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赏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桃花扇》赏析

ID:348699

大小:3.4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3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桃花扇》赏析《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桃花扇》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桃花扇》是一部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重大事件均属真实,只在一些细节上作了艺术加工。以男女情事来写国家兴亡,是此剧的一大特色。该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已经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多个剧种,频频上演。    明思宗崇祯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来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未归,寓居荧愁湖畔,经杨龙友介绍结识李香君,两人情好日密。订婚之日,侯方域题诗扇为信物以赠香君。    当时隐居南京的魏忠贤余党阮大铖正为复社士子所不容,得知侯方域手头拈据,遂以重金置办妆奁,托其结拜兄弟杨龙友送去以笼络侯方域,意欲借以缓和与复社的关系,被李香君看破端倪,义形于色,退回妆奁,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    李自成攻占北京,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登基,改元弘光,擅权乱政,排挤东林、复社士子。时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兵逼南京,弘光小朝廷恐慌。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写信劝阻,却被阮大铖诬陷为暗通叛军,侯方域为避害只身逃往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参赞军务。阮大铖等逼迫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溅定情诗扇。后杨龙友将扇面血痕点染成桃花图,这就是贯穿全剧的桃花扇的来历。    阮大铖邀马士英在赏心亭赏雪选妓,被李香君趁机痛骂以泄恨,但仍被选入宫中教戏。李香君托苏昆生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却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清军渡江,弘光君臣逃亡,侯方域方得出狱,避难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李香君,在张道士点醒之下,二人双双出家。    明朝灭亡之后,不少明朝的遗老不时聚会,抒发亡国之悲和人生愤慨。孔尚任的父亲孔贞播就是其中的一位。孔贞播重气节的品格、忧世的心肠、归隐的行为,无不对孔尚任产生了重要影响。    贾凫西是另一个对孔尚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贾凫西是孔贞播的友人,是位刚直不阿的明朝遗老。孔尚任幼年时曾为贾凫西的座上宾,而且受到贾凫西的优待。贾凫西的思想对孔尚任也有重要影响。比如《桃花扇》中的柳敬亭说《论语》即是从中贾凫西处得来。    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正是他为孔尚任创作《桃花扇》提供了素材,他就是明末遗老孔尚则。他是孔尚任的族兄,在弘光朝做过刑部郎中。秦光仪是孔尚任的岳父,他因为在崇祯朝曾避乱于孔尚则处,故而从他那里得知大量的南明遗事。明亡后,孔尚则闲居曲阜老家,与同族的孔贞播、孔尚达以及贾凫西等遗老,不时来往,时常聚在一起痛饮狂歌,抒发忧乱之慨。再加上孔尚任的岳父秦光仪经常向孔尚任讲述弘光遗事,终于使孔尚任萌发了创作《桃花扇》的动机。    1690年,孔尚任还京,任国子监博士,过了很长一段冷局闲曹的生活。他的剧本《桃花扇》,正是经过了长期酝酿,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    据孔尚任自己说,他早就有过把南朝遗事形诸笔墨的想法。“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出仕后,经过十余年的辗转奔波,返京多暇,“乃挑灯填词”,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桃花扇》的胚胎,虽萌发于作者的青年时期,但硕果却是结聚于作者经历种种曲折,思想成熟之后。作者眼界扩展了,思想开阔了,对现实的认识深邃,当他搦笔研墨,创作历史剧时,就使作品包藏了更巨大的容量。    《桃花扇》描写了一个朝代的灭亡,造成这个朝代灭亡的原因不是某一个人的过失,承担最后悲剧结局的也不是一个人,而面临悲剧命运进行抗争的也不只有一个人。所以,从悲剧主体来看,《桃花扇》的悲剧主体带有群体性的特征。它描写的是群体的悲剧。在个人与历史的对抗中,人的力量永远也无法最终战胜宇宙和历史,也永远都无法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所以,个人的毁灭是必然的。在揭示了这样一种必然的结果后,《桃花扇》所展示的实际上是在注定的悲剧结局下个人的命运史。剧中的人物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但是作者原谅了他们的这些错误,而向更深的层次寻求原因。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桃花扇》是一部命运悲剧。人物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摆脱自己的悲剧命运,而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正如前所说,不是个人,也不再是社会,而是历史的必然的力量。    与主流的大团圆结局戏曲不同,《桃花扇》是少数能够将悲剧精神贯彻到底的作品之一。作者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如意,但并没有企图掩饰或弥合这种不如意,作者与处于其中的悲剧人物一起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性事件,是否有一个可以指向完美的解决办法,到了戏曲结尾,作者没有而且似乎也不愿意再为这些不幸的人物寻找出路了,他通过人物的悲剧性结局更加清晰和残忍地向人们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对立和分裂,并且,这种对立和分裂是无法弥合的。    在抗日战争时期,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    三百多年来,《桃花扇》曾被多个剧种上演。抗战结束后,中央实验话剧院几度将《桃花扇》搬上舞台,在国内外演出。导演谢晋曾将《桃花扇》搬上银幕。上海电视台也曾将《桃花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李香君》。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