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听评课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惊弓之鸟》听评课反思

ID:329133

大小:5.1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惊弓之鸟》听评课反思3月27日听了毕xx老师讲的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一课,最大的感受是:毕老师在备课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整体上看毕老师这节课比较流畅,整个教学环节比较紧凑,课堂效果比较好。一、课堂导入,激发兴趣首先课堂导入比较有趣,通过看图认识弓和弦,揭示课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教学中,毕老师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为什么“嘣”的一声能置大雁于死地?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处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寻求答案。在质疑中讨论,在讨论中质疑,明白了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二、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毕老师要求同学们初读课文就提出读书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并把这三到写在黑板的右侧。同时在检查同学们读书的时候,问学生在读课文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由文字想到了描述的画面,想到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想到了课文描述的顺序。毕老师评价学生真正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后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时,由对话分析人物的语气,毕老师再次评价学生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另外毕老师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同时这些学习方法落实的很好。三、抓关键词句,理解内容毕老师不仅能准确把握课标理念,而且吃透了教材;不仅能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能把握重点;不仅教学方法灵活,而且课堂脉络清晰。毕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惊弓之鸟、信不过、悲惨、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毕老师让学生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告诉学生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意思也是不同的,如:“惊弓之鸟”的“惊”和“大吃一惊”的“惊”。理解“信不过”的时候。毕老师让学生读句子“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让学生仔细看魏王说的话,是两个问号,读出语气并明白魏王为什么信不过更羸说的话。理解悲惨的时候,毕老师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悲惨,同时学生也很容易地理解了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的意思。四、重视朗读,以读悟情在学习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时。毕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紧紧抓住魏王的语气,由惊讶到佩服,让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明白,不用箭只拉弓就把大雁射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所以魏王才会不相信。而看到更羸真的把大雁射下来的时候,是非常佩服的。学生动情的朗读才会加深对文本的把握,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感觉很好,而且毕老师在指导怎样读好人物的对话时,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如:看标点,看提示语,读准语气,让我感受到毕老师平时很是很注重朗读训练的。   五、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毕老师在让学生找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原因时,抓住重点段落第九自然段与文本展开对话,在讨论中明白更羸善于观察,勤于分析,所以才会有如此本领。在学习这一段时毕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将果因关系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一个特点。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毕老师利用简洁的板书进行引导,然后在强化训练因果关系的句子。毕老师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段落,围绕更羸,分析射下大雁的原因组成,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毕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还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同时出示一个思考选项题“是谁害死了大雁?”,这两个环节的教学都属于课后的延伸拓展环节,因时间问题,显得有点仓促,我个人感觉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就是课堂容量偏多了一点,可以考虑适当减少。以上只是我自己浅显的一些个人认识,请各位老师指正。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