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圆的周长》说课稿

ID:329506

大小:11.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圆的周长》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9页至13 页《圆的周长》,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首先我对教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一、说教材《圆的周长》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但是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但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还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那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说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⒉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⒊情感目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了解圆周率的发展史,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精神。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呢?我的思路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六、说教具和学具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我所准备的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的学具是:每个小组都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直尺、软尺、绳子、合作记录单等。七、说教学流程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新课时,我先利用学生了解的圆形的特点,让他们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在找的过程中,引入“圆形的车轮”,学生非常熟悉,趁机我让学生大胆提问:看到圆形的车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兴趣高涨,赶紧问出他生活中都有得疑惑:车轮向前转动一周能走多远?一语激起我们这节课探索的焦点问题:车轮的周长,也就是圆的周长。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⒈自主学习,认识圆周长。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来,摸一摸,指一指圆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到底什么叫圆的周长。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2.结对学习,探究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为例,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将你的方法与同桌交流。孩子们想到了用毛线绕一周来测量,想到了把圆在尺子上滚动一周测量,还想到了用皮尺测量等。我在学生汇报的时候,特意让他们尝试给自己的方法起个名字,像“绕绳法”、“滚圆法”、“软尺法”等方法,目的是让他们便于记忆和理解。最后启发学生们总结这几种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化曲为直”,并渗透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学生们会测量圆了,这时,我让同桌合作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并记录下来。3.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我快速抡起的小球,让学生说说用以上的方法如何测量这个圆的周长?显然,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4.合作交流,猜测验证发现圆周率。(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观察猜想。(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第二层次:验证猜想。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围绕导学记录单,共同学习:通过汇报测量圆的周长,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并逐一把这些商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三层次:演示课件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⒋介绍圆周率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③最后指导看书,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所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6.实践运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车轮”的周长了吗?②第2个问题:你能解决快速抡起的小球旋转一周的周长吗?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2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㈢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习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这一程序我主要从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及解决课始问题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基础练习。基础练习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综合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通过圆周长公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3.开放练习。通过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1、判断题。(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2、看图题。3、求半圆的周长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习。(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附:板书设计圆 的 周 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线绕、滚动、拉直       化曲为直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 或C=2πr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