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反思《长城》这篇课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并且有很多同学到过长城,我认为学习这篇课文并不难,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回忆攀登长城的情景,并把有价值的图片和资料带到课堂。果然,同学们带来了照片、纪念品等。看到这些丰富的资料,我引导学生谈自己眼中的长城和自己了解的长城。没想到学生懂的还真多。王喣阳谈到了长城的历史,起于秦始皇,而后历代修筑,现保存较好的多为明代长城;刘喆林讲了长城的历史故事;袁金枢展示了很多有关长城的图片…… 同学们有了这些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就轻松多了。教学中我抓住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从哪儿体会到长城气魄雄伟?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习。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依次学习了课文的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远看长城气魄雄伟,初读了解了长城“长”的特点,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和展示同学们搜集的图片,学生不仅理解了“蜿蜒盘旋”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发现了长城“曲折”的特点。 通过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形式读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在教学第二自然段“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时,让学生通过读了解到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然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想像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长城的设计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初步领略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