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亲的病》有感:医者先医心生病,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而医生,是决定我们生死的关键人物。有的能妙手回春,有的却无力回天。《父亲的病》讲述了父亲生病期间,两个江湖庸医为了自己的钱财、名利,进而延误救治,把鲁迅先生的父亲治死的故事,这成了鲁迅心中永远的痛。在鲁迅笔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可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财富又有何意义?医生的救命药丸的价值——所谓“出诊费”,一抬再抬,让穷人无法“看好病,吃好药”。所以,有人因此而永远的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某些医生却还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医生根本不是在治病,而是在杀人!鲁迅写这篇文章时是压制了内心相当的愤怒,以冷静的白描手法刻画所谓“名医”的庸医与草管人命。故事中,病人的手已经冷冰冰了,也没有了脉象,却还开药方:“凭票付英洋一百元”。下面是署名,画押。给鲁迅家开的药引子更离谱,甘蔗必须经霜三年的,蟋蟀一对必须要原配的……在我印象中:无论医生身在何方,只要身穿那件白色的工作服,就一直保持着微笑。不论辛苦,不论忙碌,你的微笑将是一剂最好的“良方”。生命因为有了你的微笑变得更加坚强,生命在你的微笑中不断创造奇迹,你用微笑诠释着生命的价值。现实中更多的却是为病人忠心耿耿的医生,95岁仍站在手术台边的外科医生吴孟超说:“我看重的不是创造奇迹,而是救治生命。医生要用自己的责任心,帮助一个个病人渡过难关。”他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从医68年,完成肿瘤手术14000余例,肝癌手术9300例,成功率达98.5%。他将1.5万名病人拉出生命绝境,取得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医者仁心,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这个跟鲁迅笔下江湖庸医来说真是不可相比。“是什么让本应该治病的医生成了杀人的魔王,让他们丧尽天良?”苦思良久,我终于明白了鲁迅先生当初为何要弃医从文。在当今社会,也有这样所谓的“医生”,需要更多的鲁迅,为大家呐喊,让世人不再仿徨。而作为医者,医人之前更要先医其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