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善思+勇践=成长——读《语用课,开讲啦》有感
加入VIP免费下载

喜欢+善思+勇践=成长——读《语用课,开讲啦》有感

ID:334514

大小: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喜欢+善思+勇践=成长——读《语用课,开讲啦》有感学生时代的自己,喜欢学语文课;走上工作岗位的自己,喜欢教语文课;从教数十载的自己,更是一直对语文课堂教学情有独钟。然而,到今天,却突然发现自己对语文课的爱有些肤浅,对语文课程地教,还只停留在“蜻蜓点水”的表层。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首先,学生时代的我,特别是中、小学时期,几乎没有阅读过语文教材之外的其他任何课外书,总以为学语文就是学教材中的课文,只要把课文学懂了就是把语文学好了。其次,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践行的都是“满堂灌”教学模式,生怕孩子们不会,所以见什么就想教什么,从而导致什么都教的如“蜻蜓点水”般的停留在最表层,这样的课自己上的很辛苦不说,关键学生学的是筋疲力尽,到最后还看不见什么成绩,这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苦日子困扰了我很久。到后来,我一有闲暇时间便主动去听身边同事的课,在网络上搜集、观看名师课堂实录,跟着老师们进入张海萍名师工作室听课、交流学习,并将所学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进行简单处理,随后一点点践行于自己的教学之中,这才使得自己“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些许改变,看着孩子们学语文学的是愈来愈轻松且成绩有所提高时,自己才意识到善学、善思、善践行对于一个一线老师是多么的重要!这个假期在拜读刘仁增老师的专著——《语用课,开讲啦》一书时,我又发现,自己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多少还存在点儿“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嫌疑,除此之外,语言的实践运用体现的也还是不够明显,如一篇课文的教学,对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多数时候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与践行,但偶尔也会借助他人的智慧与资源,所以践行的意义微不足道,因此我觉得自己还得继续学习,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刘仁增老师的《语用课,开讲啦》一书,是由“片段教学”“课时教学”“整篇教学”及“后记”四辑构成,分别和我们分享了其众多示范课中精挑细选的24 个经典课例,涵盖了小学语文的所有年级,每个课例都是按照备课、上课与说课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阅读,我们会发现,这每一个课例都是经刘老师亲自思考,亲自设计,亲自课堂践行的真实记录,让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读起来好似在享受一场盛宴——一场融语用知识、文本细读、教学设计、课堂操作于一体的教学盛宴。在这盛宴之中,我独宠片段教学这一佳肴。细细品读,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动词连用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肖像描写,其余的《我是什么》的事物形态描述、《画杨桃》的标点妙用、《飞向蓝天的恐龙》的分类说明、《乡下人家》的矛盾用词、《窃读记》的陌生化写法及《开国大典》的同语反复,都让我眼前一亮——因为从来都没有刻意地关注过。如《画杨桃》一课,作者是想借画杨桃的事让孩子们明白“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这一道理的,所以一些老师可能会和我一样,在教学时会为了让孩子们明白道理而讲事,不厌其烦地解释说明,几乎关注不到一些孩子对杨桃这种事物的不熟悉,更别说从不同角度观察并画出来这一事实了,这无形中加大了孩子们的学习难度,除了老师自己教的费劲,学生更是被折磨的苦不堪言。而刘老师他在教授《画杨桃》一课时就有了自己独特地思考——关注标点符号,在标点符号上做文章,并善于打破常规地进行课堂实践。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会知道,课文中内容相同、标点不同的两部分是整篇文章的重点语段,亦是学生从内容中获得道理的转折点,虽说道理不好理解,但标点不同一比较就显而易见,所以,刘老师他遵循了以学定教、从易到难的这种基本原理,带着孩子们优哉游哉地感受标点符号地变化及所要表达内容地改变,使孩子们在读书、思考、体会、交流分享中慢慢地明白了标点符号的妙用,更是明白了标点符号其实和语言文字一样,也是有温度、会说话的。这种基本原理带来的效果,我们从上课一部分内容的精彩叙述中便可以感受的到。通过比较,使我认识到,教师教授《画杨桃》一课时,从标点比较入手展开教学,比起我们以往的论事知理,无疑是最省时高效之举;通过比较,亦使我不得不赞叹,刘老师的思考真的不仅有广度,更不缺乏深度,而且践行的也非常精彩,实属高人之举;通过比较,更使我明白了,要把一篇课文诠释的精彩,独具匠心、勇于尝试,敢于打破常规是多么的重要,真可谓缺一不可。除《画杨桃》一课之外,本书中所例举的其他课文,我自己在教学中也执教过不少,像《窃读记》、《最后一头战象》及《威尼斯的小艇》这几篇还上过不同层次的公开课,但比起刘老师的思考、设计与呈现,自己的实在是不堪一提,主要原因就是自己对文本的研读不够深,不够透,对文本缺少自己的思考,课堂中教授的内容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更主要的是缺少敢于实践的勇气。就医生而言,对症下药才有机会还病人健康;就农民而言,把握好时节耕种才有机会穰穰满家;就教师而言,结合学情、善思敢践,才有机会呈现出一节精彩的课。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为了自己每一节课都能够诠释的精彩,每天都会有所成长,我们一定得坚持做到喜欢、深研、善思、勇创、敢践。看刘老师在凤城鲤鱼山下为自己这本专著写的后记——《就这样,上成自己的模样》,我们就会明白,任何人的任何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成功的背后一定有我们看不见的努力和付出。还记得张海萍老师在工作室交流学习时,经常提醒我们说:“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就是不简单”,刘老师的成功何尝不是这样呢?一课课设计,一次次磨课,一回回改进,一点点积淀等就是刘老师坚持的最好诠释,所以在教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督促自己坚持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巧,从而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本学期始,我们小学语文教材全部将换为统编版的新教材,那在这个假期里阅读刘仁增老师的《语用课,开讲啦》,无非在为我们开学后的顺畅教学添砖加瓦。感谢张老师的良苦用心,我想我们所有参加阅读的老师都不会辜负您的殷切希望,一定会追随您左右,促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起来的。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