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进行深度备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师如何进行深度备课

ID:318809

大小:18.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2-2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师如何进行深度备课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必须进行深度备课。深度备课是教师以研究文本、研读教参、课标作为基点,以读者的身份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备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深度备课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没有认真的备课,没有深入的备课,教师对教材都只是过眼云烟,上课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功夫。其实我们的学生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他们的思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对同一问题的认识,领会程度也有所不一,我们不能一鞭子赶,一把尺子量,而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能力差异,精心设计面向全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课程标准,难易适中的问题,这才有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而这一切,在一定程序上都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深度。教师进行深度备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走向深度备课:教师必须坚持历练好三项基本功一是把握学情的准度。一节课我们只有充分掌握了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才能更好的设计一节课的思路和环节,才能让不同学生在一节课中能有不同的收获。例如:语文课学生学情起点如何,对文本的“原认知”如何,学习本文怎样让学生的提升幅度、扩张程度更大些:朗读水平提高了、忽略之处关注了,认识浅近之处深化了,课堂积累丰富了。数学充分了解学生对和本节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概念、算理、方法的掌握程度,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举例王春玲《倒数的认识》课前充分备课把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想全面: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小数化成分数,循环小数化成分数;《比的基本性质》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教参、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才能为课上的新知学习做好铺垫,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二是解读教材的精度。即对教学内容进行微观分析,比如语文的标题、关键词语、句式、标点、句序、段序;都可以进行还原、置换、比较,以小明大。数学的主题图,练习的设计,概念,方法,算理,数学思想的渗透,以上问题指向对教学内容细部的解读,或新颖或深入,这样就读出了教师自己的发现和创造。就能准确确定教学的切入点。(举例《桃花心木》从故事的道理入手,抓住作者的三次奇怪进行教学)三是教学内容增容的厚度。增容,其实就是将所教内容读厚。其一是内读,即教师自己以读者身份“陌生的眼光”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其二是外读,除教学用书外,要找寻资源:所教内容相关、相类、相似的文章或课例有效整合这些成果,重在将自身的读解体验转化为文本教学策略,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举例《长方体的表面积》在深入拓展环节,设计的合作学习活动涉及了求长体表面积的全部情况,教师备课中不仅围绕教材,还进行了有效拓展,这就是把教学内容增厚了,教师对教学容的解读,就决定了学生的收获。二、走向深度备课:教师必须把握三个关键点(一) 深度研读,吃透教材在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有了整体了解后,教师还要深入研读教材,通过各方面的对比与联系进行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细读教材,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预设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二) 新旧对照,前后联系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如果能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作清晰的对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目标定位与教学实施。 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关注教材的联系中,又为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过程的预设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三) 学生为主,换位思考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教材,换位思考。1. 学生的学习起点、发展点是什么?2. 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是什么?3. 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是什么?4. 学生学习的困难是什么?通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研读教材,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理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的基本策略,细致制订出本课的教学目标及目标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案(四)三、走向深度备课:教师必须做好“三备”(一)深度备课,备在有心备课是教师和编者的对话,和文本的对话,和学生的对话,和自己的对话。备课时,教师要与编者、教材和学生的心相通,才能真正吃透教材,准确把握目标,用活教法,上出韵味。1.与编者相通——此为备课之“本心”。如一年级的“汉语拼音”部分,课课都配有精美的情境图,编者的主要意图是想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积极性、引入本课要学的拼音,而不是用来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或进行口语交际的素材。弄清了编者的意图,我们就能找准目标,准确定位,落实教学目标。2.与教材对话——此为备课之“真心”。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艺术来自执教者对所教的教材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到一篇课文的结构,小到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条定律都要了然于心,否则就不能教,也无法教。3.与学生融合——此为备课之“童心”。备课,如何备学生?如何与学生相融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只有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关注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走进学生、为学生服务。4.与自我挑战——此为备课之“慧心”。备课时要备教材、备学生,但是教师最应该备的还是自己。只有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的长短优劣,才能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益。因此,要避免平时教学上机械模仿和“拿来主义”的产生。(二)深度备课,备在细微1.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教师在备课时,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板书设计的问题,板书是否科学、合理、简洁、实用;有提问、演示、作图的问题,有没有过渡性的语言,语言是否简洁明了;有教学设计问题,是否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估计等。2.教学细节要巧妙设计。如何将简单和平淡无味的课呈现出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巧妙设计细节是关键。在一位数学教师关于“认识小括号”的教案中,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介绍小括号和中括号的出处。看似与数学知识无关的内容,在教学中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讲解这一数学文化知识时,学生们听得格外入神。学生们的视野开阔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由此,教学活动不但要尊重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还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细节设计,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求答案;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只要我们的学生乐于学习,课堂就会精彩。(三)深度备课,备在生活如果教师不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课堂就容易陷入“死水”。教师应心怀“生活教育”观去备课。1.教师应具备开阔的视野。教师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被资源的海洋所淹没,并从中提炼自己的教学思想,再去丰富教学资源。2.教师应重视课外深度资源。在备课中,教师容易过分重视课堂教学资源,忽视或者是无视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源,致使教学误入“狭隘偏颇”的尴尬境地。如教学《丝绸之路》时,优秀的教师会注重挖掘课程资源,全面地介绍丝绸之路的总体概况,甚至会与学生一同去感受“丝绸之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留下了深刻、美丽的印象。而没有资源意识的教师,也只能是照本宣科,把学生禁锢在“屋子里”打转转。1.把握课后反思时机。