该让自己真正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看似平常浅显的教育问题,同样值得深入分析与理智诊断。“捣乱者”为何捣乱?学生为何不愿意上学?他为何不写作业?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专业的教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只有追根溯源,摸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教师唯有用理智、智慧、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才能真正为自己赢得为人师者的尊严。追溯成长史王老师在案例分析中,多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上游。学校,或者说教师面对的许多学生问题,其实都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所造成的麻烦与后果。如果身处上游的家庭教育不断下着粗暴、厌学、自弃的暴雨,学校或教师想凭借自己的身躯堵住汹涌的洪峰,岂不强人所难?这样的家庭又如何能够培养出儒雅、好学、阳光的孩子?一位老师提供了一则案例,描述了一位“硬是不写作业”的学生,求教王老师,该怎么办?王老师在回复中,请那位老师提供如下信息:孩子几年级?幼儿园时表现如何?家长的职业是什么?家庭经济情况怎样?孩子是谁带大的?家长教育思想是否一致?父母关系如何?孩子在哪一门课上表现最好?总体来看,他的作业是不会做,还是不愿做?孩子的爱好是什么?根据老师后来补充的材料,王老师,从孩子的家庭中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家长坚持不懈地、齐心协力地用溺爱破坏孩子写作业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又用粗暴的“催、逼、打”的方式企图让孩子立刻、完美的完成作业。或许,每个班里都有一位或者几位不写作业的“顽固分子”。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批评、罚写、叫家长?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很多老师都感到运用得得心应手?真实效果又如何呢?我们比学生的家长高明在哪里?我们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还是帮凶?王老师说,教师必须学会指导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变成明白人。平心而论,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能力去指导家庭教育吗?我们自己是明白人吗?我们的目光,能够看到学校、课堂,甚至说是分数以外吗?成功的关键为什么那么多老师愿意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讲与王老师听?为什么王老师没有亲历那些“故事”的发生,却能够抽丝剥茧而画龙点睛地帮助到那些老师与学生?“成功的关键不在于知道答案,而在于知道如何寻找答案。”王老师多次提及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先要尽可能周全地了解情况,占有材料;然后根据材料提出种种归因假设,即初步诊断;根据诊断,采取措施;根据反馈回来的干预结果,调整假说,调整诊断……如此巡回往复,认识不断深入,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为什么伏于书案的我们在读到这些案例时同样受益匪浅?因为王老师在“授人以渔”。当我们逐渐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在教育实践中慢慢摸索、应用、调整、完善,大概也就不会一遇见问题就慌乱地各处询问“怎么办、怎么办”了——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专业的教师,遇见问题,首先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为什么?我曾参加过一次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其中一项重要环节是“情景答辩”。备赛期间,我搜罗了不少相关材料,大多都是从网络上下载的。而那些资料读来乏味,很快便被我弃置一旁。想来,那些情景答辩“参考答案”实在良莠不齐,鲜能体现教师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水准。而《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则不一样。它有自上而下的高度、深度与力度,又有自下而上的真实、鲜活与灵动——它是专业的。作为教师,看多了教室里的宁静与嘈杂,习惯了办公室里的赞美与牢骚,也该听听教育“内行”的声音。聆听内行怎么说,学习内行如何做。然后,也试着让自己成为教育里的内行。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