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语情语——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第十二章导读看到题目大家一定会觉得有些“玄之又玄”吧。请让我引用一句话来点明今天的主题。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的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在自己的代表作《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有情语、景语之别,殊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哈哈哈……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更玄了。非逼着老师用最通俗的话解释不可:“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就写什么样的景色;你写什么样的景色,就能看出你有什么样的心情。”不信,你看《童年》第十二章。阿廖沙莫名其妙地有了“祖母”,也就意味着他有了新爸爸。这让他很郁闷,尤其对眼前这个老太婆很让他厌烦。于是作者写道:“她浑身发绿:绿衫、绿帽、绿脸,甚至眼皮下那颗黑痣上长的毛也像一丛绿草。她用那只带着黑花边的无名指手套罩着眼,下唇耷拉着,上唇翻转着,满嘴的绿牙,死盯着我。”简直是一个植物僵尸呀!因为心情坏,景物、人物都变坏了形象。阿廖沙生活环境越来越坏,他自己也变得越来越糟。可是主教赫里桑夫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于是在阿廖沙的眼里他的形象就是:“个子不高,穿着肥大的黑衣裳,头上戴着可笑的小桶似的帽子,在桌子后面坐下后,两只手从袖筒里抽出来,说道:‘怎么样,孩子们,让我们谈谈吧!’教室里马上就变得暖和、欢快,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气氛。”啊!崇敬让他感觉到温暖。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其实不是世界原来的样子,应该说都是我们心理的模样。你看小说《童年》,阿廖沙的喜怒哀乐其实都投射到了周围的环境上。所以,我们仔细阅读这些“景语”,就能深深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其中的“情语”。不信,你就读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