课后反思,顾名思义是下课铃一响后的反思,是下课从教室走向办公室路上的反思,是下节新课课前对上节课的反思。有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的,有些失败也是稍纵即逝的。若不及时利用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反思的时机,做到真正深度的反思,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教学财富”。2.冷静审视自我课堂。陶行知批评传统教学中教师“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拿学生去配书本”“拿书本去配学生”的做法,认为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强调:“我们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为转移。”课堂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其中有成功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带着这样的思考,才能冷静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才会勇敢地摒弃华而不实和哗众取宠的教学,追求真实、朴实和扎实的课堂。四、走向深度备课的几点建议建议1:备课要有把课改新理念内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的意识,但不必期望一节课能体现课改的所有新理念。但在备课中,我们也应客观地看到期望一节课中完美地体现课改的所有新理念是很难做到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备课并不是把课改的所有新理念简单相加,生搬硬套地贴上“标签”,而是应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实际有选择地突出新理念中的几点,并能有效地贯彻到教学实施过程中,这样的备课才是真实的,才是有意义的。“没有最好的备课设计,只有最适合的备课设计”。备课中学会了选择,才能抓住课改新理念的精髓。建议2:备课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与终点,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设计。在备课中我们要在每一环节上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和情境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是否预留给学生足够思考和讨论的时空等,简单说就是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从学生的发展着眼,要求备课要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进行设计,要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和终点,还要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和认知特点、学习态度,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等。从学生的发展着眼,要求备课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并尽量把这些纳入到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备课还要备学生的种种“可能”,并细化到考虑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的程度。建议3:备课要对教学全过程和教学基本要素进行周密思考和整体策划。教学策略要有利于教学的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是在具体条件下,为实现预期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在明确“要到哪里去”后,解决“怎么到哪里去”的问题。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一般认为,教学策略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教学过程的综合解决方案,是方法的方法。备课中,对教学策略的考虑一般包括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其中,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构程序策划、教学媒体材料设计与开发等,均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在教学设计视野中,教学策略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教学评价要通过反馈来调控。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部分,它的目的是将学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看看“有没有到哪里去”。备课中,要先确立评价指标,然后从成果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设计,使教学设计工作沿着预定的方向进展。课后,还要对收集到的教学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获得对教学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修改的信息,使教学更加趋于完善。建议4:备课要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基础上,解读教材,吃透教材,超越教材。吃透教材,是对教材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吃透教材要做到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目的;吃透教材主要线索,把握知识点纵横联系;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训练点;吃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密度;吃透教材的德育因素等。建议5:备课要重视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关注环节间的梯度、过渡和合理性。有效环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如有效的环节关注到了环节间的梯度,为课堂教学的逐步推进搭建了“台阶”,降低了达成任务的难度;有效的环节关注到了环节间的过渡和衔接,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感觉;有效的教学环节关注到了环节设计的合理性,不仅符合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同时还教给了学生如何探索新知的方法;有效的环节关注到了教学容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与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有效的环节还考虑到了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和所采取的课型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符合。建设6:备课要关注师生双边活动,既要重视备教法,也要重视备学法。建议7:备课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成功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标准,来选择相对最佳的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否适合于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是否适合学习者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教学媒体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习的效率是否相一致等。建议8: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但这种预设不应是封闭的、刚性的,而应是开放的、弹性的,要为教学的生成留有空间。建议9:备课要注意不同课型的差异性,从不同角度来探索与创新课型设计。课不但要体现各学习领域的共性要求,还要凸现该学习领域独特的个性化要求。新授课以学习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熟悉的实际生活背景,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形成概念、认识规律、了解方法,体现教学目标的分阶段要求。对新授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来突破,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加强反馈训练。练习课是为了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练习课的目标设定一般略比新授课和实验课高一些,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训练内容、形式以及学生的实际基础,又要体现层次性和个性化要求,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训练。复习课是为了对已学过内容进行综合、归类、转化和辨别,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从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的备课要明确复习重点、难点、步骤、方法反馈与评价等,要在双基练习、能力训练方面做文章。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知识网络,构建成知识框架。复习课中的配套练习,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要选取学科知识点、能力点、学科思维特点和考点的题目。讲评课对于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讲评课的备课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了解答卷基本情况、各题得失分人数,对学生的典型错误要找准原因,并按知识点归类,设计变式训练。亲爱的老师们: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意思是 水不够深,那就没有能够担负大船的力量,风不够大,那就没有能够承载翅膀的力量)教学设计并非纸上谈兵,更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对自己、对学生、对文本、对环境诸因素有着充分了解和认识之后,对教学全程的合理谋划。 “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最后衷心希望大家: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让学生每节课“满载而归”。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